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阳城县旅游

阳城县文物古迹介绍

阳城海会寺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解放前后损坏严重,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40米。下部三层围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空中楼阁,并在此层重点使用琉璃构件,塔每层各面均仿照宋塔设置佛龛,并局部使用琉璃。2006年05月25日,海会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海会寺景区是……[详细]
孙文龙纪念馆
  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阳城县寺头乡这片土地上开创了种植苹果的先河,给当地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他就是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孙文龙。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孙文龙纪念馆。景区地址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时间3月——10月开放时间8:00——18:00景区门票门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晋城口)--晋阳高速(阳城口)--阳杨线(向西南方向行驶至河北镇)2、北京方向的游客:京大高速(大同口)--二广高速(晋城口)--晋阳高速(阳城……[详细]
阳城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建于一九四六年,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七百多平方米。一九四五年十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阳城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大门上刻有原中顾委副主任-亲笔题写的“太岳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上刻有原太岳区政治委员王鹤峰、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孙定国、太岳区武委会主任曹普等23位太岳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词26条和1400多名烈士的英名。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详细]
砥洎城
  看 点: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 介 绍: 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详细]
屯城东岳庙
  屯城东岳庙屯城东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阳城县屯城村东的卧虎山脚下庙创建于金,明清时期均有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庙坐北朝南,为单进四合院落布局。庙内建筑现仅存中轴线上舞台、正殿,两侧存垛殿、西廊房、钟楼。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占地面积1932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瓦覆盖。建于一须弥式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9米,长10.7米,宽8.6米,中间束腰石上浮雕人物、桥梁、花卉、云龙等图案。间柱石上各雕侏儒力士,为金代原物。大殿前檐廊柱为方形抹楞石柱,上遍刻游龙花卉图案。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直棂窗,斗栱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在东面第一间束腰石上刻有“泰和戊辰年(1208年)已未月”的题记。庙内现存清碑3通,为修葺者及布施碑。……[详细]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故居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陈廷敬故居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陈廷敬墓位于皇城村北2000米处静坪山上,占地16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康熙皇帝御书挽诗碑及10通镌刻康熙皇帝御制祭文的碑刻。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详细]
阳城开福寺
  开福寺开福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明地址:阳城县城内始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后历代均有修建。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存大雄宝殿、献殿、戏台,占地面积1095㎡,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献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檐,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建筑琉璃脊饰独具特色,除献殿因天灾而塌毁了部分琉璃外,其余琉璃脊饰均保存较好,尤其是戏台的琉璃有明嘉靖年号及工匠题记,从琉璃烧造工艺看,大雄宝殿和献殿均早于戏台,均是阳城乔氏琉璃存世的代表作。寺内存民国时期碑1通。……[详细]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时代:明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简介: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匠人乔永丰男乔常飞乔常远”。2019年10月7日,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郭峪村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计七层,高33.3米。每层五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还有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墙雄伟,雉堞林立,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各种建筑在郭峪村小小的乡间聚落中形成了有机的系统,成为独具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村中现存碑碣一百余块,不仅文字精美,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史实。……[详细]
阳城文庙
  文庙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增修了崇圣祠、东西庑和戟门等,包括孔圣庙、明伦堂和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孔圣庙为二进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后院有大成殿、东西庑。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施琉璃瓦脊。九檩前廊式构架,下檐柱头斗栱五踩双翘,上檐平身科斗栱三踩单翘。脊檩下有道光十九年郭扬、王业重建题记。2019年10月7日,阳城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润城东岳庙
  润城东岳庙润城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的润城村据庙内碑载,始建于宋代,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庙坐北朝南,原是一个三进院的大型庙宇,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献亭为明代建筑,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台基四周围以石雕栏杆,栏杆的石柱上雕石狮、石猴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逼真。殿身面宽、进深各三间,十字歇山顶。天齐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顶,殿顶脊饰及两山博风板、悬鱼、惹草皆琉璃制作,色彩艳丽。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皆为明代所作。……[详细]
上伏大庙
  上伏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上伏大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23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66平方米。共有三庙、五院、十六殿组成。大庙北为民居,南为村中文化广场,东西皆为民居。上伏大庙分别为成汤庙、夫子庙、关圣庙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成汤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下搭牵,通檐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蜀柱两侧用角背稳固。平梁之上施蜀柱、丁华抹额拱、叉手承托脊檩。整个梁架结构简洁实用,殿内空间空阔。搭牵为前插廊之承重构件。檐下斗拱三踩单昂。……[详细]
下庄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又称“老狮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风流、薪火相传的杨家之宅院。杨家在金、明、清三朝出过五名进士、数名举人,其中代表为杨枢、杨植分别官至河南、陕西按察使等,民国年间杨念先、杨兰阶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为一进五院,两个偏院,数个附院,建筑形制均为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有前牌楼、过厅、中牌楼、后牌楼和杨家祠堂等。大石狮精妙绝伦、砖木雕栩栩如生,前门楼巍峨高耸,中过厅高大气派。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庄五帝庙
  下庄五帝庙,因在牛王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称牛王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地处村之正北、尖山脚下,南与村南神庙隔河相望,东依可乐,西临洎水,雄姿恢宏,丈韵深邃,乃白巷里境内古建之冠,庙内供奉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发农牧,躬耕垅亩;尝遍百草,救百姓脱痼疾之苦:创造文字,点燃文明之光;作陶器、制斧馨、兴畜牧、群市井,改善人民生活,古圣之德,五帝最隆。在20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交汤帝庙
  下交汤帝庙下交汤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3年),明清两代均有大规模修缮。庙为二进院,总面积2106平方米。前院很小,前为山门,后为马王殿。后院有戏台、献亭、成汤大殿。成汤大殿为元代所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存石碣九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