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吴江区景点介绍

  中心街邱宅位于吴江区黎里镇中心街哺坊弄1号(德芬堂),西邱家弄2号(敬承堂),年代为清。2019年8月23日,中心街邱宅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群铁村苏嘉铁路75号桥东南侧。苏嘉铁路建于1935年,1936年7月通车,曾在1937年的淞沪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下半年,由西炮楼(两层)、营房、东炮楼(单层)三个单体组合而成,总面积119.4平方米。1944年初,苏嘉铁路被日军分段拆除。……[详细]
  致德堂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塘中市,梅场街34号,与江南名宅——师俭堂隔荻塘斜相对望。兴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落成于民国元年(1912)。堂主徐簾青为震泽富商,开设米行、丝经行、竹行、寿器店等。清末,他积聚颇丰,为方便经营、生活起见,将米行、丝经行与住宅建于一处。民国年间,徐簾青年事已高,将家业传于其子徐子为。徐子为(1906—1958),青少年时随金松岑、章太炎研习古文,又就读于上海文学……[详细]
  普安桥。位于新驳岸东端,亦名小东溪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后港,初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里人顾宽、沈达重建。现存之桥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桥全长21米多,拱券跨度为7米,由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观之,甚为清隽秀丽。西侧桥身上镌有“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对联,故当地俗称为“读书桥”。此副对联所创意境名“东溪望月”,为古同里续八景之……[详细]
  庆善堂东溪街114号。位于红塔埭在永安桥北堍东侧,建于民国13年(1924年),朝南面河,共有四进62间,建筑面积1371平方米,是“同里三初”之一陈雅初与其弟陈翰秋的祖传房产,堂名“庆善”为吉祥之意,典出《易·丰》“六五:来章,有庆善,吉”之句。庆善堂的雕刻堪为精美,在后两进楼房前天井处都有木雕,花纹细密,特别是后进,楼上对天井三面均挑出约1米,挑出处檐口置有装饰花板,栏杆上布有花纹木雕,连木柱……[详细]
  杨天骥故居位于红塔埭(东溪街107号)。该宅建于清末,坐北面南,共有四进,建筑面积511.21平方米,形制似船,故名“船厅”。宅主杨天骥(1882~1958年),为同盟会会员和南社社员,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舅父。1903年,费孝通之姐、著名蚕桑专家费达生(1903~2005年)出生于此。2005年1月,杨天骥故居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任氏宗祠(东溪街103号)。位于新驳岸始建于清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出资进行修建。该祠坐北面南,中轴线上建有门厅、祭殿、享堂共三进,其祭殿面阔三间计11.98米,进深11.85米,左、右各建有三进和一进的建筑。1986年8月,任氏宗祠被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详细]
  敦本堂(东溪街79号)。位于新驳岸,朝南面河。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系宋氏旧宅。共有房屋5进37间905平方米。房屋前三进都在宋家弄边,前两进是4开间平屋,第一进东起第二间是个大墙门间,对外是6扇竹丝墙门,门口4个石级,墙门间宽4.07米、进深10.7米,单独一间建筑面积就达44平方米。第二进屋面坡度大,像庙宇的屋面,且用筒形的屋脊,较为少见。第三进是3开间楼房,该房楼下50年代……[详细]
  慎修堂(东溪街97号)。位于新驳岸,该堂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坐北面南,共有四进房屋。第一、二进为五开间平房,其中第二进面阔13.78米,进深6.16米,第三、四进为五开间楼房。从第二进起,每进后均置有天井,原来都有门楼,门楼上有砖雕字画和人物,“文革-”中全被砸坏。现第一进门楼处只有地下两块石条;后两座门楼下面用方砖贴面的砖柱和砖柱上下的石条还在,上部古迹无存,原第三进门楼上四……[详细]
  乌金桥跨洪字、漆字两圩,拱形,单孔,青石、花岗石构筑,全长13.4米,矢高2.4米,中宽2.15米,堍宽3.25米。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清康煕五十五年(1716年)募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募修。位于镇西北九里村,是苏州进同里的必经之地,也是同里古镇的重要入口。进驻同里的小股太平军,秋毫无犯,里人一夜修复此桥迎接大部队,并在桥面中心刻有“马上报喜”石……[详细]
  长春桥又名鱼行桥,跨漆字、洪字两圩,明成化初里人莫敬、周信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里人钱服周等募修。1997年政府出资重建,为单孔拱桥,跨度6米,矢2.5米,宽4米。……[详细]
  泰安桥跨秵、漆字圩。1997年建,钢筋水泥桥,石贴面,栋式单孔。桥跨度6米,宽2.8米,矢2米。此桥高度比周围桥低50厘米,这样便于车辆及行人过桥,但给游船带来不便,一年之中,有10天左右汛期难以行驶。桥两边有4根柱石,每根柱石雕有狮子。两边有石栏板护着。……[详细]
  升平桥跨秵稴、洪字两圩,初建无考,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里人项祥甫等募资重建。20世纪末曾两次重建为钢筋水泥桥,单孔,石贴面,桥跨度6米,矢2.5米,宽4.8米(其中间斜坡宽1.2米,两边是踏步,各宽1.8米,这样中间便于车辆行驶,两边便于人步行)。桥东西两边各有6根方形石柱,且有石栏板护防。桥两面有两副对联,东为“风清云淡升明月,浪静波平映玉盘”,西为“南抵……[详细]
  泰来桥跨冲字、秵两圩,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里人马而锡出银五十两,建木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徐焕易石重建,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2003年,镇政府出资,将东西两块石梁置换新石梁(东石梁于1983年秋断裂,由水泥代替,西石梁于2003年3月断裂),并对桥局部进行维修。该桥是同里镇中心体形最高大的一座石桥,单孔,桥台为青石,其余为花岗石砌置,东西两侧为木栏,此桥现已--主要通道,……[详细]
  东新桥位于新填地东端,跨东、成字两圩,在成字圩西北角,东距东溪桥半里许。该处一向无桥,仅有渡船往返。民国以后,成字圩西部工商业逐渐发展,电气公司、火油公司、电话电报局及米业工会等相继建立,架桥兴市势在必行。民国16年(1927年)兴业电气公司股东之一薛淦夫组办公益社,发起筹资倡捐建桥,桥址南端选在成字圩西北角岸边,北端选在新填地中段一杨姓染坊店后门的旷地处。桥为梯形松木梁式结构,桥梯两侧由两根上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