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温县旅游

温县十大旅游景点

1、焦作陈家沟 AAAA
推荐1
焦作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洪武年间,山西省泽州人陈卜举家搬迁到这里,因为村中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兴旺,村名改为陈家沟。明末清初,陈家第九世陈王廷在此创编太极拳,并逐渐衍化成陈、杨、吴、孙、和等诸多流派,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广泛传播。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清风岭中段,南临黄河,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南水北调工程依村而过,全村有10个居民小组、3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近年间,陈家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太极……[详细]
推荐2
康定国公墓
  元代康定公墓碑,俗称关关碑。碑后墓冢原高约7米,现已削平。此碑现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通高5.82米,由碑首,碑身、龟趺座三部分组成,青石质。碑首高1米,宽1.25米,正面碑额镌刻元末丞相脱脱篆书“荣禄大夫河南省平章摅忠协义宣力功臣康定公碑”,3行21字。碑额上面及两侧高浮雕盘龙图案。碑文楷书,由张翥撰文,孙翥书丹。碑文记述了关关镇压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战斗历程,因战功卓著,由一般军卒升为百户侯,又越级升为万户侯、官居一品的一生经历。据碑文所载,关关(1312年~1365年),字文祖,沈丘县人,蒙古族。此人深沉勇猛,有武艺,喜欢游猎,娴于骑射。元朝末年,-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在红巾军强力打击下,元军节节败退,元政府招募军队,关关纠集万余人镇压农民起义军,先后在罗山、汝宁、禹县、许昌、鲁山等县充当先锋,因功受封百户侯。1353年,红巾军一支部队进攻河南府(洛阳),关关率军救援,红巾军得知关关来救,不敢硬拼,遂北渡黄河,屯兵温县,关关又攻破温县,黄河以北的起义军被剿灭。关关因此升任武毅将军(从五品)、千户侯。后又转战荥阳及豫西郏县、虢州等地,升任……[详细]
推荐3
温县慈胜寺
  慈胜寺(元代)慈胜寺位于温县西北23公里大吴村。创建于五代,元至元五年(1304年)重修。现存大雄、天王两殿。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单檐歇山顶,为减柱造,是元代典型的柱子排列方法。门头上悬挂的木制凤字形牌匾,乃国内稀有的珍品之一,-大雄宝殿,造型古朴大方,书法笔力刚劲,素有阴沟铁画之称。殿内原来全部绘有壁画,现仅存残余部分。西壁一处为沥粉界画殿阁,东壁一处是城廓兼人物,线条工整,造型美观,是元代壁画艺术的珍品。天王殿为单檐悬山顶建筑,殿内西壁现存四天王彩色人物画,保存比较完整。四人身高皆二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衣饰飘带,迎风飘卷,个个目光炯炯,栩栩...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推荐4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位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年代为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清风岭中段,南临黄河,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南水北调工程依村而过,全村有10个居民小组、3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近年间,陈家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河南省“最美文化传承村”、“美丽河南,最美乡村”等多项殊荣,该村的太极拳博物馆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陈家沟围绕“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以“环境优美、人文厚重、产业发展、群众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向世界展示太极圣地内外兼修的和谐之美。……[详细]
推荐5
司马故里旧址
  司马故里旧址位于温县城西13公里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这里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鼓里”。司马氏曾在故里筑城建都,以故城为中心,跨清风岭,坐北向南,纵宽各1.5公里,占地2.25平方公里许,分内外城。内城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增高加固的,现保存完整,内城原为安乐宫,今名安乐寨,是主要宫殿所在。在城内,汉代的瓦片、陶片和残砖,俯拾皆是。古晋城内还有上苑、招贤、梨园、禅房、辛庄等村,城北有护驾庄(今护庄村),城南有校尉营(今小营村),东北有戌楼村(今树楼村),西北有东西城外等村,皆因“古晋城”的遗址而得名。……[详细]
推荐6
温县州城遗址
  州城遗址位于温县东北15公里武德镇西张计村。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1600余米,大部分已埋入地下。在该遗址东北部,有一盟誓台。1930年、1942年、1963年在此出土过页岩石片盟书,其中1942年出土的一批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发掘出30多个羊骨架祭祀坑,出土了万余片由石圭片和石简片组成的盟书。内容记载了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前491年1月16日),韩简子与其它诸侯国盟誓的情况。盟书遗地的发现,证明州城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对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外交制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重要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推荐7
焦作西梁所遗址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等;纹饰有网状纹、几何纹、睫毛纹等,部分上施有白衣,为仰韶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磨光黑陶片上多施方格纹、绳纹等;器形有鼎、鬲、盆等,为龙山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黑胎、灰胎陶片上多施绳纹;器形有大口尊等,为二里头文化类型遗物。另外还发现有早商文化时期的灰胎夹砂陶片。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推荐8
汉代烘范窑遗址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部分是铸造车马器具的,有轴头、轴承、革带扣、马御(嚼子)等。每套铸范由5~14层叠成,最少一次可浇铸5件,最多一次可浇铸84件。……[详细]
推荐9
连珠冢
  连珠冢位于温县城黄河路西段,南北二冢相连,中架一虹桥。原冢南北长50米,东西宽42米,高约10米,冢上建有孙真庙和戏楼,终日香火旺盛,庙内古树参天,名人碑碣匾额颇多。登冢向东眺望,常有霞光万道、海市蜃楼现象出现,因此被列为苏封八景之一“连珠献瑞”。孙真庙毁于日军侵华战火。1984年将南冢挖去18米。据旧县志与民间传说,此冢为殷商名臣苏护、苏全忠父子墓。苏护父子被迫献出苏妲己后,反殷投周,伐纣战争中阵亡,葬于此。……[详细]
推荐10
前东南王宋墓
  前东南王宋墓位于温县城北前东南王村一居民家中,1982年4月被发现。该墓为南北向,墓室为穹窿顶砖券仿木八角亭式,顶部绘有八瓣双层红色莲花藻井图案,周围檐部施八朵五铺作单拱双抄计主造斗拱,檐至墓底八面均有华丽雕饰。南为墓门,北为四扇槅扇门,东北和西北均在上边刻卷帘,下面镶嵌多幅砖雕像,有杂剧、散乐、庖厨、侍女等高浮雕和阴纹线刻。雕刻细腻,形象生动,为研究宋代墓葬和戏曲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详细]


全部温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