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保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记功碑”,以纪念全国军民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力土结构。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2013年5月,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
  《新华日报》民生路营业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中段北边。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74平方米,原为四川聚兴城银行修建。1940年8月,原设在重庆西三街12号的《新华日报》营业部被日机炸毁。通过各种关系,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新华日报》租下了这栋位于当时重庆“文化街”上的三层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月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一直到1946年2月22日被国民党特务暴徒捣毁为止。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字招牌。底楼为营业部,面积约六十余平方米。二楼是营业部办公室,营业部的图书课、广告课、发行课和邮购课等部门都在这间屋里办公。“皖南事变”后,由于国民党的-加剧,为了方便与陪都各界进步人士的会见和晤谈,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人常常在营业部二楼会客室与国统区有关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秘密会晤和交谈。三楼……[详细]
江津双峰寺
  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南15公里外的双峰村,原名景德寺,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更名。据寺内碑刻记载,该寺曾在太合场开办“书院头”学校一所,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古以来就有“上有双峰(寺)下有朱杨(寺)”之说,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临近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大寺庙。据保存至今的清代碑刻记载,该寺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但具体始建于何朝何代,至今未予科学考证,不得而知。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占地约6500平方米,上百间房屋,其中住有居民约90间房屋,寺庙建筑约3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属土木穿逗结构,小青瓦顶。寺庙共分四殿,第一殿为弥勒佛殿,第二殿为川主殿,第三殿为大雄宝殿,第四殿为祖师爷殿,各殿相应供奉有神态各异,雕工精湛的佛像和菩萨等石刻。正殿为土木结构,硬山式顶,并施以弓型翘角风火墙,梁架结构用五柱,……[详细]
万州慈云寺
  万州慈云寺位于重庆市万州西部,原名慈云庵,长江三峡风景区上游,毗邻太白岩,南邻乌龙池,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宜人。该寺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迄今150多年历史,创寺尼师释崇莲曾受清帝咸丰御赐表彰,成为一代名师。慈云寺是万州有名的佛教胜地,有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历史,是理想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观光休闲地。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年久失修,原有大雄宝殿已焚毁,仅存古山门及部分用房,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和佛教文化的发扬光大,重建于1989年,现占地面积近十亩,寺庙坐西朝东,南北宽约45米,东西长为90米,北高南低,自然起伏大,高差为30多米,现在的慈云寺,殿宇轩昂、佛像庄严、梵音悠扬、鸟语花香,香火日益旺盛,四面八方的信众、游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现在寺院主要布置有前后山门、大雄宝殿、圆通宝殿、三圣殿、伽蓝殿、燃灯殿、弥勒殿、韦驮殿等寺庙建筑群。大山门为寺院的主要出口,为二重檐仿古建筑,……[详细]
玉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类型:古遗址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一批玉溪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川祖路居委会柏林组,长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北临长江,东北靠玉溪沟。分布面积为80000平方米。时代有新石器时代、战国、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文化层厚6米,达50余层。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1993、1994年多次复查,1994年试掘,挖了一张长4米,宽2米的探沟,出土了大量兽骨、骨渣、碳屑、红烧土、打制石片、夹砂红、褐陶片。1999年至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多次在此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出土的新石器遗存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骨骼(有鱼、螺、鹿、羊、水牛、狼等物种)、石制品(有万余件,绝大多数打制,少数仅见磨制刃部。器型较大,以毛坯残片、断块为主,成器较少,显示出加工场特点)及少许城背溪文化的陶片(多为夹砂红褐陶,纹饰仅见细浅的绳纹,质地粗疏,火候较底,均以泥片贴筑法制成。……[详细]
