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城遗址吴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汉地址:偏关县南楼沟乡吴城村又名“吴王城”,文化内涵包括庙底沟二期、龙山晚期、东周、秦、西汉时期。城垣南北1000米,东西500米,残高3.5米,夯层9——12厘米。地表采集物有陶片、瓦和瓦当,可辨器型有罐、盆、鬲、瓮等,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等。城周围有秦、汉时期墓地,出土物有铜镞、铜镜、印章、剑、弓盖帽、鼎、薰炉等。……[详细]
  白村遗址白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定襄县受录乡白村村西约1公里处遗址坐落在滹沱河东岸台地上。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2米。地面暴露陶器有罐、盆、甗、三足瓮、细瓮。陶质有夹砂、泥质以灰陶居多,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篮纹等。遗物中石器较多,有石球、斧、凿、三棱尖状器等,以石球居多。石器大部为刃部磨光,二次加工较粗糙。遗址现保存较好,未发掘。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详细]
  浮屠塔,又称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原为洪济寺内建筑,现寺毁仅存塔,为宋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六边形单层砖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边形,底边长1.5米。塔基束腰须弥座,塔身六面向内略弧,南北向雕有板门,其余四面雕有菱花窗,叠涩处仰莲塔檐,上承束腰须弥刹座,塔刹已毁。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林遮峪遗址林遮峪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保德县城南35公里林遮峪乡林遮峪村南500米墩儿梁该地背山面水,地势平坦,遗址长1000米,宽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从断崖观测文化层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次。1971年在此遗址内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铜器,有铜鼎、铜爵等随葬品。为商代代表性器物。……[详细]
  洪济寺砖塔洪济寺砖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代县磨坊乡东若院村始建于隋仁寿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顺年间均有修葺。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4米。塔基平面呈六边形,砖雕圆柱支撑。塔身由水磨砖构筑,呈六棱体,每面均精雕形态各异的窗户,塔顶中段为正四面体,饰有锐喙、圆眼、口鸣图案化十分强烈的鸟纹和太阳纹,十分罕见。……[详细]
  段村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段村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180米,分布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2.4~4.5米,顶宽0.9~3.2米,残高2.9~7.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马面1座,角楼3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二十里铺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二十里铺村内。东墙上东门保存基本完整,门南侧有一段16米长的堡墙。堡南墙、西墙及西门早已毁弃不存。堡北墙基本完整保存,长150米,基宽5.5米,顶宽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砖外墙壁早已被拆毁,其北墙上现有居民房占据。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文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宇文村东北。平面分布不详。东墙、北墙断续残存,东墙残长48米,北墙残长20米,占地面积173平方米。基宽1.6~3.5米,顶宽0.4~1.8米,残高0.6~6.1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4~0.22米,夯层中夹卵石较多。时代不详。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佛堂寺佛堂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过殿、佛殿,两侧有神棚、罗汉殿、关帝庙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佛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佛殿为大雄宝殿。整个殿宇置于台基之上,前有月台,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悬山顶。殿内塑有三世佛。……[详细]
  下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位于河曲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旧县村南门外。创建于大明万历年间,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清顺治年间重建。海潮庵随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寺庙坐北向南,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小巧玲珑。寺外山环水绕,古槐参天,寺内松柏常青,香烟缭绕。海潮庵风景秀丽,气势宏伟,寺内佛像栩栩如生,石质栏杆工艺精细,壁画、供桌古色古香,碑碣石刻记载了寺庙的历史沿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详细]
  北寺塔,位于岢岚县岚漪镇东街村窑子坡。原属塔院寺内建筑,今寺院已毁,仅存砖塔,为明代风格。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占地面积18.94平方米,通高17米。塔基六边形,二层束腰须弥座,上承两重仰莲。塔身一层较高,南向辟有佛龛,二至七层,每层均设仿木构砖雕斗栱、檐椽,每角有砖雕倚柱。六角攒尖顶上承六角亭阁式塔刹及仰莲。塔座平面六边形,最底层为石砌,其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均为砖砌。下为六边形须弥座两层,中为平……[详细]
  向阳遗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向阳村东约500米的牧马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未调查发掘。文化层堆积厚0.5~2.5米。采集有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蓝纹和绳纹等。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代县钟楼代县钟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代县城内东大街为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通高18.5米。砖石台基高4米。台基之上为木结构楼身,面宽、进深均为五间,宽11米。一层副阶周匝,设有回廊,二层出平座。二层内悬大铁钟一口,钟口直径1.66米,上铸铭文“金大定八年岁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详细]
  旧名土圣寺。在山西原平市城西南15公里水油沟村北。山岩耸立,豁如画屏,林木遍野,环境幽静。古塔峙其左,清流环其右,前有渡仙桥。寺始建于宋,明嘉靖时重建,隆庆,万历间重修。寺基甚高,门前台阶六十余级,阶上为五间二层藏经阁,阁身围廊,上层设有平座,供人赁依远眺。寺内大殿残坏,东西配殿完好。寺前有古塔,平面八角形,高约15米,基座高如塔身,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三,其间束腰两道,雕仰覆莲瓣及人物花卉;上部塔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