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文物古迹介绍

陈埭丁氏宗祠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陈埭,取其祖尾音“丁”字为姓。尽管陈埭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但在其生活空间里,至今还不难看到伊斯兰教习俗的遗迹和民族意识的反映。这种既显现闽南汉文化的共性,又蕴涵伊斯兰教之遗俗而构成的文化特点,在其宗祠及其祖先崇拜的表征中,可以有助于我们作较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体以廊院式组织,采用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以砖、石、木构造,中轴线自南至北为泮池、门埕、前厅、前庭院、中堂(主殿)、0院、后殿,除泮池外,南北长49.24米、东西宽21.38米,总占地面积1052.75平方米。红底金字“丁氏宗祠”……[详细]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学生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师范路1号。1929年春季开学以后,仙游现代中学一批进步学生在中共仙游党、团组织的引导下,先后参加抗捐抗税等革命活动,--持续不断。现代中学的--是五四运动以来仙游--的一面旗帜。张兆汉、罗迎祥、黄明、张启基(女)等仙游县早期共产党、共青团组织负责人均是在现代中学读书期间参加革命活动的进步学生。黄棋、张霞等教师也是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他们争取了校长黄良骏的支持,以教书为掩护,推动了现代中学的--。1932年,仙游县党、团组织缺少经费购买油印机,为了革命宣传工作需要,现代中学几位进步学生巧妙地把学校中的两部油印机先后“送”出来,其中一部藏在二年级学生何庆烈家中。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刻写、印刷革命传单,之后在城关、郊区分头散发或张贴,有力配合了农民抗捐抗税斗争。现代中学附小学生徐荣宗的父亲是国民党仙游县政府的验尸员,徐荣宗跟随父亲住在国民党县政府大院里……[详细]
洪恩灵济宫
  据史书记载,永乐重建的洪恩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山势建到山顶,计有三重门、六座宫殿,以及法堂、道房、钟鼓楼、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筑两百余间,四周建有宫墙环绕,整座建筑金碧辉煌,仿佛帝王宫殿,故其大门楹联写道:“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铺灵济宫”。北平的灵济行宫则与此相仿,占地九百七十四亩,有八座大殿,三百五十间房屋,规模堪比皇宫。现存的灵济宫为1988年重建,建筑面积约有2460平方米,由山门、御碑亭、庙堂等组成。山门朝西,两层青砖砌筑,三段式歇山顶,上 书--“金鳌门”。山门内为前院,院南侧保留有明代御碑亭,平面方形,面阔三间,边长8.89米,高9.80米,覆莲柱础,抬梁斗拱。上为重檐攒尖顶,顶面处密铺望板,角嵴置兽吻。亭中立有「御制洪恩灵济宫碑」,为石灰岩质,通高6.20米,宽2.06米,厚0.62米。碑额为半圆形,两边浮凋双螭图桉,篆额相传为解缙所书。碑下鼋趺座高1.90米,长4.0……[详细]
东坑建筑群
  东坑建筑群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陈氏(宣瑞)祖屋、致懿堂、琢玉书院、思成堂、仰峰堂、临水宫、“陈氏一门”木牌楼等七处古建筑组成,是庙宇、书院、祠堂、民居、过街门楼等不同类型组成的建筑群。陈氏(宣瑞)祖屋始建于清末,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半月池、书院,花台,两侧横屋组成,平面整体呈“凸”字形,正厅面阔七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致懿堂:又名陈氏(盛瑕)祖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由半月池、门坪、门廊、前厅、天井及其左右廊、正厅组成,整体呈规整的矩形,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面青砖空斗墙围合,悬山顶。琢玉书院:又名翠禧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系东坑第一所书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92.15平方米,由门坪、前厅、天井左廊、天井右侧门头房、正厅、配房组……[详细]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造成福州基督教青年会所。会所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该会所401号房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了地下秘密交通站,成立了特别支部,支部书记由福州市委书记孙道华兼任,成员有傅孙焕、陈文相、蔡龙同。在青年会401、403房住过的有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等。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负责人谢筱迪来福州时,也是先住在青年会。地下党员蔡龙同是地下交通员、联络员,他是美国新闻处的驻榕特派员,利用美新闻……[详细]
鼓山摩崖石刻
