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文物古迹介绍

五堡墓群
  五堡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3200多年,是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堡古墓群不仅在青铜时代的文化研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新疆民族起源和发展上,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堡墓葬墓表为一层厚10-20厘米的沙砾,沙砾层下为厚10-20厘米的灰色细沙石,墓口在灰色沙土层下,杂有石灰石或石英成份,墓穴多为长方形土坑,大多有生土或土坯的二层台,上封盖加工过的胡杨木,墓内多葬一人,侧身曲肢,出土随葬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没有明显的贫富现象。日常用品有陶罐、木桶、木勺、木梳、石杵、青铜小刀等,工具有木耜、三……[详细]
买力克阿瓦提故城
  导 游 位于和田市南25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西岸。这是丝路南道上又一座重镇。也有专家认为,它是汉代于阗国都城遗址,兴于西汉初年,衰至唐代末年。介 绍 故城西有沙山环峙,南倚昆仑山麓。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现已不存,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该城西南部为多。遗址上现有相当数量的陶窑堆积物和建筑柱石。地面上遍布红、绿、灰色陶片,器形有盂、钵、单耳罐等等。城南约1公里处,台基分布密集,疑为旧日王宫,也有人认为是官衙或贵族居住区。近旁还有一方形土台,高约3米,长约百米,似为一古代大型建筑,近处多有红色陶片。往南行约10公里,有一座石塔,周长约60米,残高约6米,周围散布许多泥塑残件。据传附近有屋舍遗址,已被流沙淹没。此处曾发现泥塑佛头,上饰金叶,制作精美。 故城遗址北端曾发现一口大陶缸,内盛汉五铢钱45公斤上下。在大缸南恻100米处出土了壁画残片、泥塑壁饰、佛像残块等物。由此推……[详细]
阿斯塔纳古墓
  阿斯塔纳古墓  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就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  墓群东西长约5千米,南北宽2千米,占地约10平方千米。解放后这里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修筑,清理发掘了500多座古墓葬。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公元2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墓葬按家属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每个墓葬基本上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着砾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古墓0土有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详细]
海努克古城
  海努克古城海努克古城位于海努克村东北约4公里的伊车布哈渠南岸,周围地势开阔平坦,多为现代农田。海努克古城始建于元代,约为阿鲁忽时也里虔城,即阿鲁忽的牙帐所在地。据黄文弼先生考证,此城与阿里马里城对代相同,为元代13世纪前后的遗址,至清代,准噶尔仍以海努克力政治、宗教中心。海努克古城为元代蒙古汗城。古城规模不大,筑内、外两城,外城的城墙早巳无存,仅余一土埂,周长2公里余。内城略呈长方形.尚残存城墙之残壁,夯土所筑,高约2米,整个城池的布局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椭圆形城池,总面积为50万平方未。城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遗迹。域东、西,南外围有基葬遗迹,墓葬形式为土堆墓,城东有泉水沟及庙宇建筑遗迹.据有人考证为银顶寺遗迹。城内出土丈物较多,陶片散布,有红、灰.褐色陶片,轮制、素面。还有玉石印,虎钮钢印.黄铜匕首,陶罐等文物。1966年,该城被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该城破坏严……[详细]
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
  介 绍 位于和田策勒乡拖万加依村麻扎阿勒迪,距县城直距4.5公里,占地379.5亩,长550米,宽460米,是现存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保存比较完整的—处古迹。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三大建筑物:艾提喀美其特寺院、主麻美其特寺院、斯-墓。 相传,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同伊斯兰教圣穆德为堂兄弟,于回历八年在夏木(今叙利亚国)作战阵亡,死亡后飞至此地。未见尸体,仅有葬墓,因而得名伊麻木加帕尔特合兰麻扎。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此地是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会礼之处,每逢肉孜节及古尔邦节,除本县各乡教徒外,还有上万人从外县赶来。  新疆和田……[详细]