河包报恩寺塔
  河包报恩寺塔位于荣昌县河包镇海月村,时代为宋。河包白塔,又称荣昌白塔、荣昌报恩塔,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北部河包镇海月村,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报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七层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为5.2米,高1米,底层正面开一门。塔身为单层石壁,内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层各有龙凤形浮雕,逐层上收,各层开一龛或一窝,内有佛跏跌莲花座,各层檐下刻有一斗三升20朵斗拱。塔形气势雄伟,造型别致,已经历八百年风雨。至于报恩塔的来历,当地居民也说不清楚,只是从塔名上推测可能是古人为了纪念恩人修建而成的。另一说是因该塔所在地为原报恩寺,故名报恩塔。明末清初,报恩寺毁于大火,仅存报恩塔。现塔身、塔檐、塔基座及塔内梯步等基本保存完整。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曾在河包镇现场考察,认为报恩塔“保存了有南宋特色的营造法式”,具有……[详细]
107、多功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功城
  多功城位于渝北县鸳鸯镇花朝村,时代为南宋、元。多功城遗址,又称翠云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鸳鸯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历史研究的意义来讲,多功城是为数不多的宋末军民抵御蒙古军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巴渝地区历史、政治、军事及古城堡建筑的实例。多功城南北两侧较高,中部低平,共有东、西两道城门。多功城城墙长约500米,厚达3.7米,有6米高,城墙部分墙体已经垮塌,西城门上的宋代题记的后半段已模糊不清。城内原有宋朝开禧年间(1205-1207)创建的翠云寺,今为翠云小学校舍。多功城四周岩壁陡峭,西可据守嘉陵江--江面,南与重庆呼应,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功城始建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朱祀荪所建,为重庆-据点。南宋末年,为抵御当时蒙古军的入侵,共修建了合川钓鱼城、江北多功城、泸州神臂……[详细]
巴南彭氏民居
  巴南彭氏民居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林村,时代为清。“彭氏民居”位于重庆巴南区南温泉,它同时俗称“彭氏庄院”或“彭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迄今186年历史。四面由5至7米高的围墙环抱,构成履合四廊式四合庭院。院内有一百多年的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黄桷古树2株。庭院楼厅廊廓,雕梁画栋,保存十分完好。彭氏祖籍江西,明正统十三年科状元,继有史部尚书,四川布政史司。彭氏宗系随之迁徙四川,经过一、二世纪的繁衍,族内子孙发展壮大,道光二年始建“彭家大院”。清末民初,彭氏家族内部斗争激烈,加上-大量进入彭宅食用耗志损体,从而致使彭氏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和衰亡。1938年,民国政府迁都重庆,“彭氏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心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倡议、支持下,在以董必武、张有渔同志为首的具体组织策划下,在重庆实用工商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详细]
通远门及城墙
  通远门及城墙位于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段,时代为明、清。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远门那座小门洞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一首流传至今,以城门为内容的《重庆歌》中唱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重庆通远门自建成以来发生过两场惨烈的战事,在通远门的浮雕上有相关记载:张珏死守通远门。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战死后,蒙军退回草原,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年攻入临安南宋灭亡。1278年强攻重庆,守将张珏抗击元军,血溅通远门。张献忠破通远门。公元1644年……[详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组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设立。“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当局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共同建立了情报机关,这就是“中美合作所”。合作所的主任是-军统局长戴笠,副主任是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所址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山峦交错、地形隐蔽的地带,建筑包括有渣滓洞、梅园、杨家山、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厂、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杨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绵延纵横二十多华里,里面还建有戴笠、梅乐斯的住宅和容纳2000多个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舞厅、礼堂、军火库、仓库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等多处监狱。中美合作所的业务,是对日军进行“特种战争”和“心理作战”,并由美方为-当局训练特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日军的共同情报机关”的作用不复存在,这里完全变成了-当局……[详细]
