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博爱县旅游

博爱县文物古迹介绍

博爱清真东大寺
  博爱县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大新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村约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中间,两头为汉族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新庄民族乡,后来在乡镇合并中,并入许良镇。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 时,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曷思麦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员迎降,成为蒙古西征大军先锋哲别的……[详细]
博爱西关清真寺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西关村西关清真寺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大门为凤凰头,楼阁式建筑,座北朝南,歇山顶,上封宝胡芦,兰琉璃瓦覆盖,正、垂戗脊均有跑兽,正面竖匾上 书《开天古教》,檐下有斗栱。大门口两侧石狮守门。照壁西侧为二门,亦称“望月楼”,面向东,面阔三间楼房,歇山。正门上匾书《敬一归真》,楼后匾书《望月楼》。顺中轴线往西二十米砌一大型月台,月台两侧各有一个碑楼均为重修牌。月台上,清代所建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无墙壁,均以木柱支撑。殿顶兰琉璃瓦覆盖,中间竖一匾额楷书明太祖百字赞褒语,檐下普间普作共八攒斗栱,每赞三踩,角作五踩,殿两侧和正面一样结构,耍头为像形龙头。与卷棚紧连为拜殿,面阔五间,顶覆盖绿琉璃瓦,再往西为窑殿,面阔八间,中间筑有藻井,转周围雕有斗栱,十字垂柱,精湛花丽。窑殿顶为重檐歇山,上封一米八高宝葫芦,四周拉链牵扯,脊瓦均为兰色琉璃构件,富丽堂煌,各殿内雕梁画栋,……[详细]
月山寺与塔林
  时代:金地址:博爱县县城北月山寺和塔林位于焦作市博爱县城北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寺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背靠巍巍太行,面向怀川平原和沁河古道,东有灵严古寺,西有丹水,中居明月之山,为驰名遐迩的文物游览胜地。据月山寺《月山大明禅院记》碑载:“山僧自正隆三年九月十一日离南京东明县极息禅院渡水穿云到谭怀之郡海众云集礼诗山僧住同义诗于彼修方丈一座主碑一通后游此山至此观看远远望之朗然无滞清净明自号为明月之山。”可知月山寺始创年代为金正隆三年(1158年),时曰“清风庵”,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皇王赐名“大明禅院”,明天顺戍寅年(1458年)赐名“宝光寺”,清代因其山势形似弯月,更名“月山寺”。月山寺历经金、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计八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月山寺和塔林自古盛名远扬,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院三面环山,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分为东道院,西道院和中禅院三部分,寺院景观有……[详细]
博爱青莲寺
  博爱青莲寺位于博爱县鸿昌街道办事处九街。年代为清。 博爱青莲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是佛教经典中最美丽的花朵。《大藏经·阿含部》说她是水花中的第一:“一切水花中,青莲花第一”;又把她比作僧尼严格修行的标准:“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还把她比作佛眼:“佛眼犹若青莲花,超过日月百千倍。”慧远、慧永只在佛教经典中知道青莲花,怎奈今天看到真实的青莲花,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在荷塘之畔搭建了窝棚,朝夕观赏,歌颂经卷。鄈城僧众、居士捐资修建起一座寺院,慧远、慧永遂以佛教所赞赏的青莲,命名为青莲寺。释昙始,是刘宋时的高僧。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末年,携带经、律数十部,至高句丽弘扬教法,此为高句丽闻道之始。义熙初年,还归关中途中,来到青莲寺。这时慧远、慧永历经战乱,避祸江南。释昙始便驻锡青莲寺。青莲寺是我国最早的以青莲命名的寺院。全国以青……[详细]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博爱县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濒沁河,依山傍水,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是明代迁至此地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共-筑而成的封建地主村寨。现存建筑少数建于明末清初,大部分为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修建。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二是古寨墙、寨河、石桥。河南焦作博爱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清代民居建筑,主要包括12个院落和1座祠堂。其中1号院为二进四合院,现存4座20间。2号院3号院为主挎平行式二进四合院,现存2座16间。4号院现存5座22间。5号院现存5座19间。6号院现存7座27间。7号院现存4座16间。8号院现存5座19间,1947年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占用,西厢房为-办公室。9号院10号院现存5座19间。11号12号院现存3座11间。王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现存4座12间。另存有……[详细]