北塔山古炮台
  北塔山古炮台位于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境内,东距中蒙边界68号界桩13千米,东南为北塔山。西面6千米为大红山,西北部8千米,即可见阿曼铁山。地理坐标北纬45°44′35″、东经90°18′23″,海拔1290米。有旧216沙石路国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古炮台周围常有鹅喉羚、雪豹、狼、狐狸等出没。炮台东面有一处泉水,水草丰茂。炮台所在地叫达布逊,在4个山包上均有房屋的遗迹。南部的遗迹最高、最大,为4个建筑遗迹之首。遗迹内清晰可见成排的房屋建筑及取火用的火道。墙壁为土坯垒砌,土坯尺寸为7×18×15厘米,每个房屋的面积相当,为16平方米左右。房屋均筑在山包的外围空地上,还有一些类似的碉堡遗迹。遗迹内曾出土有弹壳、钱币、棉织物等文物,考察人员曾捡到苏制79式步枪弹壳、铁纽扣、帽子等。此地为-时期的军事碉堡,曾有一连的-兵驻守于此,镇守交通要道,后被大股土匪包围一个多星期,土匪断绝碉堡用水,守军力量渐……[详细]
孔雀河烽燧群
  孔雀河烽燧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孔雀河沿岸的荒漠地带。为汉晋时期丝绸之路楼兰道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烽燧群地处营盘古城至库尔勒之间,基本走势由楼兰沿孔雀河故道向库尔勒方向延伸,分布在长约150公里的地段内现存11处烽燧遗迹。自东向西依次为营盘、兴地1号、兴地2号、兴地3号、脱西克吐尔、脱西克西吐尔、卡勒塔勒、沙鲁瓦克、萨其该、孔基、孔基西亚克伦等。烽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倒塌,部分形制呈土墩状。建筑形式主要为土坯建筑;少量为夯筑。孔雀河烽燧群分布于“丝绸之路”西域东段的“楼兰道”上,东联玉门关、阳关,西接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城。最具代表性的军事通讯、交通安全设施,在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汉晋时期中央政权经营西域、东西方的交通、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1年6月,孔雀河烽燧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详细]
赞木庙遗址
  导 游  公元399年,晋代高僧法显一行四人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401年他们来到于阗,在于阗国王的挽留下,法显在于阗呆了三个月,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行佛大典,然后又继续西行,一年后,终于到达了印度。回长安时,除带回大批的佛教典籍外,法显还把他取经途中的游历写成一本《佛国记》,关于“赞木庙”的情况就记载在这本书中。介 绍  该庙地处和田西南36公里处,又名“库克玛日木”(波斯语音译,意为“蛇山”),相传伊斯兰修行者曾在此与蛇一-行,故尔得名。遗址现存两层石窟,西面有3个深坑。山后有一座麻扎,葬的是以前各大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每年七八月份,远近的穆斯林都会到这里来拜谒。交 通   乘和田到拉依喀乡的班车,然后再从当地租车到景点。新疆和田……[详细]
巴夏合其古城
  巴夏合其古城巴夏合其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是“许多路出城”之意。当时这里水草繁茂,处于交通要道,四面八方都有路到达此地,后因战争被毁,逐渐荒芜,整个古城被黄沙掩埋。1986年,阿吾提周地克在巴夏合其打柴时,古城内的许多文物被大风吹出,他拾到两件袍子、一本手抄古兰经、两本手抄-集、三份爱情护身符和各色捻线。一件袍子为浅蓝色,被火烧得只剩下衣领和襟;另一件为枣红色,被坍塌的墙压在底下,保存完整,用且克曼绸做面料,手工精细缝制。袍子长大,长1.52-1.65米,襟宽2.84米,袖长0.8米,袖口宽0.17米。古兰经中夹有一份协议书,用草纸(和田纸)写成,草纸被裁下来的一边有字,另一半为存根,右旁有打官司人姓名和用黑墨水按的指樱另有1张写有诗句的纸,还有3只靴子,靴子跟细,从靴头开始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该古城已被沙掩埋,但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是研究……[详细]
扎滚鲁克古墓群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织物等。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琼博拉古墓群
  琼博拉古墓群琼博拉古墓群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乡琼博拉村南的山坡上,有沙石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海拔1380米。墓葬分布在乌孙山北麓的琼博拉沟口东侧的山前坡地上,墓葬约150座。可分三片。主要分布在琼博拉沟口东侧1公里的范围内,约有100多座,其中大型墓1座,坟堆高2米,直径约30米,坟堆外环绕有带状石圈,石圈宽0.8米,中型墓20余座,坟堆高约l米,直径10—13米;其余为小型墓,高约0.3—0.5米,直径3—6米,在坡东缘下的塔斯科莫尔沟沟谷东坡上,与现代墓杂处有40余座中小型墓葬。还有一片位于村北路旁,数量约10余座,封堆多绞小,有些因筑路而遭破坏。这批墓葬的封堆均呈土墩状,有的顶部铺少许卵石,少量为卵石堆,封堆较小,中型墓大多为三,五一纽南北排列。墓葬曾出上有两件青铜器。从其造型风格看可能属于战国时期的塞人文化遗存。所以其年代应为战国前后。墓群位于去琼博拉号区的沿途,处于原……[详细]
