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山王墓地
  位于汾河南岸二级台地。清光绪版县志记载山王村为古耿城,即晋大夫赵夙为晋献公灭耿之地。耿属西周侯国,或云姬姓,或云赢姓。山王村东南有一块台地,东西、南北皆百余米,村民切崖建房,遂发现是一处西周墓群。某村民院0土青铜器后,河津市博物馆接举报并与公安干警配合追缴回三件器物,包括一件鼎,一件盘,一个壶盖。这组青铜器佚器较多,从现有几件器物的器形、纹饰看,当为西周中晚期器物组合,而铜鼎铭文明确有共王字样,可风与器形、纹饰是一致的,应为周共王时器物。西周中晚期,河津市汾河沿岸能与周王发生往来的邦国只有耿国符合所在的地望。这个耿国直至公元前661年方被晋献公所灭,这是确切无疑的,在此之前再无大的邦国存在。如果把这组青铜器认定为耿国遗物,从时代上、地望上看都是可信的。铜盘与壶盖铭文一致,都称“中大师作孟姬……”某器,可见这组铜器是某邦主或某侯为夫人所作的器物,而这位夫人姓姬,是周室女子,那么某邦主、某侯不……[详细]
泽州岱庙
  泽州岱庙泽州岱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宋至明地址: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西隅据碑文记载,庙创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金、明、清历代曾多次补葺。现存建筑天齐殿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庙最前端的山门,内有东西廊庑,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楼一座,楼北后院正中为天齐殿,两侧东西配殿、东西垛殿各三间。天齐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建筑面积190.2平方米。前檐设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础为覆盆莲瓣式。大殿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破子棂窗。门周围的立颊、门额、地栿、门槛等都为青石雕花,图案为牡丹、宝相、荷花、化生童子等。门额上有“大定岁次丁未(二十七年…1187年)巳月¨¨¨”题记。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真昂,后尾偷心造,每间施补间铺作一朵。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前对乳栿通檐用三柱。神台为石雕束腰须弥座式,台上……[详细]
临晋文庙大成殿
  临晋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西街据民国癸亥年(1923)重修的《临晋县志》记载,临晋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80~1294),明、清两代予以重修。殿内梁架上保存有“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乙未辛卯日……同阖邑士捐修伏愿告竣之之役人蔚起敬谨誌”题记,记载了文庙大成殿的建造时间。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设长13.5米、宽9米的大月台,月台周边以石栏围护,望柱与石栏板上皆有花草瑞兽浮雕图案。月台中部设甬道,上铺浮雕双龙青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黄、绿、蓝琉璃筒板瓦覆顶,琉璃脊饰。楼阁式脊刹,层层矗立,其两侧为琉璃象、狮驮宝塔。檐下四周置柱头科和平身科,平身科1攒,形制相同,均为三踩单昂,明间出45度斜昂。殿内明间后檐墙有壁画,仅保存局部。博风板及两山花采用琉璃构件进行装饰,山尖正中为一琉璃双层圆形框,东侧山花内为琉璃双鹤、翠竹;西侧山尖为双鹿、绿树。殿……[详细]
平鲁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园
  平鲁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园又称南山公园,分为文昌塔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石碑及出土文物保护展览区、四季植物公园区。中部为文昌塔区,主要建筑有文昌塔、牌楼、山门、戏台与看台及附属设施。西部为四季植物园,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花卉。配有亭、廊、座椅等,由小道连接为一体。东部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石碑及出土文物保护展览区,主要建有博物馆、碑廊、仿汉亭等。文昌塔于2008年10月竣工,塔为平面正八边形,塔体内高6层,外部高9檐,兼具楼阁式与密檐式塔的特征,塔下基座3层,塔基总高24.9米,塔身端立于方形主台基中央。塔基周缘设有石雕栏杆,基座四周栽植樟子松等景观树木。……[详细]
台骀庙与支锅奇石
  台骀庙,又称昌宁公家庙,在宁武县城西南60公里石家庄镇定河村北500米处。据碑文记载,庙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明永乐和正德年间均有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明代建筑。座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置五踩双下昂斗拱,明间设斜拱,龙形耍头。院内古松掩映,古色古香。殿内置阁,内塑昌宁公(台骀)像,衣冠楚楚,表情凝重,保存基本完整。1981年,当地群众自动集资维修殿宇及舞台。支锅奇石位于楼子山西麓,传为台骀的指挥台。此石立于约40°的山坡上,周环绿草野花古柏,背倚苍苍管涔,面临汾水深涧,煞是壮观。那灰褐色的砂岩,历经风雪露雨冲刷,历数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这块巨石高约3米,阔约2米,竟以两块不足一尺见方的小石为柱脚,立于倾斜峭崖边沿的平滑石面上,那柱脚之间的空隙竟能钻进三个人。若以一人去推,奇石微动,三人去推,依然如故。倘用一二十个力士合力去推,巨石轻轻晃动,分寸不移。支锅奇石所座落的……[详细]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南街村秀容巷20号高地。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4),坐北向南,东西151.5米,南北179米,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改称“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秀容书院依地形而建,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为主院,中、下院为书舍。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八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南北一线。正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架构,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装修原制不存。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长治正觉寺
  正觉寺正觉寺(第五批国保)时代:金至明地址:长治县城北10公里司马乡看寺村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时期均予重葺。现存建筑后殿为金代遗构,东西配殿为元代重建,过殿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南北长64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过殿、两侧为配殿,后院北面为后大殿。过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五架梁对双步梁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双翘头,麻叶形耍头。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脊部无叉手。柱头上设大额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无补间铺作,后檐四铺作出单昂。后殿为正觉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布灰筒板瓦顶。平面呈长方形。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昂后尾压于四椽栿下,无补间铺作。殿内梁……[详细]
