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象山县旅游

象山县文物古迹介绍

金鸡山炮台
  金鸡山炮台坐落在金星金鸡山村前的金鸡山顶。据考证,炮台为清代建筑。民国《象山县志》载,金鸡山设有隘口,委官一员,配兵三十名。炮台东南临石浦港,与高塘岛隔港相望,扼守三门口海道,地理位置险要。炮台台基呈长方形,占地约118m2。台身为梯形,高3.8m,东北西南两面底宽8.5m,顶宽7.6米,西北、东南两面底长13.85m,顶长13.5m。四面均由条石砌成,共19层,每层条石直横相间。条石厚18cm,宽28cm,长则60cm至225cm不等。该炮台对研究清代军事设施有一定实物资料价值。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励氏宗祠
  建于明代,清代以后都有局部维修。平面总布局为纵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天井、山门、戏台、正殿,左右天井,两侧建厢房。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大门,高2.34米,宽1.88米。门额石匾题“励氏宗祠”,左右石联镌“当时声名重魏群郡”“迄今支派衍东溪”。山门、正殿皆通面宽27.9米,七开间,正殿明、次间都为抬梁式结构,其余为穿斗式结构。厢房为三开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山门和大殿间以穿堂相连抬梁式。 该祠装饰雕刻精细,工艺水平较高,明代风格明显,在现存县内祠堂中时代最早。……[详细]
43、丹山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山井
  该井相传为秦代方士徐福所凿。梁代陶弘景炼丹于此,并投丹于井,故名丹井,俗称丹山井。又因“井水清澈甘美”,以瓮瓶貯之,即有水珠透瓶而出,故有“透瓶泉”之别称。井体石砌,圆形。据史志记载,原石井栏围于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为濮阳吴处士琢置。但现存之石井栏已非原物,为一六角形青石井栏。井栏六面均有字,东面“丹井”二字清晰可认,余则多模糊不清。其中“嘉靖元年壬午岁正月十五吉日”依稀可认。可知此石井栏当为明代遗物。……[详细]
公屿烽堠
  公屿烽堠位于象山县爵溪街道东的周家山小山顶上。该台1999年调查确认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辖之烽堠之一,与城西另一烽火台(无存)成犄角之势,为防倭报警而设。目前建筑实体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视野宽阔,台基近方形,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乱石砌成,内实泥土。台高5.6m,东西两面底宽各10m,顶宽各5.9m,南北两面底宽各10.6m,顶宽各6.3m。台顶中间略显凹形,未见其他遗迹。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岙青瓷窑址
  窑址在黄避岙东塔村陈岙黄大山脚,两窑并列,窑头朝西,面临象山港,窑尾朝东,顺山坡而上,各长约五十米,宽约五米。两窑南侧有圆形工场一处。 据史籍记载,此窑在当时有重要影响。所产青瓷质地简朴,色泽滋润,是我国唐代著名越窑窑场之一。一九七四年十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省文管会等实地考证,确认此窑为唐初所建。 窑址原来有一部分暴露在外,群众也常常掘得青瓷碎片。近几年来,由于发展茶叶生产,窑体已埋入地下,但不曾破坏。……[详细]
姚家山遗址
  姚家山遗址发现于1991年2月25日,分布在丹城镇姚家山村西,简易公路路北的西山岩头南坡为主的整座小山丘上,西与塔山遗址相距约0.5公里。已经数次调查勘探,范围大致确定,性质与塔山遗址类似。某些迹象表露,与塔山遗址关系紧密,有可能是塔山遗址的东向延伸,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故其内涵有待将来的考古发掘。对地位偏僻的我县来说,实属珍贵;与塔山遗址一样,是可引以自豪的文化财富,亦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它预示着中华古老文明史研究在我县良好的考古前景。……[详细]
《钟郝遗徽》石亭
  该石亭座落在月楼岙村北路口,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3年),为一正方形四柱两层全石建筑体。正面朝南,额刻“钟郝遗徽”四字,四柱刻有楹联,亭中立一石碑,高173cm,宽82cm,厚18cm,上刻“坤德永员”四字,款为“浙江巡抚部院、布政使司,宁波府正堂,象山县正堂所立字样。据民国《象山日志》记载,该石亭为庄耀亭妻黄氏而注。“钟郝遗徽”石亭虽为封建礼教产物,属贞节牌坊一类。其结构奇异,造型独特,是我县全石建筑珍品。……[详细]
象山庆丰桥