172、蒙古庙
蒙古庙
  蒙古庙蒙古庙,俗称“达孜庙”,位于沙湾县南部高山区,与旅游胜地水沟隔山相望,北距县城87公里,海拔1918米。蒙古庙按蒙古族自己的称呼叫“佛爷堂”。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属于蒙古卫拉特部落的领地。据民间传说和《缕来县志图》介绍,蒙古庙始建于明代后期,由于这里云杉繁茂,水草肥美,是上乘的天然牧场,被蒙古卫拉特部落的牧民看作天赐“福地”,从而成为蒙古牧民聚会、拜天、求神、祈福的地方。目前庙宇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原址的房脚墙根还在,是蒙古庙仅有的古迹遗物标志。这一区域位高而地势平缓,气候凉爽。景区背后是冰雪不融的层层雪峰,背负着海拔3390米的“雪涝坝”,两侧是水沟和回阳沟,靠水沟一侧,峭壁悬崖,登山公路曲折盘绕,峰回路转,险峻而又壮观。蒙古庙观日出,甚称景中一绝,此时,云山雾海,群峰如岛,云涌如潮,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喷薄而出,霞光万丈,层林尽染,千嶂万壑在绚丽的云霞中若隐若显,给人们以无穷无尽的遐……[详细]
温宿姑墨古国遗址
  温宿故墨古国遗址位于温宿镇沿东至西的坎坡上,面积近6平方公里。据考证,故墨古国自秦汉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分布着“城郭诸国”的故墨古国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目前伊斯兰文化最典型的象征,遗址有四至六层。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王母殿,建于清朝前期,殿主为霍集斯家族成员。王子城,城主为温宿郡王霍集斯(清朝初期)的后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将军府,建于清朝前期,系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紧邻高老庄和温宿民居等旅游景点。故墨古国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属于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每年吸引了许多疆内外游客。温宿县历史悠久,曾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60年隶属汉朝版图,古称姑墨国,曾是南疆“古丝绸之路”重镇。公元前174年始,相继有张骞、班超、佛教翻译大师鸠摩罗什、唐玄奘法师、唐朝著名僧人悟空、清朝景廉、林则徐等历代有影响的人物到过温宿县,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传说和丰富的人……[详细]
康家石门子岩雕刻画
  康家石门子岩雕刻画康家石门子岩雕刻画是一幅国内及世界上罕见的生殖崇拜岩画。位于昌吉州呼图壁县的天山腹地,两条山溪汇流处的西北岸的新第三纪的粉砂岩壁上。岩面平整,距地表约10米上下。画面东西长14米,上下高9米多,整个面积达120平方米左右。上面刻绘着二三百个大小不等,身姿各异的人物和动物。大者高2.04米,小者19厘米。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男女合图、双头同体、三头同体图像。岩画采用浅浮雕的手法,所雕人物的面部均面型瘦长,眉弓发育,大眼、高鼻、小嘴,形象秀丽。头戴高帽,帽著翎毛,作舞蹈状。相当数量的画面显示或隐喻了男女0的动作。在此图像下还刻绘了成排的小人在欢快舞蹈的场面,以表现祈求子嗣繁衍、人丁兴旺的愿望。真实地体现了原始人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群婚制生活场面。这处岩画经有关专家论证定为距今三千年的塞人遗存。据认为岩刻完成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是研究新疆原始社会的珍贵资料……[详细]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西北38公里的-扎乡,是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次子察合台汗的后裔吐虎鲁克·铁木尔汗的陵墓。“麻扎”,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圣地”、“-墓”。吐虎鲁克·铁木尔汗于1346年登上汗王宝座,1354年正式信奉伊斯兰教,是新疆境内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在位期间致力推行伊斯兰教。1363年去世后,后人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麻扎宣扬其功德。麻扎完全采用阿拉伯建筑形式,平面呈方形,寝殿用砖砌拱顶,殿内无木柱栋梁。正门朝东,呈拱形,门两侧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赞颂可汗和可敦的铭文。麻扎正面墙壁上用紫、蓝、白3色釉砖,镶嵌出20余种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是新疆著名的伊斯兰教古代建筑之一,建筑主体仍然保存完好。它是研究考证元代以后新疆地区宗教变迁、民族关系、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