樊哙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三公里清化镇北朱营村樊哙庙大殿座北向南,元代不厦两头造建筑。其面阔三间(8.70米),进深三间(8.60米)。整座建筑座落在1米的高台上,粗犷简洁。建筑前置月台,六级台阶。大殿置前廊,前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砍杀,有柱侧脚和柱生起,莲花覆盆柱础,柱上雕花卉图案。檐下置四铺作单下昂内转五铺作异形栱。大殿前檐当心间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各一朵,后檐当心间补间铺作一朵,次间无补间铺作。补间铺作栌斗为瓜楞斗,壁内依次为泥道栱、泥道慢栱、柱头枋和正心榑。材宽8厘米,昂嘴扁瘦,厚3厘米,呈琴面状。昂后尾带翘,上置交互斗和卷云栱,耍头后尾带翘和挑斡直至老檐檩下单栱铺作,挑斡下刻成卷云状。柱头铺作后尾出单杪,耍头后尾承梁头,其余结构同前檐。老檐柱间置阑额,上不施普柏枋,额枋上施单栱造,当心间施两朵,次间各一朵。室内梁架采用草栿造,置三椽栿和四椽栿,四椽栿前后端置老檐柱和后檐柱上,蜀柱上……[详细]
石佛滩摩崖造像
  石佛滩摩崖造像位于博爱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山崖下,造像分布在南北长约10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座,造像82尊,铭记4方。龛高约0.2-1米,上部呈半圆弧形,两侧雕刻立柱。大部分龛内雕刻有一佛二菩萨,其中一龛内的佛刻技艺精良,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阿弥陀佛面部丰腴俊美,神态慈祥,两侧菩萨长帛飘动,一幅世俗妙龄女郎形象。在一方铭记下题记:唐开元二十一年,可知为唐代作品。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耕织图石刻共20幅,均系线刻。分别刻在四块长210厘米、宽30厘米的磨光条石上。在画石的间隔部位,用卷出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石共分两组,第一组为耕图;耕地、运苗、插秧、浇水、收割、运稻、碾打、扬扬装袋、运粮归家、庆丰收;第二组为织图:耕种、田间管理、摘棉归家纺纱绕线、浆线、络线、经线、梳线、织布和丈量新布。织图的完整远远超过了耕图,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加工……[详细]
成汤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河南省博爱县城东北3公里柏山乡上屯村成汤庙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原有山门、拜殿、大殿、照壁、东西厢房等,现中轴线上尚存拜殿和大殿等主体建筑。成汤庙大殿,座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悬山顶前出廊式建筑,灰色筒板瓦覆顶。整体建筑手法粗犷简洁,体现了早期建筑的特点。大殿平面前后各设四根檐柱,覆盆式柱础。台基平面随殿身作长方形,东西长11.2米,南北宽8.1米,上铺方砖。檐下铺作布局疏朗,明次间各施补间铺作一朵,为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昂嘴扁平底宽为高的二倍。梁架为草栿,栿、枋用自然材。屋架结构为四椽栿用两柱,檐柱有明显的柱侧脚和柱生起,脊柱顶用丁华抹颏栱和叉手承托脊槫。大梁头北,群众俗称倒梁庙。墙体下部为清水墙,不岔分砌法,上部为土坯墙体,山墙为五花山墙,墙内置木柱。梁架上施彩绘,内容为山水、花草及二龙戏珠等。大殿前檐装修在明间设木板门,次间设直棂窗。大殿整体……[详细]
六堆寓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寨豁乡馒头山村据1960年博爱县县志记载:拣到有动、植物化石,有原始人类住的山洞和古小地坑等。1972年和1984年经两次文物普查、核实,1996年6月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这里的地层现状看,主要是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灰系地貌,内含白云岩、泥灰岩及深灰色燧石岩,地貌溶洞都很有特色。这里是自然形成的东石河上游。经过多年冲刷、风化形成了多处自然岩洞。有一较大溶洞,深10米宽3米。半山腰现存大小溶洞5个,洞外悬岩边砌有不规则石块墙。山洞大的进深十余米,小的进深2-3米不等,出的石器有在洞内拣到,有在山坡拣到。有龙骨化石、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六堆寓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证实了至少在3万年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填补了焦作人类旧石器时期活动的一些空白。这些遗存和石器详实地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信息,把焦作、博爱一带的人类文明起源向前推了数万年。这……[详细]
青天河摩崖
