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吕梁市 > 方山旅游

方山文物古迹介绍

于成龙墓
  于成龙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龙的墓。于成龙墓的墓园坐东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大约2200平方米。周围有高2.5米的青砖花栏围墙,正西面有一座花岗岩质地的牌坊。坟茔在墓园东部正中央,占地面积大约50平方米。坟前正中立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康熙帝御书“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谥清端于成龙碑文”的螭首御碑,左右两侧立有12通青石碑。墓园四周有100余株古松、古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逝世。《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聚哭,家绘像祀之。”于成龙逝世第二年,在家乡永宁州北(即今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南)被康熙帝赐葬并亲撰碑文。朝廷追授于成龙太子太保。后来,康熙帝还两次为于成龙追撰祭文,又题写“高行清粹”匾额。国库拨出专款兴建于成龙墓。于……[详细]
贺龙中学
  贺龙中学贺龙中学(第三批省保)时代:1945年地址: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学校于1945年9月在贺龙元帅领导下于文水县成立,称“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贺龙元帅亲任校长。1945年10月迁驻方山县大武村。1945年7月1日改称“贺龙中学”。直至1948年夏扩建为“西北军政大学”后,校址随即南迁临汾。贺龙中学,以大武为本部。在静乐县设二部、朔县设三部。设在大武贺龙中学本部旧址原为大武村最大的宫庙建筑,称“紫花宫”。内有真武大殿、配殿、过殿、戏台、献殿、道舍、山门等建筑十几座,占地约4000平方米。现由方山县直中学—贺龙中学(1985年复名)占用,保存较好。……[详细]
大武鼓楼
  鼓楼时代:明地址:方山县城南鼓楼又称观音楼。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后又多次维修。1986年至1989年翻修时,将楼整体抬高1.5米。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物。楼通高18.5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布瓦覆盖,黑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基础砖砌,高1.5米,上立柱16根。四面敞开,为十字通道。二层设平座,楼之斗栱形制因使用位置不同,也略有差异。第一、二层檐下三踩出单昂;第三层檐下单翘单昂出五踩;平座三踩出单翘。楼内现存彩塑2尊。2019年10月7日,大武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南村城址
  南村城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战国至晋地址:方山县城南南村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于成龙故居
  于成龙故居及墓地时代:清地址: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故居)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墓地)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清代山西永宁州人,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总督等地方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清端”,被康熙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居即为其幼年至44岁考取贡生之前在此居住,现存三座宅院。始建年代不详,现由其后人居住。第一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现被后人分为三个院落。现存正房与大门,正房是由方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10孔,其中西侧7孔为原建筑,东侧3孔是后人新修。第二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有正房、东西厢房、西厦房。正房为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4孔,平顶;东西厢房为单坡硬山顶;西厦房在西厢房与正房之间。第三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现存正房和西厢房,北窑正房为四孔窑房,西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