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武功县旅游

武功县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苏武纪念馆
  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苏武墓穴东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武功八景”之一。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陪殿、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墓前 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1957年5月31日 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咸阳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武墓位于武功旧城北1.5公里的武功乡龙门村。为一圆锥形夯土堆,墓冢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高4米。墓前有清代康熙、乾隆和道光时“汉典属国碑”、“重修苏武墓门碑”等。其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推荐2
武功小华山(葆贞庵)
  小华山位武功县武功镇南门外西侧关帝庙后侧,其南依潺潺湋河,东临滔滔漆水,远对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小华山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又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母姜嫄墓“飞凤穴”位于其之巅而闻名于关中大地。小华山是宋代大儒张载讲学处。因这里山水明丽、古柏森蔚,故名曰“绿野亭”。张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秦地的孔仲尼”。张载冷漠仕途,宋神宗时抱病离任,在家著书,学于小华山书亭。明弘治八年,户部尚书李瀚以御史巡案至此,过其地,仰其人,肃然起敬,乃与吏部尚书杨一清、县令宋学通改名“绿野书院”;因旧址狭小,乃移迁于今绿野中学校址,一时间学子莘莘,西安、凤翔等地诸生慕名而至,绿野书院名声大震,遂成为关中书院。小华山整个建筑群初具规模,构造独特。前边太上老君殿为三间硬山式仿清建筑,屋面饰以灰陶构件,通置透花脊,各边饰以兽头,勾头及滴水。做工精细、图案生动、线条流畅。殿后是小华山崖根,修有三孔窑洞,塑有娘娘、……[详细]
推荐3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有“南洋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更名“世界苏氏宗亲会”,1997年,“宗亲会”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组团回武功拜谒苏氏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苏武墓及苏氏宗亲会】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有“南洋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更名“世界苏氏宗亲会”,1997年,“宗亲会”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组团回武功拜谒苏氏墓。【人物简介】苏武(前……[详细]
推荐4
报本寺塔
  报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镇武塔村,塔在寺内。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报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渊故宅改建而来,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4.7米,基地面积50余平方米,高39.66米,第一层高十余米,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减。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为奇观,人称“胡燕朝塔”。明嘉靖34年12月20日(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本县,报本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有余、长数尺,后复原如初,人皆愕然,不知共由。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年代初,报本寺塔稍有倾斜,后因连年阴雨,塔顶偏离塔心2.78米。1987年5月24日,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地宫。地宫全用砖砌,直壁穹隆顶,平面呈长方形,距地面6.8米。地宫内共出土文物……[详细]
推荐5
教稼台
  教稼台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遗迹,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被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机构,教稼台巍峨矗立于距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公里处的武功镇。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文革”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教稼台为覆斗形,同古代粮食量具极为相似,台高9米,每边长12米,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互相联通,寓意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台体四周护栏桩数恰好为24级,隐含24节气,前台阶……[详细]
推荐6
武功白兔寺
  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原在观音堂乡)观王村东侧,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遗迹,这里西邻漆水,如素如练;东展平畴,广袤绵远;北附莽塬,万马奔腾;南临渭水,沃野平坦。眺望终南翠若屏障,俯察漆渭恬荡回绕。正如李世民诗中赞颂的“孤屿含霜白,远山带日红”中描写的意境。武功县政府于1994年1月7日公布白兔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白兔寺内供奉的白音菩萨是唐朝初年大名鼎鼎的袁天罡的母亲化仙而成,在唐太宗狩猎时,白兔引荐,发现了菩萨洞,故名白音菩萨——白兔寺。白兔寺位于莽山南坡的观音堂村境内,当地民间相传该寺原有菩萨洞、大殿、祭殿、中殿、东西陪殿、钟楼、鼓楼、前殿、山门、戏楼以及僧房等四十余间。寺貌巍峨,气势壮观.殿宇回廊,错落有致。院内修竹翠柏、名花异草、争奇斗艳,为一组造型完备、做工精巧的古建筑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建筑大多毁灭,且长期以来被学校改建,面貌全非。1988年农历正月初一群贤沓至,众议米面重修。几位热血衷肠之士殚精竭虑,四处奔波幸赖群众大力支持,聚沙成塔,鸠工庀材,众志成城,共襄筹划,历时十三年,现已恢复了菩萨洞、祭殿、六角亭、膳房等部分建筑。另有赵卓儒手书“……[详细]
