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旅游

荔湾区景点介绍

  通福桥(五眼桥),位于石围塘街五眼桥村,横跨秀水涌,桥长44.6米,宽2.9米,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广东人称孔为眼,故又称五眼桥。桥的造型和结构别具特色,宽孔薄壳,五孔以中间一孔最宽,其余四孔稍窄,两边对称。桥两头为台阶式,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桥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户部尚书李待问(南海人,明朝万历1604年升为进士,官至都御史,后因母病辞官归乡)捐建。历史上,该桥为省佛大道第一桥,……[详细]
  小画舫斋位于广东广州市龙津西路逢源大街21号。新加坡华侨富商黄氏家族的别墅,黄景棠于清末改建,落成于光绪壬寅年(1902)。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园林建筑。因内有船厅,故名小画舫斋。1956年,黄氏后人黄子静、黄明伯等将此园林建筑献给政府,让群众旅游观赏。黄景棠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其父黄福是知名侨商。他在新加坡度过童年,青年时回国。27岁拔贡,后有候选道官衔,但未任实职,主要致力于工商业,……[详细]
  小蓬仙馆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东,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重建,为水磨青砖的三进建筑,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园,曲径清幽,亭台山石,风景秀丽。光绪年间,仙馆被改名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兴办学堂。建国后,曾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馆所占用。1958年,这里成为炼钢场所,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但仍可窥其建筑水平之高。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详细]
  六松园古石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醉观公园内,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石桥原来是清代花地六松园中的一景观。六松园原为潘有为所建,潘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康有为、张维屏曾在此寄居,该石桥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并写下不少诗文。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桥异地重建在醉观园内,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该桥用花岗岩石料砌筑,属单孔拱石桥,桥长6.2米,宽2米,南北走向,南接公园小道,北连公园盆景区。……[详细]
  广州西城门瓮城遗址位于中山路与人民中路交界点的西南侧,是迄今发现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唯一城楼基址。瓮城遗址是在1996年配合城市基建工程时被发现的,瓮城平面呈“H”形,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1996年及1998年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对瓮城遗址南段进行发掘,清理出残存的“L”形基址。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于民国初年的宝生大押,位于今日的中山七路22号后座,于1999年7月以“中山七路旧当铺”之名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生大押有两座互相紧挨的碉楼,位于西边的三层高碉楼为当铺,是大押接收典当物品的铺面(即“副楼”);位于东边的五层高碉楼为当楼,是用于储存抵押物的仓库(即“主楼”)。宝生大押是当年的广州第三大当铺,而同在中山路上的东平大押则是广州第二大当铺。如今两座当铺都保留下来,见证着广州城市变……[详细]
  陶陶居现址在第十甫,是广州饮食业中的老字号之一。其创办时间一说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一说是公元1893年(光绪十九年)。但后来因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曾经在1927年(民国16年)因巨债而倒闭。直至1933年(民国22年)重开。1949年广州解放后,陶陶居从公私合营企业过渡到国营企业。从1958年到1964年,多次评为广东省、市红旗单位。“文革”初期,陶陶居一度易名为“东风楼”,至1973年才……[详细]
  莲香楼位于广州市西关第十甫路67号,是一间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有“莲蓉第一家”之称。它生产和制作的优质莲蓉食品远销北国南疆,并遍及海外各地;它经营的茶饭酒席也颇具特色,除广州的老铺外,还在省港开有分店及联号,近百年来,该店“四度变化,四次起家”,在不断的改革变化中,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独树一帜于广州饮食行业之中。原来“莲香楼”的“莲”字,并无草花头,叫“连香”,创设于清光绪年间。因侧有连登巷,……[详细]
  车歪炮台 原名大黄滘炮台。位于广州市南石头附近珠江中流的龟岗岛上,距白鹅潭水路约10里。岛的面积不大,地势险要,水道南通香山(今中山),东南通黄埔,为商船、军舰从珠江南航道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船从虎门到岛前,必须转舵通过,船体侧露于炮台前,故此俗称车(舵车)歪炮台。 炮台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添建。安装大炮22门。炮池向东南,为灰沙三合土结构,现有护……[详细]
  位于西关的陈廉伯、陈廉仲兄弟的公馆,是并排的两栋西式别墅。陈氏兄弟的名字今天已很陌生,但在百年前的广州可是不同一般。兄弟俩出自名门,祖父陈启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这是写进历史教科书的。陈廉伯、陈廉仲先后进入汇丰做买办,并且共同经营昌栈丝庄,几乎垄断广东生丝买卖,加上银行、当铺等生意,成为广州显赫一时的巨商。陈廉伯还当上了广州商团团长,1924年酿成近代史上……[详细]
  广雅书院旧址位于广州市西村西增路。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以城西源头乡为院址,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筹建,清光绪十四年建成。同年6月开学,招收广东、广西两省的贡生、监生各100名。集中住宿,学制3年。广雅书院坐北向南,四周设有护院河,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院门、山长楼、礼堂、无邪堂、冠冕楼;两侧设东斋和西斋,分别为学生住宿用;还有清佳堂、岭南祠、莲韬馆等。光绪二十七年……[详细]
  西村皇帝岗1号墓 位于西村增埗河东岸。1957年发掘。墓坑4.29米,宽2.37米。椁室前用木柱封门,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棺室,下层分为前室和器物室。前室置漆、木器,有漆耳杯、漆盒、木车、木屋、木猪。器物室前端封木板、与前室隔开,当中有门洞。器物室后端整齐排列四耳陶罐10件。前端正中有陶壶、瓮、罐等7件;左置木船,右置木仓、木井。木船出土时有部分构件散乱,据船板钉孔可拼对复原。木船通长80.4厘米……[详细]
  西村石头岗木椁墓 位于广州市西村石头岗。1952年清理。木椁在发现时已被拆毁,原来长约4米多。椁内的木棺亦被拆掉。随葬物有陶瓮、罐、三足罐、三足盒、瓿等13件,都是越式陶器;铜器有扁壶、鼎、釜、鍪、甑、盉、盆、勺、瓿、提筒及龙纹镜等20件。还有玉璧、玉印(无字)、玉带钩各1件。漆器多已朽坏,其中有镶嵌玉片的漆敦(存盖)较少见。另有椭圆长形漆奁,长25厘米,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详细]
  西村窑位于广州市西村增埗河东岸岗地上。年代为北宋。1952年发现。皇帝岗是西村窑场的主要遗存。堆积高约7米,发现一座龙窑,残长36.8米,拱顶已毁,窑身中部最宽4米。窑首尾稍收窄,窑床铺沙,坡度13°。窑的前端有火膛及火门。烧制的产品分粗瓷和精瓷两类,以前者为主,后者有青白瓷和影青瓷。釉色以青釉为主,黑酱釉为次,还有少量低温绿釉。器类有碗、盏、碟、盆、执壶、凤头壶、军持、罐、盒、唾壶、注子、净瓶、……[详细]
  逢源堂是广州市历史上的一座基督教堂,隶属于中华基督教会,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正街54号。该堂在1960年并入十甫堂。1995年十甫堂又在逢源堂原址重建。历史逢源堂为广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前身为长老会一支会,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创建于1862年,是该会在广州设立的5个支会之一。最初设在西关同德大街1。1892年长老会一支会在逢源西街兴建礼拜堂。民国初年,在广州原属美北长老会、伦敦会、公理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