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市 > 汉滨区旅游

汉滨区景点介绍

  龙兴寺位于安康城汉江北岸龙王山上,据清咸丰八年六月所立《阅查龙兴寺地界碑》记载:“龙兴寺,创自明天顺元年(1457年),天圣寺僧人洪湛结茅庵募化所建”。故又有天圣寺下院之说。明成化间,毁于农民军刘千斤,石和尚之乱。嘉靖间,里人冠刚、鲍礼施山林重建。于是始成郡中名山。清康熙《兴安州志·山川志》云:“东北三十里曰龙王山”山上有寺名隆兴(龙兴),是为一郡名胜。嘉庆二年,白莲教农民军在汉南活动,当地居民将……[详细]
  龙王山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包湾村,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亦是安康八景之一(安康八景:1.瀛湖泛舟2.神河秋池3.电站飞虹4.岚河漂流5.南宫日出6.千家坪探幽7.香溪绿荫8.天柱夕照)。距安康城区11公里即达山下,18公里直达龙兴寺,海拔874.3米,山峰突起,如立锥状。山顶开阔,古木交融,上有一寺一殿,即为“龙兴寺”和“祖师殿”。龙王山山顶开阔,古木交荫,上有一寺一殿,寺为“龙兴寺”,”建于明天……[详细]
  白雀寺遗址位于本县溢河乡卢家河坝。东接小河坝,西至大同街,南靠汉白公路,北至本县第十六中学,南北长约四华里,东西宽约一华里,阳安铁路横贯其中,遗址内暴露续断文化层,瓦砾很多,村民耕地修田挖出残砖碎瓦和陶器等。传为庙宇遗址,时代不详。……[详细]
  鲁家营遗址位于本县五里镇鲁家营村至四岭小学之间,1985年地区文管会调查越河金矿采掘区文物时发现。东临傅家河,南至飞机场,北靠汉白公路,西至冉家河,南北约一华里,东西约二华里。鲁家营村村民耕作时,陆续发现许多绳纹砖瓦,有村民用南北朝时花纹砖砌厕所。花纹样式较多,其中部分是纪年砖。还出土有陶器,上交安康县第一文化馆收存。该遗址属汉至南北朝村落遗址。……[详细]
  姜店遗址位于本县五里镇姜店村至中河之间,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东临中河,北靠汉白公路,西南越河环绕,面积约1平方公里。文化层表露,厚约2米左右,地面可见绳纹砖、板瓦、筒瓦和陶器口沿。姜店村中心凉河旁,距地表2米处有古窑遗址一处,窑壁烧土厚0.8米,窑址周围粗绳纹红陶片和灰陶片堆积很多。该遗址属汉代村落遗址。……[详细]
  永丰遗址位于本县千工乡新街、庆丰、永丰三村之间。1985年,安康地区文管会勘查越河金矿采掘区文物时发现。南临越河、北靠汉白公路,宽约一华里,东起地区农科所,西至恒河边,长约五华里。遗址靠越河、恒河交汇处有大量瓦砾、砖块和绳纹陶片。新街村村民用南北朝时铭文砖砌渠垒坎,庆丰村村民建房、打窖时挖出过铜器、陶器等。该遗址又经几次勘察,征集有汉代铜釜、铜钫、铜镜、陶盆、陶罐和魏晋六朝青瓷器等。还出土有纪年砖……[详细]
  饶家坝遗址位于本县临江乡饶家坝村周围,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靠山坡,南临汉江,南北宽约半华里,东西长约二华里,临江一侧受洪水冲刷,露出瓦砾、陶片等遗物。该遗址是火石岩水库淹没区,1985年初,库区考古队清理发掘,出土陶器有绳纹平裆鬲、鼎、罐、釜、盆、甑、灶模型等,还有少量打制石器。铜器有钫、釜、镞、剑、蒜头壶等。还发现用青石砌成的墙基一段,宽2米,断续长约50米。遗址是商周至秦汉时期的聚落遗址……[详细]
  陈家坝遗址位于本县流水镇东南一华里,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接山坡,北临汉江,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陈家坝自然村相连。地形缓平,地表是耕地,文化层被洪积黄土覆盖,群众农作,常出土铜、陶类文物,靠汉江一侧,受洪水冲刷,露出秦汉时砖瓦或其残片。遗址属火石岩水库淹没区,1985年上半年该库区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有铜钫、蒜头壶、绳纹陶罐、釉陶灶和石斧、石刀等。该遗址是新石器至秦汉时期的村落遽址。……[详细]
