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旅游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

张官屯窑址
  张官屯窑址位于静海区陈官屯镇张官屯村南,年代为明代。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碗岗山窑址
  碗岗山窑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坦岐村后山。分布范围1200平方米。堆积层厚1-3米。产品主要有碗、洗、盘、盆、壶、碟,胎质细腻、坚硬。釉色以青绿、青黄为主,釉质润厚,晶莹透亮。产品以素面为主,部分刻画篦纹、弦纹、莲瓣纹和双鱼纹。另外有少量黑褐瓷,器形仅见罐、壶两类。窑具有圆筒形匣钵和矮足喇叭形垫具两式,外表明显保留窑汗。烧制时间为南宋至元代。…[详细]
横山周窑址
  横山周青瓷窑址位于云和县赤石乡张坝自然村北面约1公里的半山坡上,坐西朝东。该窑址是云和县人民政府1989年12月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理发掘出较为完整的窑址:窑床长53.5、宽2.1米;操作间长2.3米,面积5平方米,操作间前有一通风道;窑头和火塘保存完整、火塘呈半圆状;窑尾及排烟道完好;窑床成13—20度随山坡而建,窑床中部规则排列着7道匣钵,最多有7层;窑墙下部为泥砖错位叠砌共7层,上部为匣钵倒置叠成共3—5层,窑墙背部为2道匣钵,中间填入山泥;窑外两边的柱础整齐排列,每边有一排水沟。经清理发掘,已判定该窑群至少有7座窑床,其中一窑下窑,叠位高度为2.5米。经整理发现,出土的器物以碗为…[详细]
白洋垅窑址群
  白洋垅窑址群位于龙游县东华街道,年代为东汉。龙游县东华街道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潘里垄瓷窑址
  潘里垄瓷窑址位于庆元县竹口镇,年代为南宋。为浙江省境内以专烧黑釉瓷茶盏为主的窑址,其产品仿建窑风格明显,时代为南宋早期。潘里垄窑址的发掘窑具有M型匣钵、漏斗型匣钵、圆形垫饼、手捏垫柱、柱形垫圈等。…[详细]
竦口瓷窑址
  竦口瓷窑址位于歙县竦口村外,东临扬之水,北襟双竦水,窑址在两水汇合处的小山丘上,主要产青瓷,胎色乌黑或深蓝,产品主要为碗、盏、盘,亦有壶、盅等,釉色多系青灰,深浅不一,部分有碎裂纹。早期瓷釉呈酱储色。部分釉浸全身,部分釉不及圈脚。碗、盏多系正叠烧,以大套小,有多达十数个一叠者,用支钉分隔。支钉四至十三个不等。每叠用一匣钵,也有一器用一匣钵者。器式多样,大小不一。碗口径小的14厘米,大的19.5厘米;碗口有厚唇、五瓣葵花;碗内底有球面和太平底等多种形式。碟口径一般11一15厘米,高3.5一4厘米,平底折腹或双折腹。窑具除匣钵外,还有垫柱、墩子、窑砖等。该窑属龙窑,约存在于唐朝后期至北宋,以五代时…[详细]
大白山窑址
  大白山窑址位于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年代为宋。建德市新安江街道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坦窑址
  方坦窑址位于龙游县东华街道,年代为唐。龙游县东华街道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灶窑址
  汉灶窑址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年代为唐。根据《金华县志》记载:汉代婺州古窑址坐落在今雅畈汉灶村。至今在汉灶村还保存着很多婺州窑的遗址,更多的是留下很多有关婺州窑的传说,汉灶村处处都有婺州窑留下的璀璨文化。汉灶村建于西汉初,迄今为止已有2200多年,因闻名于世的婺州窑而得名。相传汉灶村古时有三十六座龙窑,遍布汉灶村的”钻龙山、堂楼山、窑山、三十六虎头山”上,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两座龙窑,至今还保存着古龙窑高高的窑口和隆起窑背。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磁村瓷窑址
