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蒲汇塘桥
  蒲汇塘桥(Puhuitang Qiao)又称七宝塘桥。位于闵行区七宝镇,跨蒲汇塘。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寿等募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三拱,主拱跨度11.2米、高度5.2米,副拱跨度5.6米、高度3米。桥长29米,面宽5.45米,两端各设石阶20级,两侧设石栏。196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42、书隐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隐楼
  书隐楼(ShuyinLou)在南市区巡道街天灯弄77号,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清乾隆、嘉庆时内阁中书、兵部尚书沈初(平湖人)住宅,约在道光初年,为郭万丰船号主郭氏购得。此宅前部并列建筑三座,中间正厅七架梁,东西有轿厅、花厅等。后部东侧有话雨轩、船舫以及假山、花坛等。西面围以高10余米的风火墙,为内宅,有前后楼厅及东西厢,形成走马楼。前进楼上有“书隐楼”匾,沈初题,原为藏书楼。全部建筑,以砖刻木雕最为出色。五进内宅的门头上,有“古训是式”匾额,匾额左右兜肚及上下枋,有“文王访贤”、“穆天子见西王母”、“老子出函谷关”等图。砖雕图人物众多,鸾、凤、牛等走兽,造型生动。楼上东西侧与两厢连接处,大砖雕如屏,雕“三星祝寿”、“八仙游山”图,为国内碑雕珍品。槅扇之桾板、梁枋、云板、垫拱板有浮雕、镂空雕之精致木雕,所刻梅、兰、竹、菊等花卉、狮、凤、蝙蝠等动物,以及“汉宫秋月”、“滕……[详细]
东平路9号
  东平路9号,法国式风格,当东平路还叫贾尔业爱路属于法租界的时候,宋子文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房及附楼,作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1927年12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即居于此,蒋介石亲自题名为“爱庐”。2007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旧址
  地址:黄浦区新昌路99号,新昌小区内邮编:200003电话:021-63271019公共交通:公交20、37路印刷厂旧址现位于新昌路99号(新昌小区内),1930年初,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部长)毛泽民同志在此筹建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主要是翻印苏区来的文件、文章,印制有关宣传形势、-斗争情况的传单,同时还曾印刷、出版过《党的建设》、《红旗周报》、《布尔塞维克》、《实话》等刊物,直至1932年夏。旧址当年二楼为住房,三楼为印刷、装订车间,底层开了一间烟纸店,印刷厂负责人钱之光以老板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旧址目前为居民用房(不对外开放),在后门楼道入口处设置了简介,供人们了解有关史实。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厂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修道院公寓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这只是取了个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现产权归于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整幢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该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单元分有3室、4室、5室等多种户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富有层次变化,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用铁花栅,这在一般低层公寓不多见。1989.9.25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主教大修院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汇区政府大院内,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宗教建筑。这幢当年为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建筑规模可观,布局对称,气势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采用西方教会常用的哥特建筑风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构图是横向三段式的,底层明显作为基座段,屋檐下三层虽无柱式,但窗间直达屋檐的竖线条分明有立柱的影子;立面纵向五段式,在两侧及中部有凸出构图,虽然并非完全对称,因为西段及中部为三开间,东部只有两开间,但设计上是对称处理的,三个凸出部分上的山花设计更强化了这种建筑秩序,显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形式传统的影响。……[详细]
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点
  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点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淞沪战役,经过三个的激战,国军虽然付出巨大的牺牲,但兵力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赶来,日军难以正面突击。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侵华日军以10万之众,在金山卫沿海地区登陆,包抄国军,目标直接进攻南京。我沿海守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状况下,殊死抵抗,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仅40余人突围,其余全都壮烈殉国。日军登陆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肆屠杀,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月初三”惨案。1984年市府公布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为上海市抗日战争纪念地点。2014年市人民政府公布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点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场信隆典当
