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包括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西迁至湄潭县城及城东北永兴镇境内。湄潭人民支持浙大办学,浙大在湄办学期间对湄潭文教育才、农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包括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馆旧址)、天主堂(浙大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旧址)、和李氏古宅(浙大学生住处)等九处。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徙……[详细]
三合青龙寺
  三合青龙寺遵义县三合镇乌江岸边之青龙寺。苍翠群山环伺,宝刹庄严,气势宏伟,堪称黔北佛教名胜。有寺已久。相传此寺建于宋朝,缘起天空飞来一巨石,落于李姓田内,村民遂建庙。初为“飞神庙”,因事有灵,更名为“最灵庙”。十年文革浩劫,遭遇巨创,以飞来石为址,所建大雄宝殿,及观音殿等俱被拆毁,仅余基石。1981年,高僧释明亮云游至此,见此地民风淳朴,颇有道观之象,遂暂居劫后余生之破庙,潜心修佛,以禅农并举之道“持戒修真,普渡众生”,历经殚精竭虑的管理,香火日盛,信众倍增。即于1987年扩建庙宇,孰知挖出一方三余米巨石,石下宿有青蛇两条,约25公斤左右,大师见之,急呼“归位”不动,念佛诵经三日后,再移巨石,青蛇已无踪迹。因之,改“最灵庙”为“青龙寺”。青龙寺住持大师释明亮。27岁皈依佛门,以先天质朴之资,潜心修持,佛缘深厚,因为大成,大师禀持佛家普渡众生,为信众消灾弭难之宗旨,关心民生疾苦,广布恩泽,惠……[详细]
贵阳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沙文乡阳尖坡。阳尖坡所在地为文笔山脉,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山顶直径约一百多米,山顶有一股泉水涌出,常年不断。历史  明末清初之际,吴老金途径经此地,见山势奇特,认为是一块佛门圣地,遂请来一尊观音菩萨,并就地取材利用乱石木柴茅草搭盖一小间简易观音庙。后来王国衡居士听说阳尖坡观音菩显圣,遂在此搭盖一间茅棚,整日敬香拜佛,同时在附近地区广泛宣传。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挂功德积资金,新修简易庙宇。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会办会期间,周围信众上山拜佛敬香络绎不绝。黔灵山寺派赤松祖师亲临说法指导,并授予王国衡法号“国寂”。  一九四九年后,0贵州省委派工作团到白云区贯彻“五大任务”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试点工作。一九五○年土匪-,工作团一个排的解放军搬上阳尖坡驻扎,白天下山工作,晚上上山守防,僧人们为解放军烧茶煮饭,解放军保护了寺庙和僧人们的安全,为解放军“五大任务”……[详细]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详细]
遵义海龙屯
  海龙屯是贵州首个且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遵义市区西北20公里的龙岩山上,2015年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年荣获“全球十大考古发现”,被考古专家誉为“中国的马丘比丘”。它的建造时间比马丘比丘还要早200年。海龙屯土司遗址融神秘的风水与军事防御体系于一体,是杨氏土司家族统治古播州长达725年的重要遗存,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城堡遗址。屯前设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飞凤关、朝天关六道关卡,屯后设有万安关、头道关、二道关,共九道关卡组成森严的军事壁垒,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屯内老王宫、新王宫、总管厅、金库、军营、校场、火药库、绣花楼等遗址尚存。海龙屯土司遗址具有鲜明的黔北文化特色,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多民族地区独特的管理智慧,为贵州省五大文化名片之一。海龙屯景区除了土司遗址外,还配套有复原明朝时期繁荣商……[详细]
水城观音寺
  水城观音寺原名观音阁,位于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钟环社区(老城内),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因战祸,寺院破烂,僧侣流失,香火锐减,虽然如此,但也有善男信女经常到此烧香拜佛。1993年,十方善信组成筹委会,由杨明显任主任,筹资8000多元以修复文物古迹的名义重新修建观音阁,并于1993年5月19日举行奠基典礼,市人大副主任周绍邦、市民委主任陆官华、水城县委书记孔令忠等和弘福寺当家师圣中法师等政府领导和宗教人士参加了奠基典礼。1994年释通广由弘福寺圣中法师推荐来水城观音阁当住持。2000年11月13日,水城县人民政府以水府发〔2000〕65号文件同意水城观音阁为佛教正式活动场所,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10日,观音寺筹资72.4万元修建大雄宝殿。2004年4月初,筹资16万元从瑞丽请(买)来六尊汉白玉佛像(其中释迦牟尼佛重达13吨),同年7月9日在安装佛像期间拆魁星楼时在西墙挖出……[详细]
