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米家崖遗址
  夹沙红陶、黑陶、白陶、斝器、骨针、石笄、玉器等先民史前素朴物件在灞桥浐河西岸的米家崖村一带陆续出土,截至昨天已达300余件,另外还有白灰面房子5座、灰坑118座被清理完毕。学者说,米家崖遗址的发掘为陕西新时期时代文化成就增添了新光彩。 米家崖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西岸,分布的中心区域在灞桥米家崖村周围。遗址南北长约2.5千米,宽约0.5千米。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目前对该遗址内的11号、8号、6号基槽的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清理长方形白灰面房子5座,灰坑118座,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300余件,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基本搞清了米家崖遗址的分布与内涵。 米家崖遗址主要的出土物为陶器、骨器、石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陶器以夹沙灰陶为主,另外有夹沙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以及少量的黑陶、白陶等,这些器物烧制温度较高,质地较为坚硬。器型主要有盆、盘、豆盘、漏斗、鬲、斝、罐、双耳罐、三耳罐、……[详细]
香积寺善导塔
  香积寺善导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原上的香积寺内。善导(公元613——公元680年),也称光明和尚,是山东临淄人,自幼出家,是佛教净土宗创始人之一。他在光明寺期间,大力宣传净土信仰。相传曾著有《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很受长安僧俗的尊崇,信徒甚多,圆寂后,门徒为他建塔以示纪念。净土宗教义于公元八世纪传入日本后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尊祟善导为高祖。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净土宗信徒不断前来善导塔朝拜。1980年5月14日,在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周年之际,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在香积寺举行法会活动,以纪念善导大师,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寺为唐代著名的古刹,始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第二代祖师善导而修建的。寺名的来历众说纷坛。香积寺依山傍水,昔日殿宇峥嵘,古塔高耸,香烟缭绕,古木参天。唐代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赞道:“不知……[详细]
鸿门寺响铃塔
  鸿门寺塔据《横山县志》记载:“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如果记载属实,那么就是陕西境内唯一的元代佛塔,因为另有记载说塔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我似乎更倾向于明成化年间,因为陕北榆林地区的佛塔基本与长城和战区有关,大多修建在前沿,方便军民祈祷平安。因为龙的实际有效控制范围没有抵达榆林一带,明代以前榆林一带没有佛塔,榆林地区的佛塔基本都是明代之后修建,而塔湾这一带就是长城大边和二边的经过处,所以我倾向于明代修建。响铃塔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元代佛塔是个亮点,如果明代就很难有机会在陕西众多的明代佛塔中突围而获得国保的参评机会,所以目前文物方面订的建造年代是元代。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因建塔时塔上有风铃,风吹铃响,声传很远,故名响铃塔,不过现在塔上的铃铛早已无影无踪。响铃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要糅合为一体(被誉称为陕北的“铁塔”),塔共计十一层……[详细]
古观音禅寺(终南山观音禅寺)
  观音禅寺座落在长安区终南山北麓沣峪口罗汉洞村,背靠凤凰山,东邻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及净土祖庭香积寺,南至观音山,西望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不仅赅摄终南之神韵,同时拥有便利的交通,它距环山公路仅数百米,距西安三十公里。凤凰岭如同观音大士打坐-,两侧山峦左环右抱,犹如青龙白虎守护。当年唐太宗亲手栽种的一颗银杏树至今依然葱葱郁郁、枝繁叶茂,并向信众挥洒神奇的霓彩光华。这株有一千四百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已被国家列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树下有神奇的唐贞观年间古清泉一眼,清澈甘洌,长年不竭,被誉为“观音神泉”。相传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古观音寺,当时就颇具规模,占地约300亩,山门、大殿、钟鼓楼,云水寮一应俱全,远近香客络绎不绝。古寺,古树,古泉,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更有雅士作诗赞叹。一九九八年,隆兴尼师游方来此,见殿堂破败,圣迹寥落,遂不顾年迈四方募化,筹集善款,发心复修。一九九九年经当地政府批准恢复为正式的……[详细]
宝鸡金顶寺
  金顶寺坐落于宝鸡市西关地区陵塬南麓新春村以北的高坡之上,雄居金台森林公园中心,高峻宏伟,气势磅礴,东毗金台观,西望长寿山,为市区北坡宗教胜景之一。其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周围林水繁茂,环境清幽,居高临下可俯视宝鸡全城。盘山公路从寺后盘旋环绕径到寺前;游客亦可由山前小路拾阶而上,直达山门。寺院居高临下,红墙彩瓦,锦绣华丽,门前东西两侧耸立两座巨大白色佛塔,西日菩提宝塔,东名尊胜宝塔。 金顶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明,自古即为宝鸡地区重要寺院之一,共拥有各式建筑近百间。“文革”中尽毁,仅存残垣断壁和五百岁古槐一株,后经多次修葺,渐成规模。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本愿法师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各一座,僧舍十余间。后法师因病入寂。2001年明舒上师接任主持,请壤塘大藏寺寺主吉美多吉-为寺院赐名,为“金顶了义吉祥法林”。并准备将金顶寺建为时轮金刚实修道场。为此,寺院必须进行较大规模扩建。故明舒上师已于2001年……[详细]