  中渡台遗址位于本县中渡台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紧临汉江北岸,与今安康城隔江相望。东起安康铁路分局寮属区,西至汉江大桥北端,长2000余米。遗址附近的魏家台、寇家沟,有两处汉代陶窑址,并有云纹瓦当模具、瓦当、流渣等遗物。安康铁路分局在遗址内取土基建,探知文化层厚约2米左右。上层含战国、秦汉时期遗物,主要有“半两”、“五铢”、“货泉”等几种铜钱和铜马刺、铜镞等。陶器有施绳纹或篮纹的板瓦、筒瓦……[详细]
  刘家营遗址位于本县四合乡刘家营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临越河、南靠山麓,东西长约五华里,南北宽约二华里,西面文化层表露。采集有板瓦、筒瓦以及大形陶瓮残片等,中部几处取过土的断层里,能看到瓦砾和陶片。陶器以灰陶为主,绝大部分饰以绳纹。器物有云纹瓦当、板瓦、瓦井圈、砖井圈、罐、盆、瓮、鬲等。铜器多是炊器和容器,有双鱼纹釜、钫、箭镞、铁釜等。该遗址属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镇遗址。……[详细]
  奠安遗址位于本县张滩乡奠安塔周围,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濒汉江,西临黄洋河,高于河床约80米,属黄泥凸地形。遗址中部压在奠安塔基下,表层是耕地,农作时有石器、陶片被翻出。采集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石锄和泥质红陶钵、罐等。石器中多是打制和凿制器物,以大小不等的阔口夹身锄最有代表性。……[详细]
  王家碥遗址位于本县建设乡红旗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东临洋芋河,西连丘陵,地形平缓,黄土覆盖约0.80~1.00米,表层是耕地,东、南有断层,黑褐色灰土厚约0.90米。采集标本有石锛、石刀和夹沙陶片。石锛、石刀皆小巧,通体磨光。夹沙陶片里红外灰,很有特色。……[详细]
  张家坝遗址位于本县四合乡光荣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濒越河、南靠鲤鱼山,自张家坝向东延伸约500米。越河冲刷遗址北部形成断层,中有文化层,厚约0.30~0.80米,夹杂红烧土、炭渣、石器、陶片等遗物。采集的标本有彩陶钵、夹砂红陶罐、石刀、石锄、石杵、刮削器等。……[详细]
  柏树岭遗址位于本县花园乡柏树岭,1959年调查汉水流域文物时发现。遗址由北向南延伸,东西两侧有水沟,南接越河北岸阶地。修阳安铁路时,遗址有三分之二被毁坏,尚余4万平方米左右。该遗址文化层表露,厚约1~2米,含石器、红陶片、彩陶片、红烧土、炭渣、骨器等。石器多为磨制,部分打磨兼制。器物有斧、锛、凿、磨盘、磨棒、锄、叶形小刀和两面有脊的箭头。陶器以夹沙红陶、泥质红陶为主,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详细]
  柳家河遗址位于本县五里镇民主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距越河100米,北距神仙街200米,周围地势平坦,中部隆起,呈不明显土丘状。东面被柳家河村叠压,西面是耕作区。遗址表面有石器、陶片和红烧土。西部有高约1.5米的断层,系褐色灰土,含陶片、红烧土。断层以下向西的稻田中,文化层表露,可采集陶片石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沙红陶为主,兼有少量夹沙灰陶。器物有尖底瓶、尖底器、罐、瓮、钵、锉等。纹饰普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