  •鼓山名胜之一,各种石刻,更有朱熹手迹。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境内,也是鼓山名胜之一。据记载,鼓山摩崖题刻共有180处,估计全山石刻不下3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为4米,为南宋著名大书法家朱熹所书。纵观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福州碑林,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自宋以来,名人笔迹荟萃于此,共有石刻549段。其中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68段,民国刻96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刻2段,另有疑刻152段。主要分布在灵源洞、石门、达摩十八景、绝顶峰、白云洞等处。灵源洞是全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处,有宋以来的真、行、草、隶、篆书体的题刻100多段,被誉为“东南碑林”。北宋大书法家蔡襄等题名“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1046年)孟秋八日游灵源洞”,为全……[详细]
永春文庙
  永春文庙永春文庙位于永春县桃城镇,亦称孔庙、学宫,是学子讲读及应考的地方。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最初在东岳桥西,继迁知政桥北和白马山之南,历经宋、元、明7次迁址,到明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以后,才在县城中部现址固定下来。永春文庙经过32次的重建、增修和扩建,到了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已经形成一片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群。永春文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敬一亭、仪门、试院等,是永春境内古建筑中工程较大、规模雄伟的群体。可惜的是,除大成殿、明伦堂基本保持原貌外,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敬一亭、仪门、试院等建筑物,有的毁坏,有的被移作他用。现存的大殿一组古建筑,是清代乾隆年间建成并经多次整修的。1986年,福建省政府拨款和颜彬声先生捐资重修文庙,使这个古老的建筑从此焕然一新。重修后的文庙占地面积3000多……[详细]
天妃故里遗址公园
  天妃故里遗址公园位于湄洲岛北部,毗邻妈祖祖庙景区。园内规划建设故里遗址区、敬祖祭祀区、崖刻景观区、吉祥文化区、民俗风情区等。遗址公园内现已建成大牌坊、盼归亭、平安塔及妈祖文化源流馆等景观设施,源流馆更是保存有诸多与妈祖相关的重要文物。该景点溶妈祖文化、自然景观、园林艺术与一体,游人徜徉其中,犹如置身于一座庞大的人文艺术殿堂。1、天妃故事浮雕墙浮雕墙为石质墙,面对东南大牌坊,采用浮雕形式雕刻有九个妈祖传说故事,分别是诞龙女天辉地香、遇仙翁古井赐福、镇海怪祭符抛杯、救商船吹草成木、焚祖屋导航番船、祭上苍旱情骤解、施灵符莆令疗疫、踏祥云升天成仙以及开荒屿播菜资民。主要体现了妈祖“护国庇民、恩泽四海”的事迹,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置身其中,宛如一场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2、平安塔平安塔,楼阁式塔,高48米,共9层,寓意妈祖贵为九霄天上圣母,总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于2012年10月完工。塔底层四周雕刻着湄……[详细]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红一方面军第1师无线电台驻地旧址)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简介: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前有空坪,单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堂组成,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门楼牌坊式,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祖厝自清康熙末年建成后,从未大修。坐东南朝西北,为前后二堂加左右各一直护厝格局,占地面积992.18平方米;正堂的柱、檩、枋等处均有彩绘,保留有红军标语多处。1931年至1934年间,红1师和红军东方军所属部队曾三次进驻温坊村。红军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教唱《红军歌》,并将闻讯而逃的汤邦荣(曾任民国邵武、顺昌县长,将乐县议长)、汤永年(曾任清流、沙县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父子家的谷仓库房打开,没收其衣物、房产、银圆等财物分给贫苦群众。红1师司令部就设在汤氏祖厝,师长李实行、政委吴溉之及警卫班均居住其中。师部无线电台设在紧邻的汤氏宗祠,红军战士散居……[详细]
御茶园遗址
  御茶园遗址位于四曲溪南,与五曲接壤,依山傍水,绿畦平展,现为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的名丛、单丛标本园,立有石碑为记。此处古时为元代皇家御茶园。园外有两棵枫树耸立,秋冬两季满树红叶,山人称之为“照天烛”。御茶园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布局恢宏,前有仁风门,后有拜发殿(又名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所有门、殿、堂、亭均取名于茶艺或誉茶之语。园左、右各建一个茶场,制茗之水则取自山泉,引泉入井,覆以龙亭。每年惊蛰之日,县官主持祭神之礼,然后开采茶叶。传说祭神后,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号“茶发芽!”井水遂满溢而上,故山泉称为“喊泉”,井泉称为“呼来泉”,井名通仙井。井畔筑一高台,称为喊山台。茶园建筑物从明朝中期后即已圮废,但井、泉犹在,井仍涌泉,泉水仍清洌可口。遗址上现建有御茶园茶楼。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详细]
