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详细]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详细]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隅。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据载,魏唐时期,此为大孚灵鸳寺(显通寺)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太监杨升奉敕重修,遂独立为寺。嘉靖、万历年间重葺宝塔,清代又增殿堂,始成今日规模。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中轴线上以影壁牌坊为前哨,拾级而上,有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及藏经阁。殿之两侧有钟鼓二楼、伽蓝殿、祖师殿及廊庑等建筑……[详细]
  城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平遥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相传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静时期,据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特别低矮的城垣,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改筑为今日所见到的砖石城墙,而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有26次修缮补建,所以至今保持着明清两代的城墙风貌。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我国现存完整的三座县城城墙之一,而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全长1……[详细]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它是全太原市有名的景点之一。此寺利用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 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详细]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太谷县城内上观巷原系太谷破落绅士孟广誉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完成于咸丰年间。民国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万银元购得,略加修缮。1934年蒋介石到此地居住时,重新油漆彩绘,添增陈设。保存较为完好。现有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均保留了清中叶建筑风格。宅院坐南朝北,东西宽91米,南北长69.5米,占地面积6324.5……[详细]
  懿济圣母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和顺县合山村东南50米处的卧虎岗下懿济圣母庙位于中国山西省和顺县平松乡合山村东南卧龙岗,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懿济圣母庙始建于宋,元至治元年(1321年)、至元四年(1338年)重修。庙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由上下二院及显泽侯神祠组成,占地8400平方米。上院有圣母殿、献殿、眼光殿、痘疹殿、白龙殿、药王殿,下院有牌楼、山门、戏台、东西廊……[详细]
  位于昔阳县西南15公里处的石马村。这里,原是一处规模不大,以石刻为主体的摩崖造像群,后人依像造屋,筑以殿阁,遂成为佛寺布局。宋代时,名为寿圣寺,因寺前有石马一双,人们俗称之为石马寺。石马寺中,现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齐造像约占70%,其余均为隋唐作品。石马寺时代:北魏至唐地址:昔阳县西南12公里处的石马村是一座石刻造像与庙堂建筑相结……[详细]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简介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详细]
  龙兴寺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龙兴寺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详细]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5公里的陵石山中。青莲寺下临丹河,背依高山而建,与中国古代“面山背水”的风水建筑观念十分吻合,整个寺院雄峻秀奇,别具风格,所临山崖的肢内的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题记。寺院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个部分。古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新青莲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详细]
  南宋五凤楼,位于长治县东南的老雄山脚下,面对神山、背依仙岭,山青水秀,环境清幽,建筑精美,雄伟壮观。乃上党地区的一大道教大观,2006年6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凤楼,始建于宋代,明万历42年重建,明崇祯16年金粧神像,清乾隆38年再次补葺,1985年落架重修,整旧如旧。此观座北朝南,一进三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献亭、凌霄宝殿,寝宫,左右分别置钟楼、鼓楼、文昌阁、三世佛殿、配殿、垛殿、廊……[详细]
  法兴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茸。寺院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详细]
  碧山寺(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寺创建于北魏,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曾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清代多次重修,乾隆年间改名碧山寺。宣统二年(1910年),乘参、恒修两老修行于此,建一茅蓬,广济十方僧人食宿,又称“广济茅蓬”。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殿堂房舍108间,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有天王……[详细]
  时代:清地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中心南大街中部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庆十八年(1813年)、同治九年(1870)、光绪三十一年(1905)、宣统三年(1911)曾有补葺,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楼高18米,黄绿琉璃瓦顶,歇山顶造,底层面阔进深各三间,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南北向为通道,东西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砖墙,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