广顺古墓群
  广顺古墓群广顺古墓群地处东经106°22′30,北纬26°12'50,海拔1280米,为两墓群。①旧场坡古墓群:距县城28公里,位于广顺镇西旧场坡土山上,1993年和1997年经贵州省考古专家考证,形成时间为宋代末期,多数是明代时期墓葬。墓室结构考究:深埋地下,四壁用青石砌成,顶部用青石拱成,无墓碑;至清代时,间或有入葬,其中一坟碑上刻有“金筑夜郎候四世祖讳镰墓”,保护范围东面至山脚水渠,南面至半山腰菜地坎,西面至山凹菜地处,北面至公路,保护范围地界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②马王坡古墓群位于广顺镇西2公里处,距县城29公里。1978年经贵州省考古专家考证,确证此墓群为汉墓群,时间上有延续,极具研究价值。整个墓群占地1.5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坦,墓葬封土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多数高1.5米、长2.5米、宽1.5米左右,未发掘墓葬形制,随葬品不明。东面、南面、西面坡脚地坎以内,北面小路以内为保护……[详细]
梵净山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经之寺, 历史上又称天池院、天池堂。寺院占地68亩.始建时间不详。万历四十六 年(1618年)敕赐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锡,承传临济宗法系清康熙年间.有慧惺海阔等禅师住锡,香火甚是兴旺。同治三年(1864年),天池院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更名天池 堂。光绪元年至六年(1875-1880),刘满盘踞梵净山,号称黑地大王。贵州巡抚岑毓英亲自统兵征剿,天池堂再度毁于兵火。战争平息后,岑毓 英认为贵州“边要则莫如梵净山”,于是奏请朝廷,“移松桃协都司以下八汛镇守梵净山环山要隘 ”以保障梵净山区的长治久安其中.都司营署移驻天池堂旧址左侧,名曰“梵净山护国汛”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护国汛成为梵净山真正的镇山衙门,建有营房五十余间,右侧建柯练兵场、跑马场等。护国汛的建立为光绪年间梵净山佛教的再度振兴 发挥了极其……[详细]
贵阳文昌阁
  文昌阁景点位置:位于贵阳市东门月城上(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文昌街29号)旅游线路:乘4、5、12、21、54、64、22、24、25、35路公交车到省医站、东门站或莲花坡站下步行即至。景点介绍:文昌阁,位于贵阳市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庙宇在贵州省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有维修和扩建。该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两边设有配殿,前为联结配殿的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主楼高约20米,面阔11.47米,进深11.58米,为三层三檐、不等边九角攒尖顶,各层插拱较多,斗呈曲线,翘角不高,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绘,其建筑风格颇具地方特色。原为供奉文昌帝君之所,现是贵阳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目前……[详细]
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
  敖家古墓石刻敖家古墓石刻位于石场乡鹿楼村,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墓群间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墓围占地1200余平方米,该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孙三代七人,据北墓群碑文记载:正科祖辈,家境贫困,到其父敖治国时,家境渐富,治国死后,正科继承家业,成为一方巨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4),正科独子年轻早丧,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下两代居孀,历经两年,敖氏遗孀建成北墓群。事过不满十载,敖氏遗孀先后全殁,正科一门绝,族中人悯之,罄其遗产,修建南墓群安葬,名“敖氏节墓”,南墓群平面形状如钟,分为四层台,底层是一石墁坝,由此登上十五级石,穿石门,便是第二层台石坝,原为石刻屏风和石桌、石凳,今荡然无存。石门高阔,仿牌坊结构,石额上方正中竖排篆书阴刻“敖氏节墓”四个字。门两侧镶嵌高1.50米,宽1.30米的石板各一块,左镌“寿”字……[详细]