赫连勃勃墓
  从县城去土岗的路上,过了稍道河村,公路又盘旋而上。爬到山顶,透过车窗朝东望去,空旷的原野上荒草萋萋在微风中摇曳,残破矮小的房屋和那些字迹模糊的石碑静静的守望在那里,谁也不会相信此地曾有过辉煌。据《延川县志》记载,这里以前因建有一座白塔而得名“白浮图寺”。它建于何朝,兴于何代,毁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据当地人讲,从前这里的寺院非常大,僧人百余,气势十分雄伟,寺院在方圆数百里享有盛名。站在这片曾经过血雨腥风的土地上,环顾四周,极目远眺,群山奇峻苍凉,一座经历了千百年风雨苍桑,现已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古冢屹立在南边的平地上,旁边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着“赫连勃勃墓”。赫连勃勃,公元407年至425年,他曾帅数十万精兵强将争雄天下,夺取长安,建都统万城,定国号大夏,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大夏王国在陕北高原热闹一番后,如同流星一般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陨落,赫连勃勃死后的归宿更是扑朔迷离。清嘉……[详细]
蒲城县战国秦长城遗址
  蒲城县战国秦长城遗址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布满荆棘杂草的坡道上,在它墙体垮塌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没人贴近它、理会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的南侧,其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和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以自然河沟为倚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详细]
瓦窑堡会议旧址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瓦窑堡。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7月,这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前夕,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1935年12月下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国际关系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毛泽东在瓦窑堡城内河下河滩田家院窑洞中主持召开了0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规定了中国0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瓦窑堡会议是中国0在继遵义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治路线转变的一个关键会议。1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决议精神,在瓦窑堡城内天主堂召开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详细]
329、化羊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羊庙
  化羊庙即东岳行祠,亦名化羊宫,又称天齐庙。位于户县东南庞光镇化羊峪口。传为元代建筑。明宣德元年(1426)至景泰二年(1451)、嘉靖十一年(1532)、隆庆二年(1568)、万历四十年(1612),及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宣统二年(1910)均曾重修。现存古建筑有:一、东岳献殿5间,二、金刚殿5间,三、戏楼3间、四、东岳殿山门3间,五、菩萨殿山门3间.存石碑3通(重修古迹东岳庙记、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蒙汉文碑(移文化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羊庙相传创自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原有庙宇130余间,是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建国时尚有房屋百余间,后陆续拆毁,现存东岳献殿为主要建筑,保留元代建筑风格。古朴的化羊庙山门,正中悬一匾,写着明代学者王九思对此处的赞辞:“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两旁木匾楹联是:“终南山下敕建宇庙尊东岳;扈阳谷中流……[详细]
北广济街清真寺
  西安北广济街清真寺位于莲湖区北广济街南端东侧83号,俗称小寺。相传创建于明代晚期(公元1600年前后),地处广济坊,临近化觉巷清真大寺俗称“清真小寺”坊民嬉称大寺的“哨门”。清乾隆33年(公元1769年)重新翻建了寺院主要建筑。北广济街清真寺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建筑布局未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而依据地方方位来设置建筑物。其建筑群由礼拜殿、邦克楼、南北亭、沐浴室等组成。寺内主要建筑:礼拜大殿,殿高12米,宽13米,雄伟挺拔,系我国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古典建筑,由前檐卷棚、中殿、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其规模宏伟。殿前正面有木雕“冰叉梅”格子门12扇,两侧山墙及看墙砖雕、石雕刀清细宜,很有欣赏价值。大殿内12根巨大的红木圆柱订立,正中两根圆柱立粉涂描“海水朝阳及云花”格外靓丽。天棚藻井彩绘花纹,阿文都哇融为一体,更显庄严肃穆。大殿屋面琉璃瓦覆盖,异角飞檐、极为壮观。殿后玲……[详细]