推荐7
武功关帝庙
  关帝财神庙位于武功县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下,面东朝阳,武杨公路临门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南北宽43米,东西狭长147米,占地九亩五分。据地方志载:“绿野亭原在武安王(关公谥号)庙后稍南崖下,有古洞。”由此推测,关帝庙始建最迟应在宋末元初。又据清光绪八年重修碑记载:“关帝庙神会由来久矣。本自前明中承马公捐资设立。……同治原载,修延至光绪八年,多次修建。”原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体,依次为牌楼、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寝殿、左右陪殿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武功供销社占用,多年来一直未曾修缮,风蚀雨浞,再加上不懂事的小孩的破坏,所有建筑脊倾瓦残、破败不堪,凡目睹其惨状者无不痛心。近几年来,县文管会人员多次奔走操劳,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要保护文物古迹,抢救维修关帝庙。并于2005年农历4月8日召开了抢修关帝庙奠基仪式及动员大会,经县上领导与各界群众捐款。修建了6米宽七层青石台阶,并装修了雕刻有狮子、花卉图案的扶手围栏,经过不解努力,关帝庙终于以昔日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武功关帝庙规模之大,布局之格调、建筑之宏伟、做工之精细、画面之精美,确居关中西部之首,不失为一组集宗教文化、建筑风格、艺术展……[详细]
推荐8
武功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武功县东北下寨村(今南仁乡境内)。唐时,因荒耕种,无意间挖出一尊北魏时期的石佛像,民众在惊愕之中诚惶诚恐。后经智者点拨,民众才将石佛身请了出来。随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赐“吉祥禅院”,后仍称石佛寺。石佛寺占地百余亩,东北依塬,南临渭水,西望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武功县城。其交通便利,周围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泥土飘香。寺内松柏参天苍劲,殿堂楼阁布局有序得当,檐牙高啄,造型精巧。晨钟暮鼓三十六村皆闻,经声佛号普渡情浓,香烟袅袅,信徒众多。西邻石佛寺小学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也给千年古刹平添了无限美的遐想。解放后,石佛寺被改为学校,分为小学和初中两部。可惜十年浩劫,石佛寺的所有殿堂毁于一旦。寺院的殿堂是民众集资在原址上修建的。殿堂分上下层,大雄宝殿凝重肃穆,静谧典雅,佛光照耀。大殿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净平等正常慈悲”更让人恬淡心静。松柏依然苍劲,晨钟暮鼓依然远近可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初九,十月十二、十三日是石佛寺的古庙会日。和谐社会赋予古庙会空前的盛况。耍杂卖艺的、摆摊卖货的吆喝声阵阵;走亲访友的、串门聊天的笑意盈盈,步履轻快。热情善良的下寨村人早已打……[详细]
推荐9
武功城隍庙
  武功城隍庙又称都城隍府,城隍作为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位于陕西咸阳市城西47公里处。坐落在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功镇东街中段。西辅稷山,南临漆水。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功城隍庙始建于北周,以后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重修。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集历史、人物、文化、风水、传说完整的古建筑群体。其坐北朝南,附阴抱阳。有灰瓦顶献殿、浮雕琉璃歇山顶正殿和歇斯底里山顶寝殿。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原有建筑颇多,经修缮,恢复门前大殿和西厢房以及钟、鼓二楼。武功县文管会位于其中,存有《武功名人胜迹展》,是研究武功地区历史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武功城隍神是全国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头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庙也被称为都城隍府,地位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其主要建筑依次为牌楼、山门、献殿、中殿、寝殿等。庙内建筑结构独具,宏伟高大,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整个布局为高台建筑,负阴抱阳,轴线对称,居中为尊,重重院落,……[详细]
10、望仙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望仙宫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宫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宫、观建筑群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存、清幽的环境以及神奇的传说,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前来寻古访幽、踏勘觅胜。关于“望仙宫”一名的来历,一说是唐太宗在此曾与显圣的老子谈经论道,后李耳腾空而走,李世民望仙远去;一说是汉武帝来此敬求灵丹妙药,期望长生不老,老子赐药后升空,汉武帝举目仰望老子离去,故而随名“望仙宫”。望仙宫始建于春秋时期,兴盛于五代、十六国,相传老子李耳曾经在这里讲过经,也是老子的行宫之一。明、清以前,此(烧香)台在显义(扬)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碑载:“与(周至)楼观台为上下院”,创建年月无考。明朝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中说“嘉庆年间,道教弘扬关中三台。楼观台为上院,烧香台则为下院”,足见在明朝时,望仙宫的名声和规模应该很大,不然怎么能和……[详细]


全部武功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