柳林观音庙
  观音庙,又名观音堂、白衣庵,因山腰有一清泉,故名清泉山,观音庙后又被称为清泉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清碑碣记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五年(1665年)重修僧舍,康熙三十二年(1695年)对庙内各殿再度补葺,雍正八年(1730年)至九年(1731年)重修韦陀楼并山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本庙住持圆贵广募财物再修殿宇并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工程告竣。庙坐东南朝西北,占地近1000平方米,布局为两进院落,中间以照壁相隔,两侧随墙开门,由山门入内为前院,建钟鼓楼及僧舍三间。后院之东建正殿,南北两侧建偏殿,中建韦陀楼。正殿为观音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前檐插廊,为明代建筑。南北偏殿分别为老君殿和三光殿,面阔各三间,前廊式单檐硬山屋顶的砖卷窑洞,属清代重修之作。后院现存的三座殿前廊均为木制结构。偏殿木雕风格独特,艺术精巧,正殿四十二块天花板排列有序,画面勾线流丽……[详细]
辛村天齐王庙
  辛村天齐王庙又称东岳庙,位于黎城县东阳关镇辛村东部。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据庙内碑碣载,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明、清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现存有山门(倒座戏楼,戏楼正中下部南向辟门)、大殿;东西两侧由南向北有倒座夹房、廊房、耳殿等建筑。庙内还有元、明、清创修、重修碑记5通。戏楼为硬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中为门洞,设板门两扇,里转为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椽,灰筒板瓦屋面,柱头科三踩单翘。大殿建于0.6米高青石台基上,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侧角显著,出檐深远。前檐装修为板门、直棂窗。大殿前设0.5米高方形青石砌露台。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保单位。……[详细]
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详细]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山西铭贤学校旧址(第七批国保)时代:1909年地址:太谷县城东二里的杨家庄村西铭贤学校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于1907年创办。1951年“铭贤”学校被政府接收,更名为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学校旧址是原太谷县望族孟氏的别墅,又称孟家花园。孟家花园为清代中叶所建。光绪庚子年(1900年)后,因“教案”赔款,太谷绅士孟儒珍-无偿出让北园,被当时太谷基督教公理会所占用,作为安葬被义和团杀死的中外教徒之墓地。1909年秋,“铭贤”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从太谷明道院迁来北园,从此定居下来,并不断发展扩建。孟家花园初建时,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2000平方米,花园为长方形地段。现存建筑占地面积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院。东院为两进院落;中院(祀神区)系四合院;西院(寝室及书斋区)是三进院落。另:“……[详细]
碛口古建筑群
  碛口古建筑群碛口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临县城南50公里碛口镇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碛口保存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西湾村、碛口、高家坪、自家山、垣上、寨子山、李家山。黑龙庙位于碛口镇卧虎山,创建于明代,后清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戏台等,占地面积1219平方米。碛口古镇从清初大规模修建,形成了由三条主街道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客栈、寺庙等组成的格局。素有“五里长街”之誉的碛口老街,曲曲折折,青石铺砌。街上店铺林立,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名人题写的商铺字号、建筑的飞檐斗栱、砖石雕刻,使古镇处处流淌着文化,荡漾……[详细]
梁鸿山战斗遗址
  梁鸿山战斗遗址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西兴庄村与河庄附近梁鸿山地区。1938年2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太原,八路军总部指示120师破袭同蒲铁路崞县至阳曲段。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指挥120师主力展开同蒲铁路破袭战。至27日,359旅717团攻占平社车站,计破坏桥梁8座、拆毁铁路二十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汽车十余辆,切断北起忻县麻会、南至阳曲高村间的交通。2月27日,从太原出动的日军一千多人,乘装甲车沿铁路向石岭关、平社等地进犯,企图打通铁路交通。日军到达高村火车站后,立即向北推进。在梁鸿山,与贺龙事先部署在这里的358旅716团相遇,独臂将军贺炳炎团长率部与日军激战半日,形成对峙。贺龙命358旅旅长张宗逊调715团参加战斗。下午4时,王尚荣团长率715团赶到梁鸿山。黄昏,两个团同时发起攻击,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两小时,将日军击溃,并追到10公里以外的高村车站,毙伤日军九十余人,俘虏1人,切断……[详细]
大同鼓楼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鼓楼。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铜漏壶”产生于宋代,制作极为精巧。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门票·开放时间10元(云冈石窟买门票送鼓楼的门票)交通乘坐公交17、27路均可以到达。……[详细]
临猗开化寺
  临猗开化寺开化寺位于运城东北17公里处,开化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北宋年间重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开化寺也是最有价值的建筑。大殿始建于宋代,进深和面阔都是三间,殿内的彩绘和壁画非常有名,开化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西边墙壁上的壁画分为三组,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西方净土世界如来佛的故事、华色比丘尼的故事等,这组壁画构图严谨、画面工整、人物神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里峰峦叠翠,群山起伏,松柏茂密,路转峰回,泉溪相映,真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寺创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唐庄宗年间,取名清凉若(“若”是佛教用语),宋代改称开化寺,为山西著名古刹。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建大雄宝殿一座,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寺一进二院,布局严谨得体。寺前耸立二层楼阁式山门一座,大雄殿居院内中心,东西配殿对峙,后为演法堂,左右各跨翼楼,东翼楼下泉水涓涓,清新悦耳。现存大雄殿为宋代遗构,殿宇壮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