汉元帝渭陵
  汉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陵墓。1956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陵园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东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垣墙正中各置阙门,与陵冢底边正中相对。陵园四门距陵园正中的封土堆约为110米左右。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冢底边长约115米,冢顶边长50米,高25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面积约400平方米,深约2米。在渭陵北300米处,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址地面土层清晰,汉代残砖碎瓦比比皆是。建筑墙基、平铺方砖的居住面和路面遗迹犹存,并出土了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建筑布局和出土文物推测,此遗址可能是渭陵寝殿或者是原庙建筑。渭陵西北380米处,有一座高13.5米的墓冢,四周有墙垣,每墙均于中央辟门,门外有双阙。从其位……[详细]
华县永庆寺
  永庆寺又称永庆禅院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上安村南凤凰山(又名“凤龙山”、“凤居山”下)。据寺中明宣德八年(l433年)的《凤居山永庆禅院碑记》所载,该凤寺“始于汉室,隆唐世”。考之史传,永庆寺约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据当她传说,永庆寺的创建与汉武帝刘秀有关。刘秀曾被王莽军追捕,逃至凤凰山终于脱离险情。后其子汉明帝继位后建造了洛阳白马寺,是为中国兴建佛寺之始。汉明帝为感念凤凰山潜藏其父形迹使之得脱度难,遂诏命于此建“永庆禅院”一座。建成后,漠明帝常与文武百官来此敬香礼佛。永庆禅院自建寺以后,历代皆有高僧大德在此卓锡。三国曹魏时去西域求取佛经的第一位中土僧人朱士行,东晋时期来华的印度僧人姚秦三藏法师,以及唐朝玄奘法师、都曾到这里静居修持。唐贞观六年(632年),太宗李世民来此焚香参拜,寓居寺内。唐朝永庆禅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方圆四十里,僧众四百余人、为接纳各地信士的十方严林,极一时之盛。……[详细]
333、云雾寺
云雾寺
  云雾寺位于勉县东北角、汉中的西北角的雨雾山中,距汉中约57公里。云雾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当时叫做“朝阳禅院”,香火鼎盛,香客云集,住寺僧人约800余众。《旧唐书》有载,它与勉县的牛头寺、南郑乾明院统称陕南历史上三大寺院,有很高的知名度。据传,明万历年间,萧皇后在此出家病死葬于此——即今皇姑坟。为此万历之母——孝定李太后为朝阳院“赐佛经678函,且施舍钱粮,历有余年”。至今“御碑”尚存。1983年,云雾寺与皇姑坟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每年春夏来此观光、避暑者络绎不绝。云雾寺在文革中因“破四旧”而毁于一旦。一九九一年当地政府和群众集资在云雾寺原址上修了大雄宝殿、皇姑宫、八间房,现尚有两旁耳房继续筹集资金待修。云雾寺修复以后,勉县境内乃至外县、市的善男信女,不顾山高路险,络驿不绝来此敬香,观览景致。当你置身于云雾寺山,穿密林,过小溪,攀险路,沐浴、觅鸟、拍照……[详细]
唐代宗李豫元陵
  唐代宗李豫元陵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肃宗长子,母吴皇后。初封广平王,名为俶。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37岁,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号广德、永泰、大历。唐代宗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代宗李豫,肃宗长子,“安史之乱”之际跟随其父于兵马之间,至德二年(757年)-为天下兵马元帅,率边军20万与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豫。由于肃宗宠幸的张皇后,不是李豫的亲生母亲,而张皇后又无子,反而对李豫这个太子很不放心,千方百计地不让李豫继位皇帝。公元762年4月,肃宗病重,张皇后与其党羽密谋矫肃宗诏旨请李豫进宫,想把他杀掉,然后拥立肃宗次子、越王李系为太子。但事未成功,李豫被宦官拥立为皇帝。即位后,他针对当时藩镇割据已经形成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财政制度,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详细]
335、五陵原
五陵原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作用,并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中心,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诸如商鞅变法、秦朝建立、徙民五陵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诸如田千秋、马援、豆融等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历史人物亦多出自五陵。五陵原地区还出现了诸如董仲舒、孔安国、班固、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物,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贡献。这一时期遗留在五陵原地区的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亦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先后发现了诸如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望夷宫、六国宫殿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先后发现了汉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