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文物古迹介绍

燕子岩剑齿象化石遗址
  位于区政府西北面2公里、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川心村第九村民组境内之燕子岩上,系一天然裂隙洞穴。洞口向北,向内倾斜,可容人进出。入洞31米,垂直而下42米方达洞底。洞底为岩浆溶物及流沙,剑齿象化石均规则分布于东南石壁上。1975年,由水城文化馆、水城运输公司和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剑齿一对,长1.75米,粗壮。还发掘出臼齿数枚及肩胛骨、脊椎骨、头骨、腓骨、股骨化石。为我国长江以南首次发现之较完整剑齿象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为中更新世时期(约40万年)剑齿象。其发现,对研究我区及贵州地理气候提供宝贵资料,对我国中更新世动物种群和植物分布以及地层地质运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0年12月4日,将该洞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发掘化石存省博物馆。……[详细]
宋钦故居
  宋钦故居宋钦(?~1381),族名宋阳举,蒙古名宋蒙古歹,元靖江路总管宋阿重之孙。原世袭草塘平夷宣抚使司宣抚使。于元朝宣正年间(1341~1368)从草塘迁居顺元城(贵阳),任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将军,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元帅,加镇国上将军。并四川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赐宋蒙古歹为宋钦,授怀远将军,世袭贵州宣抚使司同知,次年升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钦对元明两朝都建有功勋,为宋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死后,其妻刘淑珍代袭其职。宋钦故居位于村内,穿斗式悬山青瓦顶木构建筑,由正房、右厢及龙门组成,雕花门窗,据说建于明末,后多次维修,未考。2006年大规模维修,现已辟为“瓮安历史沿革及历史名人”陈列馆。……[详细]
周达文故居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 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 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 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和平街 ‎开放时间:(夏季)8:00-17:30;(冬季)8:00-17:00……[详细]
明代永乐古堡遗址
  永乐古堡位于贵阳市东部近郊的永乐乡,古堡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为屯兵所筑,平面布局呈八卦图形,为内外两城,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今残存西城门和城垣(矮墙)数段,长1650米,高3米,厚2米。古堡整体布局:整体上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份, 分别修建有富丽建筑物和围墙(城墙),内城墙围绕永乐山的山顶部分而建,内堡是内城墙围绕的部分,原建有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主要建筑、在“0”中被毁,内城墙沿东、西、南、北面的山腰而建、有东、南、西、北四道门与堡外连通,外城墙与内墙之间的区域,内居住权贵阶罢,而外堡侧多是平民百姓。这种布局符合属中国传统城池布局的特点,体现了防御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详细]
盎寨古庙
  盎寨古庙位于黎平县高屯镇盎寨村村东口,海拔405.4米。地处山地,古庙门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有浓郁馨香的泥土气息。古庙后面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两边群山连绵起伏。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当地主产水稻、油菜。庙前200米有一条县级公路穿过,往北至锦屏县,往南至黎平县。 盎寨古庙始建于清末民初,坐西朝东,古庙为三开间两进深木质结构,面积70.62平方米。古庙除正面外的三面都有土墙围着,庙门前正中央有7级标准石阶,最里面正中央还有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香炉。古庙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距此方圆50里的人们都来此烧香拜佛,由此而远近闻名,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们常到此地烧香拜佛而受损坏。盎寨古庙对研究宗教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德江曾氏宗祠
  曾氏祠堂位于德江县楠杆乡楼房村天井组天井古民居中部,座南朝北,于大清乙亥年,为当地曾氏家族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该祠分主殿、厢房、围墙、院落。主殿为歇山式青瓦顶建筑,阔面宽6.5米,进深长8.2米,殿柱通直周长最大可达1.35米,整个建筑结构极讲究择木、结构坚实、气势宏伟壮观,厢房位于殿两旁五列四间,样式一致,极为对称,各阔面宽15米,进深长5米,围墙呈长方形,系土石建筑;院落为用青石板铺就,中间有天井一个,现仍为当地人饮水使用。整个建筑系当地建筑风格,但样式、雕刻、纹饰极具特色,应该是本土豪宅的典型代表;同时,由于该建筑系当地豪门曾氏家族的祠堂,折射出曾氏先祖的显赫地位,是具有重要的民俗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黔西观音洞遗址
  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到4万年。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经发现石制品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多种。石器的原料、制作与类型组合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种类,其中尤以剑齿象、犀牛等的数量为多,与早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研究早期人类在西南地区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国家文物局)……[详细]
凯里民族体育场
  民族体育场建于2005年,经历十二个春秋,场内的设施设备有些陈旧,所以在去年举办的“牛霸天下”中国凯里2016首届国际斗牛赛后,在拆除斗牛赛设施的同时也对体育馆内的设施设备进行修缮。凯里民族体育场位于凯里市博南新区迎宾大道南侧,占地面积2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50平方米,建设规模25000人(座)。其外观的建筑造型就是把独具黔东南州苗族、侗族文化特色的风雨桥、鼓楼有机的结合起来。体育场看台四周的风雨长廊长585米,堪称世界之最,属国内最具民族特色、最富有个性的体育场,是凯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免费开放时间:上午6:00至晚上9:30。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博南新区友庄路12号……[详细]