  据车岭《张氏宗谱》载,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前,原为木结构建筑,桥上有屋三五间。后两次被洪水冲毁,屡毁屡建。现存之三孔两面宽0四米,以石板铺设。桥墩高二点八五米,用条石砌成。桥面两边搁石梁,两侧设石栏板。石栏板左右各三块,高四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内侧均有麒麟、凤凰、花鸟等雕饰。东面中间栏板外侧刻“庆丰桥”三字。栏间立望柱,高七十二厘米,两端望柱顶部覆以莲蓬,中间望柱顶部一侧为石狮,一侧为石象,神态生动,雕工精美。……[详细]
金山书院
  书院前身为许氏崇德义塾,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将义塾修整,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山书院存“敬业堂”主房和后楼五开间一栋。2002年,按(道光、同治)历史建筑风格进行修复。《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把书院辟为“石浦教育史陈列馆”。……[详细]
沈家洋牌坊
  沈家洋牌坊位于象山县贤庠镇沈家洋,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为旌表坊。石结构,重檐歇山顶。通面宽5.4米,正门高5.1米、宽2.1米;侧门高3.7米、宽1.25米。圣旨碑上刻有“圣旨”二字。枋上镌“瑶池冰雪”。题“为故儒士沈在缙发妻王氏立”。背镌“景明”、“节郎”两额。正背面皆有精细的动物、云气、花草雕刻。该牌坊是县志记载的73座牌坊中仅存三座之一,且工艺水平较高。2007年10月30日被公布为第六批象山县级文保单位。……[详细]
何恭房祠堂
  何恭房祠堂位于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东北角,又称“承志堂”,亦称“新祠堂”。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祠堂原有假山、石桥、亭子、藏书楼等皆毁,现仅存祠堂屋一座,保存完整。中轴线布局为大门、操场、祠堂池、门厅、天井、正堂。门厅与正堂两侧都有侧室,天井两侧建厢房。厢房与侧室间都设有小天井。建筑风格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洋建筑风格的影响。该祠是县内现存占地面积最多,规模最大的祠堂。2007年10月30日被公布为第六批象山县级文保单位。……[详细]
延昌宋皇宫
  延昌宋皇宫位于象山县石浦镇延昌老街31号,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中期建筑,由倒座、大殿和两厢楼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造,除戏台外基本保存完整。大殿五开间,进深八架,用材粗壮,梁架结构及柱基较具特色,梁、枋精雕细琢,石刻线条流畅,县内罕见,体现了较高的建筑工艺。相传该建筑是为纪念南宋小皇帝赵昺而建,人文内涵丰富,保护重修宋皇宫对丰富石浦历史文化名镇的内涵有特殊作用。2007年10月30日被公布为第六批象山县级文保单位。……[详细]
周家山防倭烽火台
  周家山防倭烽火台在爵溪街道东的周家山小山顶上。该台1999年调查确认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辖之烽堠之一,与城西另一烽火台(无存)成犄角之势,为防倭报警而设。目前建筑实体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视野宽阔,台基近方形,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乱石砌成,内实泥土。台高5.6m,东西两面底宽各10m,顶宽各5.9m,南北两面底宽各10.6m,顶宽各6.3m。台顶中间略显凹形,未见其他遗迹。……[详细]
二湾摩崖石刻
  摩崖在石浦镇原二湾头石壁处,即今海军营区后山基部。石刻皆为题字阴文刻件,共十幅。其中九幅是竖幅,字迹大小不等。有每字四十几公分见方的,如“严侯永瞻”幅;也有每字仅十公分左右见方的,如“德与石存”幅,多为明代抗倭驻军将士所书,距今已四百多年。横幅一幅,“视卒当如婴儿”六字,每字四十七公分见方,刚劲挺拔,连落款,共宽0二五米,为明万历癸巳(公元一五九三年)“钱唐单椿”题写。……[详细]
庙山头遗址
  庙山头遗址分布于茅洋泽山向原蟹钳渡海湾延伸的庙山头南面缓和坡地上。初查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上。局部暴露文化层断面0.6-1米。采集石器较多,陶片以夹砂陶和红陶居多,饰曲折纹、绳纹等,器形可辨石斧、石刀、支座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该遗址是我县境内广泛存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深厚海洋文化底蕴的又一佐证,是我县文物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