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东市 > 循化县旅游

循化县文物古迹介绍

文都寺及海东地区班禅大师故居
  文都寺亦称“边都寺”、“边垛寺”,藏语称“文都贡钦扎西曲科尔朗”,意为“文都大寺吉祥0洲”。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在今文都乡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侧山拗。文都寺的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以前。据传,最初在今寺院上方山坡建有小经堂1座。已故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座落在文都乡麻日村,距县城西南20公里。民国27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日,大师诞生在此。大师祖籍西藏萨迦地方。元初迁来循化,明代起为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文都七族”。麻日村位于夏当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注黄河。穿村而过的公路,连接循化积石镇和黄南同仁县。大师故居在一棵高耸挺拔的参天古树之下,故居一进三院,外院有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西院为旧居,是家庭成员住房;东院三面盖有两层藏式楼房,楼北正中为佛堂,其左侧有会客室、大师卧室。梁栋门户均用油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庄重典雅。佛堂门上方挂有“河源须弥”的……[详细]
丹斗寺
  丹斗寺亦称“丹笛寺”、“旦斗寺”、“丹豆寺”、“旦兜寺”等、藏语称“丹斗谢吉央贡。位于巴燕镇东南31.5公里、在今金源乡南18公里处,南距使沟旗村1公里,北距科那卡村2 公里。 寺处循化县城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寺周悬崖陡立,石壁高耸,佛殿或建于峭壁之中,或建于悬崖之下,或依天然岩洞而成,别具一格。据载,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在曲卧山修行的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来青海,曾在此居住,剃度附近甲徐村的喇勤贡巴饶赛(892-975 )为徒。喇勤成名后,于丹斗建立道场,招徒-,特别向卢梅·崔臣喜饶等卫藏十弟子授戒,使西藏佛教再度副复兴。因而,丹斗寺作为“后弘期”佛教的发祥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是各派信徒们向往的圣地,朝圣者络绎不绝,三世0等西藏重要人物都曾到过丹斗寺。明清以来,西藏各派到内地朝贡,途经青海,不少人都来此朝拜,有的甚至长住修持。丹斗寺的主……[详细]
中库沟诸遗址
  中库沟诸遗址 中库沟诸遗址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自治乡境内中库沟河(文都河上游支流)西岸台地上。台地西依山地,东临中库沟河,长约2500米、宽400米,地势平坦。台地自北向南有当地称多浪角木、阿杂日、哇让、宗其昂、岗相等并排的五条沙沟,沙沟之间沿中库沟第二台地岸边遍布有陶片、杂骨等古代遗物。调查时以沟为界,分别登记有文都林场、多浪角木(甲)、多浪角木(乙)、阿杂日(甲)、阿杂日(乙)、哇让(甲)、哇塘(乙)、宗其昂(甲)、宗其昂(乙)、岗相(甲)、岗相(乙)、拉龙洼等12处遗址。12处遗址中除文都林场遗址面积约200×80米较大而外,一般都在100×70米左右。拉龙哇遗址部分压在村庄之下,其他遗址皆在各沟两岸耕地内。文化堆积基本都在40-70厘米上下。各遗址除地面上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石片外,文都林场及宗其昂(乙)遗址还见有白灰碎块、灰层、灰 坑,以台地边及水渠两侧暴露较多。……[详细]
街子清真大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先贤墓冢)是由雕刻大型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长7.10米,宽6.2……[详细]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拉族古清真寺,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遗存,木砖青瓦混作结构,建筑形制大同小异,各有其特点。均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牌坊式大门、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态,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工程浩繁,气势雄伟壮观,风格独特。每一处建筑群的环境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装饰尺度与彩色,都融进了伊斯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征。这些建筑群记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明、清时期统一西部边疆文化的见证。……[详细]
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
  近现代(1939-1946年)重要史迹。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纪念馆座北向南,东西宽46.1米,南北深44米,占地面积2030平米,一九八七年由青海省海东行署拨款修建,院内栽种了17棵柏树。大门为简易砼体结构,瓷砖面门楼,安两扇铁栅门,大门门额上镶铜字“西路红军纪念馆”,进入大门十米开外是西路红军纪念碑,砼体结构,水泥抹面,由四面出踏跺的园形基座,方形碑身,尖顶置铁制红星组成,高11米。纪念碑后是高2.3米的简易的西路红军失散人员经历碑,砼体结构,正面刻有西路红军在河西走廊战役中失利被俘。再后面是三间混凝土结构简单的陈列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