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旅游

娄底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葛氏宗祠坐落在涓水河畔的荷叶镇长塘村。葛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娄底市境内现存的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葛氏宗祠分东西两个祠门,祠堂前是宽阔的坪地。“葛氏宗祠”四个大字书在正面的山字墙上,大门上悬挂“上达学校”牌。两侧各有一处小门,分别谓“义路”、“礼门”。葛氏宗祠建筑外观宏伟,内部布局合理。过大门为过厅,过厅楼上为戏台。空阔的祭厅名为“敦伦堂”。神龛上安置着葛洪、鲍姑始……[详细]
  湘军名将故居群(含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锡山堂)涟源市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地,境内巍巍龙山高耸入云,涓涓孙水蜿蜒东流。据史记载汉代涟道故城就在今杨家滩地区,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形成了集镇,到近现代,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详细]
  “羊牯岭碉楼”位于锡矿山街道办事处联盟居委会冷锡公路旁的羊牯岭上,羊牯岭碉楼高14米,长10.4米,宽6.8米,墙厚0.8米。共设瞭望孔6个,射击孔195个,砖木结构,墙体保存良好,屋面、楼板及楼梯已损毁。羊牯岭碉楼是湖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楼建筑,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2年),是锡矿山的开源公司大矿主段楚贤为垄断锑矿开采而建。是资本家垄断锑矿开采权,残酷压迫工人、镇压工人运动的历史见证,碉楼……[详细]
  龙潭桥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温塘镇及田坪镇。为油溪河谷上具有悬臂式特色的木构风雨桥。龙潭桥在新化县城东北约70公里之雪峰山系南侧,地处温塘镇龙潭村与田坪镇大同村之间,油溪河流经桥下汇入资江。龙潭桥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为石墩悬臂式纯木结构的风雨桥,全长58米,宽5米,造型精巧,结构奇特。桥由清咸丰年间“三潭、五村”村民及乡绅捐资修建。该桥由于年久失修,许多木质梁柱被虫蛀霉烂,导致桥身整体……[详细]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名称“湘安古道”,起点湘(潭),终点安化梅城。这条古道虽然蜿蜒曲折,三尺来宽,却是古代大梅山地区进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见县志、族谱记载。其名,根据仍残存于古道上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修半排上乐善亭碑记》,当地人现称呼该道路为“湘安古道(湘乡至安化)”。现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长。宽度均匀,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台阶长约1.3米,宽约50厘米,高度……[详细]
  文昌塔位于新化县洋溪镇新化五中校园内,市保名洋溪文昌阁,省保名文昌塔,其实建筑上的题刻“文昌阁”很清晰。塔始建于乾隆甲辰年(1784),重修于光绪十四年(1888),系四合院式,占地面积520平方米,砖木结构,座北朝南,正中楼阁式三层,八角,上游风铃,攒见,置彩色宝顶。塔路一层南开前门,北开后门通天井,门楣上有精美“廻澜”二字。两旁有对联“日月光华瞻圣教,山川灵淑蔚人文”,充分表达了前人建塔的真实……[详细]
  在涟源市蓝田镇东郊的温江,有一古风雨桥,名新车桥。始建不详,从古碑中可知,该桥曾多次补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长35米,宽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结构,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桥廊柱子上挂联数幅,桥北柱联曰:“春秋浩气光青史,日夜温泉下大江”。1989年,涟源市政府将该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易承乾老人为首倡议筹款,对桥进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划……[详细]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石基砖木青瓦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70.4平方米,风火墙及牌楼式大门突出,纵向中心轴线上有乐楼、主堂、享堂、关公堂,厢房和杂房均衡配置。祠内有碑文和族谱等文献资料,对研究地方历史和家族文化的人文历史发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杨市镇彭氏人口约有两至三万。彭氏是一个宗族系统保护完整的宗族,彭氏先祖在明朝便修建了彭氏宗祠。彭氏也是湖南娄底涟源杨市镇的一个大姓。……[详细]
  1914年新化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长沙创办楚怡高级工业学校。1938年陈润霖先生将该校迁移至新化县游家镇白沙村。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一批外地年轻学子曾在此求学。抗战胜利后,陈润霖先生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遂就地安葬在学校旧址内。目前,旧址内有砖木结构房屋3栋,部分围墙遗存和陈润霖先生墓。2019年,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含陈润霖墓)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贺国中故居,位于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砖木结构、土砖青瓦,坐北朝南,东面有娄星区第一高峰洪家大山,北临胜仙洞,清澈的杉山河从旁流过。1904年1月,贺国中诞生于此。贺国中故居是娄底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娄底红色旅游的五大基地之一。故居建于清宣统年间,占地211平方米,正房八间,具有典型的湘中民居特色。……[详细]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东西两端前后突出厢房,呈对称长五间形制,砖木结构,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共有1厅(堂)12房,另有猪舍、牛栏、柴房等杂房。条石为基,青瓦为盖。正堂屋设木制神龛和鼓楼。故居现保存较好的是正堂屋和东边“田”字形房舍。西边及前后突出的厢房、杂房均被拆毁,仅存条石基础。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红旗居民点(共产主义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山甲乡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墙上到处写着毛主义语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同类建筑全国都十分少见,文物价值极高。 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1958年涟源县红旗公社拆除300多间正屋、40多间堂屋建集体宿舍和公共食堂,与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6栋平行的平房,每栋有12根廊柱,24间房,20间同样大小的房子左右对称结构分……[详细]
  洲上高桥位于娄底市双峰县洪山殿镇,年代为清。2019年,洲上高桥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卧云亭位于涟源市斗笠山镇天井村大坳岭,始建于1905年,由娄星区万宝镇晚清先贤邓起玉捐资修建。相传,邓起玉自幼家境贫寒,16岁去安化县东坪谋生,从老家娄底万宝洞冲湾出发,4天400多里路,身无分文,和他一起出发上路的只有随身的三个桐叶皱粑。途径大坳岭,邓起玉吃了一点皱粑充饥,没有水喝,因劳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着了,醒来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和路过的樵夫闲谈时说道:“我刚才梦见发了财,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