梁举人父子墓
  梁举人父子墓息烽流长乡,有一处当地人们仰慕的古迹,那就是梁举人父子墓。梁单人墓位于粱家寨的田坝茶林小丘上,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启、烽县人物志)载:梁举人名梁子敬,流长梁家寨人,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科,中举,名列第五,曾任清镇县教谕,晚年落叶归根,102岁善终。梁举人父子因声名显赫乡里,荣耀一时,故其墓也就煞费匠心,独具一格。两墓位于坟地最高处。料石系从别处开凿精雕运来。基砌为圆形,背靠东南而面向西北,其小粱单人墓的修造规模比较其父的更为宏伟。墓径2.8米,高1.9水,基前砷刻较为讲究,书法堪称上乘。正小“皇清诰文:林郎梁子敬墓10个大宇,赫然醒目。右边两行小字:“生于康熙三十年甲戊岁二月十三日亥时;乾隆三年戊午科贵州中式第五名举人。”左边落款为:“乾隆六十年乙卯闰二月清明立。”两旁墓联:“地下文章不歇,茔前俎豆常新”。横额:“山高水长”。在墓联内壁上端,各刻有一幅道教“……[详细]
正安尹道真务本堂
  新洲镇尹珍务本堂,位于正安县城北新洲镇政府大院内,距正安县城40公里,东靠道真自治县,南连本县杨兴乡,西邻桐梓县,北接四川省南川市,海拔高度640米。务本堂是东汉名儒、贵州文化教育始祖尹道真先生讲学、居家及墓葬之地。务本堂为尹珍当年讲学处。始建年代不详。原为草堂三楹。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建。康熙二十四年(1685)、嘉庆二十年(1859)、咸丰年间数次修葺。同治年间悉毁,光绪十二年(1886)再建。坐南向北,主体建筑为封闭式四合院,中轴线对称、轴线上依次为门厅、两厢、天井、正堂(讲堂),四面均为高10米青砖砌筑的维护体墙体。由大门、倒座、两厢、正堂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通面阔10米,进深三间、通进深9.5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大门额横排楷书“务本堂”3字。左右侧立“学者必由是,逝者如斯乎”楷体青石阴刻对联一副。垂花山门早年被毁,残基仍……[详细]
安顺文庙
  安顺文庙,又名“府学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顺城区东北隅之黉学坝,始建于明宣德八年(公元1443年),历经明清两季多次增修重建,始成今貌。文庙现存建筑占地面积8750平米,是一组建制齐备、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国内遗存不多而且保管最为完整的古代文庙建筑,也是贵州最具人文价值的旅游景观。安顺文庙建筑群沿中轴线建在面积不等,逐层抬升的五层台地上,由底向高,由开阔到紧缩,层层递进。第一层台地建有石影壁、“德配天地”石坊、“道冠古今”石坊及“下马碑”四个单体建筑,两坊下为通道。石影壁为料石纵向齐缝砌筑;两坊为须弥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结构,石柱顶端立朝天吼小兽;下马碑为方形柱石,碑文为正楷竖向阴刻“文武百官军民人等在此下轿马”,基座为石雕伏象。第一层与第二层台地间由宫墙影壁、两道垂花门分隔。宫墙影壁由方形石柱石枋穿斗而成,中装透雕石隔板,上为青砖瓦白脊,正中石隔板正阴背……[详细]
周西成祠
  周西成祠周西成祠既是纪念性建筑物,又是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具有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的文物价值。在贵州近现代史上,周西成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毛光翔为其撰写的墓志铭称,“主黔政后,深慨黔地多山,交通梗阻,民智不进,乃鸠集劳工,大兴路政。三年以来,筑汽车路三千余里,数千年蚕丛鸟道顿化康衢,轮轨往来山国大道。又敷设城乡电话于各县,创建无线电台,与国内外通声息。交通事业进步至速,东西南北之人逮临斯土者,罔不惊叹其建设精神之伟大。至如创办大学以惠±林,闳建兵、币、白药三厂以足军实,开办电汽局及煤油厂以便民用,其善政不可殚述。”受到历史的局限,周西成也干过一些坏事,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短短三年间办了那么多实事,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周西成,桐梓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926年入主黔政,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1929年战死于镇宁鸡公背,归葬桐梓后山坡。翌年,在桐梓县城西北隅古荣德山西南麓修……[详细]
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以及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明初,由于手锤和铁条的大量出现,手锤采挖很快取代了原来的烧爆火窿且在万山普遍推广。清光绪中叶,英法-公司在万山的出现,采用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