  新场信隆典当位于新场大街367号,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内共设有滄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薈萃、生态古鎮4个展厅。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2014年4月新场信隆典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场第一楼书场
  新场第一楼书场位于新场大街424号,也在一条水道边,可谓“扼守要道”,这也为它当年的繁荣热闹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这是一座三层木结构茶楼,建于清同治末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灰头灰脑的黯淡身影矗立在一座桥边,显得十分苍老落寞。但尽管如此,它却也是保存得不错的一座老建筑。远远就看到楼0-着一面“茶”字布旗,茶楼至今还每天开张。新场第一楼书场就是第一楼茶园,201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伯群住宅
  王伯群住宅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是一幢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旧居内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四坡顶正面装有老虎窗,浪漫抒情。半圆形阳台,罗马式栏杆,华美典雅。主入口朝北,围墙与主楼外立面装饰一致。愚园路1136弄31号,原是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于1930年为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由协隆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1934年落成,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建筑雍容华贵,好似一座城堡,又如同一座仙境中的琼楼玉宇。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保志宁是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的侄女,满族人,家居南通,本人面貌清秀,善于辞令,在大夏大学是学生中的佼佼者。1937年抗战爆发,王伯群随大夏大学撤至贵阳。撤离上海后,该……[详细]
高桥仰贤堂
  高桥仰贤堂位于高桥镇东街81—93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底面积约44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免费供市民参观。住宅的建造人沈晋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贫困,14岁出门当学徒,后来靠岳父资助买了台缝纫机,由他妻子做裁缝积累本钱,再起会集资,经营了一个“五洋店”。店铺开在上海南市公义码头,名“晋泰号”。靠与来自黄浦江上游河网地区的客户经商致富,在东街典当桥头购地兴建新宅,取名“仰贤堂”。营造商是沈晋福的亲家蔡少祺,沈晋福万事追求牢固,在做工用料上精益求精,牢又求牢。由于追求高标准,使沈精力憔悴,没等竣工就卧病身亡。从正面看是一厅两厢房的中式宅院。从背面隔河观望,宽敞层叠的阳台具有西式别墅的风格。主楼是五开间两厢房的三层楼房。底层中间是三开间的大客厅,厅前是前天井,厅的两侧为厢房。二层有一间厅楼,两……[详细]
先施公司大楼
  先施公司大楼位于南京东路648~700号。由华侨马应彪等发起组建,建成于民国6年(1917年),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184平方米,共七层,高30余米。由德和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大部分辟作商场,一部分作为东亚饭店,六、七楼为先施乐园,屋顶设屋顶花园,大楼内有剧场。解放后,因解决南京东路人流通行,将底层前部改为有骑楼式外廊,有弧形券洞或平券洞通向街道,大楼立面作横向处理,二、三层有爱奥尼克式柱支托弧形断檐山花,挑出阳台以长排铸铁花饰栏杆。上部设三层塔楼均支以塔司干式柱,塔楼下方装有圆形钟面,此楼建筑外貌为以文艺复兴为主的折衷主义式,局部有巴洛克装饰,在位于南京路有大券形窗,以突出下面入口。其塔楼形象是南京路商业街景标志之一。该公司于民国6年10月20日开业,是中国人在上海创造的经营环球百货的第一家大型商店,南京路四大公司中创立最早的公司,……[详细]
汾阳路79号住宅
  汾阳路79号住宅这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这儿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七十年代后为上海工艺美术品陈列室,陈列了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住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蕃瓜弄棚屋
  蕃瓜弄棚屋位于闸北区天目中路共和新路旱桥南堍西侧,建国后,棚屋逐步进行翻造,但居住条件仍然很差。1963年上海城市建设部门决定改造蕃瓜弄,1965年建成五层的住宅楼,不仅有电灯、自来水,还装上煤气、抽水马桶等。全部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原来的居民大部分回到新屋里,1965年居民约7700人。原为一个自然村,名姚家宅桥,乃贫苦劳动人民聚居处。20世纪20年代,造了致富里等里弄房屋以及海昌公所、通和布厂等。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抗战初,日机狂轰滥炸,建筑俱毁。后来苏北等地难民在此废墟上,搭棚居住,在屋前后种南瓜等充饥,当地居民唤南瓜作蕃瓜。有一年,产了一只大蕃瓜,蔓茎卷曲,瓜上呈瘤状,居民谓其状似龙,称为“蕃瓜龙”。搭棚居住的日多,居民多为码头上的苦工,拉黄包车和拖榻车,以及当“缝穷”,拾垃圾等。形成上海一处较大的棚户区,便以蕃瓜弄为名。棚屋以毛竹为柱,用芦席或竹篱笆为壁,屋面铺上茅……[详细]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
  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地文处、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部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旧址的发现,增补了周恩来同志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期的一段重要史料,有着很高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日前,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四川北路159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的侄子周尔鎏介绍,周恩来在追忆这段往事时,曾顺口说过当时的情景是“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内紧外松、其乐融融”。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