泉州港古建筑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及石狮市境内,距泉州市区10公里。泉州港古称后渚港,负山面海,扼晋江、洛阳江出口处,宋元时期商贾云集,是泉州出海重港。历史上说的古泉州港,是泉州地区“三湾十二支港”合成的集群海港的总称。郑和航海曾在此停泊;出土文物有泉州湾宋代海船及宋元外侨宗教石刻、外销陶瓷;附近金山上有南宋观象台望云楼故址;明代抗倭旧址金山寨,寨墙周长85米,花岗石砌成,保存尚好,附近还有古码头遗址。泉州古港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组成。其中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港口兴、泉州兴,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形成了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构成的古刺桐港(亦称泉州古港)。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泉州港古建筑主要包括姑嫂塔、……[详细]
飞甍临江观音阁
  飞甍临江观音阁敖江流水,碧绿澄静,两岸绿树,苍翠葱郁。观音阁位于敖江北岸的宝华山下,依水背山,显得淡雅、古朴而宁静。春暖时节,依阁而望,敖江0,荡人心襟。对岸文笔山巍然而立,烟雾中若隐若现,青峰倒影,随波轻漾。在茂林修竹和芭蕉叶丛中,观音阁是一座极富诗情画意的古刹。大凡古刹名寺,扬名各有其因。有的因大德高僧而扬名,有的因风景秀丽而扬名,有的因神奇传说而扬名。连江县城西郊观音阁,因一场文人盛会而留名千秋。观音阁,又名大士阁(见图),供奉观世音菩萨。县志记载,“唐大中元年(847年)建。宋乾道二年(1166年)陈庆寿等募修”。此后,历代皆有维修,院内有勒石记载。跨过小桥,进入观音阁门楼。拾阶而上,迎面正殿香烟缭绕。中间端坐观音菩萨塑像,手执杨柳,慈眼善目。背后紫竹丛林的壁画,烘托着佛教的清静祥和。佛像上方挂一横匾,上写“南海慈航”。两旁是一副佛教楹联,“五蕴悟真空,紫竹白云参妙谛;六根消夙障,……[详细]
亦足山庄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越南华侨所建,与会审公堂、林文庆别墅为邻居,厦门道尹陈培琨题写的“紫气东来”楣匾在“文革”中-抹,现尚可辨。山庄选址极佳,有漂亮的欧式门楼,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照壁和精心雕琢的过渡石阶,站在别墅主楼台阶上,鼓浪屿、厦门港出海口一览无余。主人在院内巨石上镌“亦足山庄”寓意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别墅的四根通天大圆柱正面支撑,突起的双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墙柱,流畅舒展的线条,颇有特色的女儿墙,以及古希腊柱式装饰,形成很强的主体感,产生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设备一应俱全。门楼由许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组合而成,极为漂亮。从门楼进入主楼,可以看到一个欧式照壁,踏着雕花装饰的石阶作为过渡,短墙缠枝浮雕,仿佛在讲一个欲说还休……[详细]
白塔山风景区
  白塔山风景区:为建阳道教名山,位于建阳与武夷山红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区交界处,海拔1553米,傲岸地插入蓝天,山上有始建于唐代的龙济道院,规模壮观。山上尚留有棋盘石、飞来石、试心石、仙人洞等胜迹。从道院登石阶而上,行千米就可登上白塔山巅--烧香顶,此处是观月出最好之处。山岩壁上留有古人摩崖石刻众多处。山顶至今存有清道光年间建的小石层一座登临山顶风景极至可让游人赞叹不已。目前,建阳市政府已引进投资商对白塔山生态风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定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详细]
闽侯崇圣寺
  福建闽侯崇圣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已修葺一新,成为闽侯县的著名名胜古刹。历史沿革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它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义存禅师。据《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等记载,义存(822一908年),俗姓曾,泉州南安人。9岁请出家未准,12岁从父游莆田玉涧寺出家,拜庆玄律师为师,17岁落发,谒福州芙蓉寺灵训禅师。28岁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后到武陵德山(今湖南常德)参拜宣鉴法师,承其法系。咸通十一年(870年)到雪峰,当地绅士兰文卿许他在大枯树下结庵修行,称枯木庵。“里人兰文卿舍田七千余亩,屋五百间,诸物充足,遂为南方丛林第一”。此寺初称应天广福禅院,或称应天雪峰禅院,四方僧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