重庆武陵山
  简介 武陵山风景区的景点分布可为主景区和外围区两大部分,主景区以香山寺、真武观、武陵险峰石林群雕为主体。外围景区沿国道“319”线向东延至两会坝,梅子关两片景观。 香山寺位于武陵主峰下,国道“319”线旧道东侧,原为朝山香客沐浴、静心、休息之地,故名香山寺,又名接官殿。清朝又为驿道石塔铺地,占地面积1067.3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木质结核,长方形四合院。 经复兴桥拾级而上进入香山寺山门,山门口有亨哈二将守门,由穿斗式7柱3间木架结构组成,屋脊正中“瓷嵌”“ ”(寿)字,立于山门中顶,颇有古风。进入山门第一院坝,左面屋内有一佛塔,据传是供修建香山寺,真武观的始祖,昼夜香灯长明。右边是厨房,临山门处是猪圈和碾米房。再往里走上第二台院坝,正中有一台三脚鼎,生铁铸就,上口1.5尺的直径,高约1.7米,用于香客烧香之用。左侧是库房,右边是知客房,再往前走是正殿,共五大间,供观音菩萨,十二园……[详细]
112、净果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果寺
  净果寺位于合川市古楼镇净果村,时代为明。净果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净果村,与护国寺、龙游寺、方溪寺并称合州四大名寺。净果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后进行局部培修和扩建,现存殿宇为明、清遗构。净果寺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短式木结构建筑。寺院纵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左右两边分别有转轮经藏殿、大悲阁(观音殿)及两廊等建筑,各殿建筑因修建年代不同,排列不太规整。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14.5米,重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僧道果重建,正梁有墨书题记“维宋朝雍熙贰年岁次甲申正月癸卯初七日己酉吉辰本山主持募缘修造……[详细]
兴隆街大院
  兴隆街大院位于双江古镇银龙路71号双江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兴隆街大院为单檐穿逗式、抬梁式悬山砖木结构古建筑,座北向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北靠银龙山,南与金龙山系对峙,涓涓猴溪从西面环流而过。前厅临兴隆街,面阔九间40.9 米,共四进,通进深70.9米,每进有天井,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42 间,34扇大门170余扇槅扇雕花窗,建筑面积2899.81多平方米,宅前辟院坝,宅后辟花园,共占地3333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局横列四大房舍,与左右厢房相连,纵深跨院围成复四合式大院。大院地势前低后高,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屋顶多置天花板,过厅铺地下石板,堂屋房间铺地楼,木作通施……[详细]
源泰和大院
  源泰和大院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0公里的双江古镇正街50号,前系解放前杨宣豫的宅第,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8年,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竣工落成。该宅地承袭“杨三泰”号名,称号为杨源泰,因宅主杨宣豫字季和,遂在“源泰”后加一“和”,字,故称“源泰和”。解放后收归地方政府,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双江镇政府实施管理。 清代源泰和大院为单檐穿逗、抬梁、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座南面北,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四合院布局。主向在北(后),与金龙、银龙两山系对峙,山下猴溪涓涓环流而过。前厅临北街,面阔五间19.5米,共四进,通进深52米,每进有天井,栏杆、回廊,共有大小房屋、厅、堂17间,面积1014多平方米,宅后院坝(原内外花园),上踏道与后厅相连,共占地1600平方米。 大院平面布局,横列三大房舍,纵深跨院围成复四合式大院。有60余扇镂空花窗,屋顶置天花板,地下铺楼板,木作通施黑……[详细]
汇南墓群
  时代:汉至六朝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七批 汇南墓群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时代为汉至六朝。1987年二普调查时首次发现,原地址为汇南乡新湾村,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间,经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分布面积约330万平方米;1993年至2005年,为配合三峡库区丰都新县城移民搬迁建设,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单位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琉璃等,器型有罐、碗、钵、盘、杯、勺、瓢、壶、甑、釜、房、塘、井、案、俑等。其中的汉代白釉瓷碗为我国早期瓷器的典型代表;汉代陶鞍马解决了汉代有无马鞍争论;胡人武士俑、哺乳俑、汉代乐舞俑等全国罕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