  青天河摩崖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丹河峡谷内,由北魏摩崖和石佛滩隋唐摩崖造像组成。北魏摩崖位于青天河景区内一座酷似天然大佛的山峰腰部绝壁上,面临丹河。石刻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摩崖以线刻观世音立像为中心,像两侧刻题记,共432字,内容第一部分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第廿四》-片段,第二部分记叙了当时修筑丹道的时间、经过、用工人数和镌刻摩崖石刻题记的原因等,最后为主持修路的将官名单。石佛滩隋唐摩崖造像在丹河峡谷南端石佛滩峭壁上,与前者相距约30千米,开凿于隋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间(615~616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唐代又开凿一批佛龛。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焦太铁路时曾毁一批,现存佛龛59个,造像78尊,题记10方。造像有阿弥陀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像等。北魏线刻观世音和《观世音普门品》是国内最早佛经与图像相结合的石刻。题记内容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当时……[详细]
博爱观音寺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东南15公里金城乡白马沟村白马沟观音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寺佛像记》载“覃怀河邑迄东三十余里白马沟镇古有观音寺,不知创自何时,仅存至正年重修迄我朝”。白马沟观音寺现存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布局,现存古建筑依次有阎王殿、中佛殿、大佛殿和配殿,另外还有北魏大石佛像一尊,明清碑碣石刻十余件。中佛殿,面阔三间(11.00米),进深三间(8.70米),单檐悬山顶木构建筑,屋顶覆以灰布筒板瓦。檐下斗栱为一斗二升交卷云式蚂蚱头,明间平身科两攒,次间各一攒,柱头置三间通长的平板枋,柱头上未置斗栱,直接承托七架梁头。前檐角柱有明显的柱生起和柱侧脚。殿内置三架梁、五架梁和七架梁,梁间由瓜柱支撑,三架梁上置叉手,金檩下施隔架科斗栱,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及平板枋上均有彩绘痕迹,可依稀看出图案为龙、凤、花草等。墙体厚0.9米,下碱为砖砌,上身为土坯墙,山墙为五花山墙。碑……[详细]
博爱大王庙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城中心第九街大王庙大殿现保存完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吻齐全,正脊中间有龙吻,上封宝葫芦,垂脊有跑兽。悬山顶,上覆灰筒瓦。檐下置斗栱,普间普作,前檐十攒,每攒两踩。耍头为蚂蚱头。横额为通枋,木柱侧脚,鼓式柱础,檐出一米,山墙挡风板、垂鱼均好。前有隔扇门窗皆完整。后檐斗栱普间普作单踩,殿内四架梁,每个拉枋都有花栱撑托,雕工精湛,建筑艺术很高。在大殿西侧现存二间偏殿,保存尚好,后院有明清时期碑碣十六块。其中明嘉靖、隆庆、崇祯年所立三块,清代十三块,有康熙、乾隆等年所立。碑碣内容皆为建庙、修戏楼、装修神祠记。这些碑碣都修有碑楼、碑墙、予以保护。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焦作汤帝殿
  介绍: 汤帝殿位于博爱县孝敬乡东王贺村北200余米处,原是汤帝庙之大殿,庙宇早年已毁,仅存此殿。 汤帝殿座北面南,面阔3间(10.47米),进深3间(10米)。殿顶为单檐歇山,上陡下缓,九脊十兽,绿历色筒瓦复盖。瓦为虎头、盘龙、福寿图案。挑角外伸2.85米,四檐均有子望板。檐下置玉踩重帛,一斗一开拱,明、次间各为一攒真昂,昂身下斜,昂嘴呈琴面形,底宽11厘米,高3厘米。普柏枋,额枋原彩绘已脱落。殿四周以小八面石柱支撑,柱高3.7米,皆为侧脚升起,莲花复盆柱础。原有台阶1米余,年深日久,现已淤平。 汤帝殿梁架奇特,明?蟮怪茫?7架梁结构,其中3架梁上有叉手,下有托脚。殿四角昀有移椽垂柱。相互奇连,...河南焦作……[详细]
汤帝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孝敬乡东王贺村汤帝庙大殿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据现存碑记记载“相传建自鞑王”,原有大殿,拜殿,厢房,山门等。清康熙年又重修,50年代初被拆毁,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灰筒瓦覆盖,斗拱有些腐朽,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大殿廊下现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重修碑记一通,记载了重修情况、李闯王曾驻扎过庙内以及蝗虫遮天蔽日侵食庄稼等情况。汤帝庙大殿是比较纯的元代建筑,斗拱和木结构建筑艺术较高,时代风格突出,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金城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北距县城7.5公里,北距太行山地10公里,海拔高度107-10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自2006年夏季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连续工作两个年度四次发掘和钻探,目前野外工作已经完成。共开10×10米探方50个,连同三条解剖探沟共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围的古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并首次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小麦遗存,对研究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和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