镇远民居
  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明清时代,舞阳河面上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舸争流的昔日盛景。那时的舞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两岸茶楼酒肆鳞次栉比,戏楼宫观以及封火墙的翘角飞檐倒映在这一脉清波的水面。一本杂志上曾经介绍,清朝末年,法国曾发行一张明信片,图片就是那个年代舞阳河上河运繁忙的真实照片,照片里的船只密密麻麻排列两岸,整条河流被一分为三,一分河水,二分船舶。难怪,去镇远旅游的外国游客比贵州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详细]
250、八角庙
八角庙
  八角庙八角庙位于太阳乡硐口村冷水组摆朗河边的菠萝山顶上。菠萝山相对高度约500米,山形奇特,酷似陀螺,头大颈小,四周悬崖峭壁,无路可登。但是,清朝康熙年间,冷水寨的王正论、王正常等人却不畏艰险在山顶上修起了威武壮观的一座八角庙。300多年来,八角庙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仍安然无恙,外墙壁依旧红彤彤的,可见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本世纪80年代,惠水县文化馆和雅水区文化站的青年黄学林、杨昌飞等曾攀登该庙考察,发现庙内墙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图画,却没有供奉菩萨,颇为奇特。90年代初,雅水区合爱乡的一名好奇的青年学生满怀热情攀登到庙里参观,可是爬下来时,由于绳子断而不幸摔死。所以,对一般人来说,八角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只能在山腰望之兴叹!……[详细]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安龙城西天榜山丽,是埋葬为南明永历小王朝而死节的18位朝内官员的古墓。永历八年(1654年)三月,孙可望派心腹郑国招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诬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全部处死。遗骸丛葬于北关马场。史称“十八人之狱”。朱由榔移驻昆明后,对安龙死难诸人分别予以赠恤,并建庙勒碑,表曰“十八先生成仁处”。明十八先生墓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坊上镌刻松、梅、竹、兰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树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坊后即墓,以细砖块石镶砌成圆形,直径2米,封土高2.5米。墓后两侧树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吊……[详细]
252、杨粲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粲墓
  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皇坟嘴,距市区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杨粲墓的平面布局是南北两室并列,为夫妇合葬墓,南室墓主是杨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妻子。两个墓室结构大致相同,均由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中有过道相通。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和龙尾。后室墓顶各有一方形藻井,当中分别镌双钩“庆栋”(男室)、“德宇”(女室)字样。两室墓门的高度、位置、装饰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构单页门扉,可以开阖关锁。杨粲墓最具特色的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雕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间或加阴线刻。有的细部还彩绘贴金,现虽已大部剥蚀,但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豪华气派。南室后壁正中,为墓主……[详细]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县城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座落在县城滨江街,是原大地主杨德和家的房子,是一座4进的四合院,前面临街是一幢三间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第二进是堂屋,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三进是住房,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四进是住房,为二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1936年1月9日,红六军团在肖克、-、甘泗淇的率领下,攻占江口县城,军团部、司令部、红军医院等机关驻县城,其军团部驻大地主杨德和家,因杨德和是个开明地主,对红军比较热情友好,受到红军的优待,并在其大门上帖出“不得伤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标语。当晚,军团部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研究休整扩军,打富济贫,迎接十八师归建等事宜,在当时是红军的军事指挥中心。……[详细]
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番号)。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详细]
何腾蛟墓、祠
  何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下。其墓坐东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临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有阁楼一座。墓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间,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维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文革-”中坟被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贵文物。在何腾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气常存”摩崖,系“陆军上校湘西周日痒”刻于1927年。鉴于何腾蛟墓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