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 > 高州市旅游

高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良艺冼公祠
  冼公祠位于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雷垌良艺村,冼公祠原名冼氏祖祠,该祠为冼氏磊山、秩山、寿山纪念先祖及冼夫人的坛祠,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光绪年间重修。古祠为传统砖木结构,台基以墙裙为砖石垒叠,接砌青砖至顶,覆以灰瓦,硬山式风火墙和博古脊,陶瓦当和滴水剪边;主体梁架为穿斗混合式的砖木构架,艺术装饰有陶塑、灰塑、木雕、彩绘等多种艺术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耸起的风火山墙和墙头的博古脊饰,精雕细刻的花鸟图案也颇生动趣致,且寓意吉祥。墙楣、墀头多处留有彩绘壁画和灰抹雕的各式图案,为古祠的整体建筑风格增色不少;墙体是由经过一块快打磨过的青砖叠砌而成,光滑平整,层次明显,工艺之精湛,令人叫绝。可谓是开创了高州乃至粤西此例建筑的先河,亦被邻乡引于借鉴。冼公祠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23.7米,总进深32.5米,建筑总面值约800平方米,原为五间三进两侧廊布局,现存两座……[详细]
观山寺群
  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观山寺群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群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代表着相应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也遍布各地,其中佛教和道教尤为突出。观山寺群是属于道教……[详细]
23、潘仙祠
潘仙祠
  潘仙祠位于高州市区文明路冼太庙东侧,为纪念西晋时代岭南道教先驱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点化,授其长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点,采药炼丹,救苦救难,最后乘坐石船飞升而去。潘茂名飞升仙去后,当地群众创建有10多座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以志纪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山的东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笔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观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综合型的纪念建筑,原为潘仙亭,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崇祯十年(公元1637),扩其亭为潘仙祠。潘仙祠原为单进建筑。祠前面建有广福庙。广福庙前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遗迹。潘仙祠原与石船丹灶相隔,灵气不通,而且祠路要从冼太庙左边进入,又为冼庙所压。后来,为了开通气脉,便将广福庙迁走,原广福庙址归入潘仙祠,专祀潘仙,以翕聚一邑之灵秀。修建后的潘仙祠,共分三进,总进深47米,面阔9.5米。正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中……[详细]
高州三塔
  高州三塔均位于高梁古郡高州市市区内,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文光塔又称文笔塔,相传高州读书人多出秀才是因为有文光塔(笔)、学砚塘(砚、墨)以及笔架山(笔架)这“文房三宝”。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塔高65.805米,为全国第二高塔。塔身双层,浮图九级。熠熠闪光,别具特色。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公元1993年由高州政府再次重修,塔貌焕然一新。……[详细]
升平寿井
  升平寿井位于高州城东的升平街上,据《茂名县志》记载,常饮此井水之人,大都长寿,故名寿井。该井呈圆形,直径1.3米,井深7米。井面用花岗岩铺砌,井口中部横设井桥。在井四周,砌以砖石围墙保护,围墙内面积为31.34平方米。在井前部的围墙上,砌成牌坊形状,正中镶嵌石碑一块,碑高1.6米,宽0.45米,上刻“昇平寿井”四个大字。这是清进士、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先后出任清驻美国、古巴、秘鲁大使的陈兰彬所题。墙上另有石碑,上有清署巡道王之春题字:“婺女星精灵钟于此,饮之则寿,其甘如旨。”牌坊两边各设一小门,高1.87米,宽0.92米。从两边小门出入井区,倍觉安全清爽。该井保存完好,附近群众仍然乐于饮用。1986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南医院旧址
  广南医院旧址位于高州市分界镇正街194号。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广南医院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力士衣冠墓
  高力士衣冠墓位于高州市曹江镇风梢岭上。此墓地背靠高山,左右环绕;前临鉴水,滚流而至。按形家学者之说,此墓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高力士(684~762年),唐朝著名宦官,高州人。公元698年入宫,在武则天身边服役。玄宗时,官至知内侍省事,封渤海郡公,加骠骑大将军,位列正三品。安史之乱时,陪玄宗往蜀避难。公元760年,被李辅国所劾,流放巫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赦还。途中被告知先帝玄宗、肃宗已死,只见二帝遗诏,悲痛欲绝,面北而恸哭,致大吐血而卒,年享七十九岁。代宗即位,以护先帝有功之名,还其官职,赠扬州大都督,并遵照先帝玄宗遗诏,让其陪葬秦陵。高力士故乡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高州城郊的风梢岭上,称衣冠墓。当地群众则称它为太监墓。衣冠墓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墓地左下方,修建一座祭祀用的庙宇,称“乐平庙”。乐平庙为单进结构,内置高力士塑像供奉祀。庙门额上灰雕庙名:乐平庙;门口两侧灰雕对联一副:“乐……[详细]
兴文石桥
  兴文石桥位于高州市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拱跨高城第一河。原为木桥,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当地举人卓锡、蒋国绅倡捐甃石,并与振兴郡城文风盛事联系起来,称所捐之石为兴文石,用兴文石所建的石桥便称兴文桥。兴文桥于清代重修。因桥位于城南,故又称南桥。原桥头旁边有石碑一块,上刻“太平通津”四字,因此也称太平桥。兴文桥长14.8米,宽4.5米,高7.25米,三拱两墩,墩为棱形,石条迭砌,桥面底部用青砖铺迭,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排铺。桥边栏杆用花岗岩石条镶嵌,结构严谨,坚牢美观。该桥是高州府治衙使往来的南门通道,也是高州城关的护卫场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战略地位,向为府署-所重视,石城太仆卿龙大维为桥作记。自清代乾隆重修以后,至今仍坚固完好,虽历三百六十余载,仍任由车驰人住,胜负重荷,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高州地区唯一保留完整的明代石条桥梁。兴文石桥现为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