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五凤遗址位于西安市户县蒋村镇五凤村村北。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遗址东、西、北三面断面均可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多在3米左右,个别地点深度达4米,其中尤以东部断面最丰富,暴露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地面经过火烤或拍打,平整坚硬;灰坑形制有筒状、袋状、锅底状;陶窑暴露有火烧结块。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纹饰有……[详细]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楼观镇东南3公里处的终南山北麓。传说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后尹喜迎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相传后来秦始皇修庙于楼南,汉武帝建宫于楼北。史载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植树10万余株,迁民300余户来此。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又大肆修葺,使这里成为道士聚居之所。唐太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详细]
  白家遗址〔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详细]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西安市陕西省人民政府周边及新城广场上,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修建了秦王府。明末李自成攻入西安,占据秦王府并在此成立大顺农民政权。历史上的秦王府城规模宏大,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宫殿房屋863间。清朝开始秦王府逐渐衰落,清雍正年间,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用来修建庙宇。至此秦王府已基本消失。到后来残有的建筑也被拆除另作他用,如……[详细]
  郭北遗址是一处老官台文化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北行政村西北约1公里,郭北砖窑场北侧的台地上。遗址南北约280米,东西约21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在遗址南部的断面发现有文化层及灰坑分布,文化层分布不连续,堆积较薄,厚约30~40厘米,呈深灰色,包含有少量红陶或灰陶片及碳粒。南部断面暴露有灰坑等遗迹现象,形制有锅底状、桶状,堆积不甚丰富,包含物有陶片、火烧土块、碳屑、兽骨。遗物主要为陶片,以夹砂灰……[详细]
  胡亥即秦二世,据载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权臣赵高胁近秦二世自杀,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迥异于秦汉以来高峻宏伟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逊色。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正南是一座朱门红柱卷棚式三间进深的山门。门额正中高悬一块“秦二世皇帝陵园”的黑色金字大匾。穿过山门拾级而上,……[详细]
  怀珍坊遗址位于蓝田县鲸鱼河北岸的怀珍坊村,属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遗址。1973年发现鼎、戈、钺、刀、斧、锯等商代铜器;1978年、1982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蓝田县文化馆发掘282平方米,其文化层厚0.4~1.4米。发掘大量铜渣,多夹杂着燃烧过的木炭碎块及草泥红烧土块,说明这里曾是一处冶铜作坊。发掘包含物丰富的灰坑七个;无葬具、随葬品极少的长方形竖穴墓五座,墓葬为仰身或俯身直肢葬,说明死者身份较低。出……[详细]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位于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河上游两岸,在近2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栈道、栈桥遗址13处。斗井沟口栈道遗址现仍有部分在沿用,其他栈道、栈桥均已不存,仅存栈孔,个别栈孔中残存有石条,栈孔数量从5个到83个不等,栈道长度从4米到70米不等。栈孔距现河床高度0.5米至5米,孔间距0.4米至1米,多在0.8米左右。栈孔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孔直径14~18厘米,深度15~20厘米;方孔边长14~1……[详细]
  户县文庙位于户县东街近钟楼处路北。现为户县图书馆、文管会等机关驻地。创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以后屡有修茸或扩建。户县文庙现坐北面南,进深168.5米、前宽36米、后宽38.5米。旧有建筑照壁、牌楼、棂星门、泮池、名宦祠、乡贤祠、两庑、训导宅等均已拆除改建,现大门内图书馆系用西街武庙及原县署大堂的材料改建。现存古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献殿(戟门)五间六楹,进深9.04米、面宽17.1……[详细]
  户县钟楼位于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西安钟楼格式。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称大观楼。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众习惯称中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外部。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详细]
  周至县北留遗址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广济镇北留村。遗址平面略为北宽南窄的梯形,南北约260米,东西约280~37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2~2米,在遗址西部断面暴露有厚约1.5米的地层堆积,第2层为商文化层,厚0.5~0.75米,夹杂有少量陶片,该层下开口有灰坑等遗迹。采集遗物主要为陶片,多见夹砂褐陶、夹砂灰陶,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麦粒纹,可辨器形主要有罐、鬲等。鬲足与罐口沿与……[详细]
  西安大皮院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由马道真先生购地兴建。1959年被占作他用,致使年久失修,大殿、南北亭倒塌。1985年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由当地教民捐资,在学董白志清的领导下,经过5年的努力,不但恢复了清真寺的原貌,而且新修了石刻围栏、牌杭、满拉楼、虎国拜楼等设施。现占地面积共约5亩,建筑总面积1610平方米,礼拜大殿建筑面积354平方米,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寺……[详细]
  户县王九思墓在户县县城北门外,有明代太史王九思之墓。王九思(公元1468年—公元1551年)字敬夫,号漢陂,陕西尸县人,明代文学家,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宦官刘瑾制造冤案,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榜示刘建、谢迁、韩文等53人为0党,张于朝堂。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刘瑾执朝官.300余人下狱,并立内厂以辑朝官,创罚米法以罚朝官,于是朝野反对刘瑾。正德五年(公元15]……[详细]
  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镇东南1.5公里处的少陵原南麓半坡上。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建的祠堂,清乾隆末被焚,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1949年后多次整修,1983年大规模翻修后基本保持了其明清建筑的格局。祠院坐北面南,东西长,南北短,占地3000平方米。院内北面正中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的杜甫享殿,殿内正中台座上有新塑的杜甫泥坐像,泥像东侧竖立刻有杜甫朝服半身像的石碑……[详细]
  秦庄襄王墓位于东郊韩森寨以西,今动物园东门外,当地称“韩森冢”。冢高22米,原占地60余亩,1993年约30余亩。因冢上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故过去一直误认为此墓为秦庄襄王墓。但据《史记·秦本记》记载,战国晚期秦国建都咸阳,昭襄王、宣太后、悼太子、庄襄王和皇帝太后(始皇墓)均葬在“芷阳”。又据魏晋时著名学者皇甫谧记述“秦庄襄王葬在芷阳之骊山”。80年代在临潼县韩峪乡油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