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镇海区旅游

镇海区景点介绍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年)刘洪、刘光父子先后举进士,在村建牌坊,已毁。在清晚期,其后代在街心建进士亭。该亭原建在路中,后因修建北大路迁至路旁,仍保持原貘。2000年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亭系木结构建筑,四柱歇山顶,面宽4.05米,亭高6.20米,为清晚期建筑。……[详细]
  小洞岙唐代青瓷窑址,位于九龙湖镇所在地约5里地的小洞岙村,晒场北边距地面12米的山坡上。窑址分布在吞口、何家园和晨钟山一带,原处于河流两岸的上游,水路南至港口城市宁波,向东可顺运河出镇海。 1979年社员建房在山坡挖土时发现大批青瓷碎片和烧坏的陶器出土,经宁波市文物部门鉴定,这里是唐代劳动人民烧制青瓷、陶器的窑址。 1981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详细]
  圆通宝殿,位于镇海招宝山巅的威远城内。系宝陀禅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总制胡宗宪从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迁此。招宝山屹立于甬江入海口北岸,与南岸金鸡山呈犄角之势,山势雄峻,素有“浙东玉门关”之称。为明清以来抗击外来入侵者的重要军事要地。 圆通宝殿,1981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落架大修。 修缮后的圆通宝殿5间,高10.8米,面阔19.7米,进深18.3米,建筑面积360.51……[详细]
  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分布涉及海曙、江东、镇海三个区。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宁波水利航运遗址碑之奉宪勒石碑刻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柒月。该碑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为至今镇海境内唯一的航运水利碑,记述了镇海内河航道货船的通行路线、关卡设置、免捐区域、巡查惩处等内河航运管理章程,对研究该时期内河航运管理提供重要佐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镇海后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宽3米,高9.9米至10.6米,为夹石层石塘。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部分。镇海城北面海,为防海潮冲击,唐时海边曾有泥塘之筑,后圯。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唐叔翰动员民工修建石塘,石塘筑法仿钱江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县令施延臣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继续修筑,在塘上建“永赖”、“海晏”两亭。使塘全长达一千四百八十二丈五尺。……[详细]
  俞大猷生祠碑记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梓荫山东北麓。据民国《镇海县志》载,碑始刻置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现由亭、碑组成。亭面阔一间,进深1.4米,地面铺设错缝横铺的青石板。水泥圆柱、柱础,人字架梁柱,上有人字坡硬山式筒瓦屋顶。风檐板及椽子,红色梁架,白色混水砖石墙。亭内置石碑四方,竖碑式放置,高2.3米,宽1米,厚0.18米,碑上端两角为圭角,白底黑字阴刻文。……[详细]
  泮池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镇海中学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代多有修缮,占地面积145平方米,呈半月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上有石桥三座。池周围石栏,下缭石砌。原为孔庙组成部分。孔庙原由大成殿、大成门、泮池、明伦堂、杏坛、砚池组成,泮池原为古学宫(文庙)的内环河,始浚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嘉定四年(1211)复建三桥于其上。鸦片战争时,督办浙江军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曾在……[详细]
  月城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招宝山东北侧山腰。据民国《镇海县志》载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原城长七十余丈,高一丈二尺,宽九尺。现存月城占地面积128平方米,条石砌筑的门洞和城墙,长约60米,高(城门)3.8米,进深3.4米,拱式、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中间为夯土、门洞分前后两节,前节为圆形拱门洞,高2.10米,宽1.70米,进深1.38米;后节为方形门洞,高2.50米,宽1.88米,进深2.00米……[详细]
  威远城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城东社区招宝山巅,分布面积5186平方米,据《镇海县志》载,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都督卢镗和海道副使谭纶组织建造,为条石砌筑。城门额勒阴文楷书“威远城”,系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县令郭淳章题。现存威远城呈长方形平面,周长502米,墙高7.4米不等,上筑城垛,东北、西南各启一门,拱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城墙条石错缝垒砌。城门内古称观兵台,铺设石板地坪、甬道。……[详细]
  七里屿灯塔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口七里屿岛上,同治四年(1865年)由英国人主持的浙海关税务司与清宁绍台道协同所建。占地面积2.5平方米。整体高度10.1米,灯塔内最早放入一盏植物油灯。塔身呈八角柱形,钢筋水泥浇注,塔底八角边长1.7米,从塔身到灯笼有内旋水泥楼梯。1872年、1924年进行过较大修缮,1995年,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因新灯塔建成使用,将原灯塔迁移安置在七里屿北边100处的岛礁边,作……[详细]
  宁波帮是一个秉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人群,宁波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兼具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开放的海洋性格,因此宁波帮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遵循了这一重要理念。如果我们从高处俯瞰宁波帮博物馆,可以惊奇地发现,它的主建筑群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甬”字。甬,是宁波的简称。博物馆的大门设在东面,寓意“紫气东来”,门庭为钢构、干栏式设计。大门所在的轴线尽头,有一处戏台。轴线的北侧是会馆,会馆是海内外宁波籍人士的主要活动场……[详细]
  中国防空博览园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总投资1.8亿元,总占地面积达40000平方米,布展建筑面积约18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厅、人防坑道展览馆和军事体验区三部分。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没有系统开展人民防空知识和技能教育场所的历史空白,搭建了政府、军队、社会共同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有力平台,创新了新形势下普及和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全社会国防意识、营造全民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详细]
  吴杰故居建于镇海县城内,分为东、西两院,均为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西院位于胜利路26号,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由前后两进及两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440平方米。前进中轴线上建有台式砖雕大门,门房及左右两厢平房相连。正屋为三间两边弄高楼房,通面阔16·35米、进深8柱约12·16米。屋柱、梁架全用串斗式。有阔檐楯,枓拱、月梁等结构均精雕细琢。前后石铺明堂,后明堂布置花坛。原有西……[详细]
  出揽江平台拾级而上为棋子枰,相传有仙人于此奕棋,山壁石碑镌行书棋子枰三字,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立。原有亭,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改建魁星阁,日久湮圮。1982年整山,发掘石碑,即于旧阁原址新建奕棋亭,木结构双檐六戗,朱椽黛瓦,高6米,直径3.15米,亭内有石桌棋台,置鼓凳。棋子枰碑和棋子枰亭遗址被发现后,一些当地人中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清乾隆以来,镇海的老人们总是喜欢聚集在棋子枰……[详细]
  威远城进道左侧,竖立着9块碑刻,其中明代4块,清代5块。碑高2至2.4米,宽1至1.2米。明代4块分别是海天清晏碑、撑半壁天碑、擎天鳌柱碑和天开图画碑。清代5块分别是重修招宝山宝陀寺碑、海天雄镇碑、《招宝山宝陀寺续修碑记》、永清四海碑和《镇海防夷图记》碑。明清碑碣因明清两代碑刻而得名。明天启二年,(1622)钦差督抚都卸史苏茂相立,“海天清晏”碑。明天启五年(1625)镇浙都督山阴何斌臣立,“撑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