  磁村古瓷窑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磁村村。年代为唐-元。2006年12月7日,磁村古瓷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磁村古瓷窑址共包括3处窑址:南北窑洼区,苹果园区和华严寺区。(1)南北窑洼区,在村东约0.5公里处,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在窑址北部发掘窑炉12座,采集了大量标本,按器型和釉色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黑釉为主,次为青釉、酱釉、茶叶末釉,釉色较纯正,器物主要有碗、盆、瓶等。中期以白釉为主,有少量青釉,并施护胎釉,白度不高。胎以红胎为主,灰胎次之,很少白胎。以白釉加绿点彩的装饰居多,大都施在碗的内壁近沿处。出土器物以碗最多…[详细]
吕步坑窑址
  吕步坑窑址年代为南朝至唐,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城西2公里处吕步坑村西侧社山的东北坡、西北坡上,紧临瓯江。1959年,文物部门对西北坡窑址进行了发掘,2001年又再次进行发掘,证明该窑从六朝晚期开始烧制,至唐末或五代停烧,主要器型包括盘口壶、罐、缸、执壶、钵、砚、碗等。2001年的发掘出土了一件多足砚,器型特殊、工艺精美,实属罕见。该窑采取明火叠烧这一早期的烧瓷方法,产品胎灰色,有深有浅,不太致密;釉层薄,呈黄绿色,不太透明,类似于天青色乳浊釉。早期产品比较粗糙,到了晚期时则釉色青亮,制作规整,显示出烧制技艺的不断提高。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碗泥岭窑址
  碗泥岭窑址(含碗泥岭窑址、公路边窑址)洪州窑是我国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现经考古发现全市有古窑遗址30余处,碗泥岭是其中之一。此窑址在铁路与石江乡镇相邻界的碗泥岭和水库周围,在阳夏坊下窑坑和钳石村枫树下一带有较高的龙窑包数座。地面瓷片堆积丰富,层厚四一五米,有青白釉和黑釉瓷两类,考古挖掘的器物有缸、缽、罐、碟和归依瓶等残件,为洪州窑晚期延续窑址,因而有“先有碗泥岭,后有景德镇”之说。现在的碗泥岭制陶场长期有效传承了洪州窑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采泥、踩泥、制坯拉坯,烧炼和上釉等工艺均属纯粹古老技艺,被称为“洪州窑的活化石”…[详细]
合掌山窑址
  合掌山窑址位于贵溪市龙虎山镇圩桂路南侧的山坡上,面积约900平方米。该窑址属明代民窑,龙窑顺坡而建,西高东低,呈坡状向西延伸。东面坡地上可见堆积物分布,地表采集有碗、杯、盏等残片,另有成叠的废品碗。器形厚重,制作粗糙,残面有明显的沙粒,无画坯工序,青绿或褐色釉延及底部。该窑址为上清区域在明代中后期农村手工工场的出现、窑场的技术分工以及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详细]
小金坞窑址
  小金坞窑址小金塢窑址,位于小金坞山坡上,南距牛氏岭窑址约0.5公里,前面为一片稻田。未曾清理发掘,也没有人为破坏,保存现状完好。根据地面调查,该窑址分布面积较大,窑业堆积较厚,所裸露的瓷片与牛氏岭窑址上的瓷器器型、釉色基本相同,装烧方法同出一辙,因此笔者推断它是唐代中、晚期古瓷窑遗址。现将地面裸露的典型器物简述如下:青釉碗:唇口,斜腹,腹内旋削痕迹明显,饼足,平底。釉色青黄,器外釉不及底。支钉叠烧。青釉盘:折沿,浅腹,圈足,釉色灰青,支钉叠烧。青釉壶:短流,鼓腹,流安在接近壶颈处的肩部,平底,釉色青黄,疑为茶、酒具。在兰田村万窑坞、牛氏岭和小金坞三处唐代窑址遗存中发现了不少的饮茶器具与制茶工具…[详细]
牛氏岭窑址
  牛氏岭窑址,位于牛氏岭山坡上,南距万窑坞窑址不足1公里,前面有一排枫树山林场平房宿舍。该窑址虽然未进行清理发掘,但可以从裸露于地面的瓷片及窑具看出,这里不仅窑址分布广,而且堆积厚,地表主要有唐代中、晚期青釉瓷,其釉色明亮,青中泛黄,具有明显的长沙窑、洪州窑青瓷特征。其碗、盘类制品均采用支钉叠烧法,装烧时,先以垫柱为底,再在碗类足壁上粘贴数颗支钉,继而将粘有支钉的碗坯平放在垫柱上,然后一件碗坯隔一层支钉地从下往上重叠成柱状后入窑焙烧,由于产品在窑中裸烧,故器物足壁和内心都留下支钉痕迹,其支钉数量一般有5~8颗,比五代支钉数量(9个以上)少些。而且,唐代支钉呈圆点状,五代支钉呈长条形。出土的器物底…[详细]
下界首青瓷窑址
  下界首青瓷窑址位于华埠镇下界首村东北300米·宋代·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2100平方米,堆积厚度不等。1982年2月发掘,生产器物主要有韩瓶,胎色灰青,釉层薄,色青绿。其次是碗,胎色红褐。窑床已毁。窑具仅见束腰形圆柱垫具和垫饼。…[详细]
大泉瓷窑址
  大泉瓷窑址位于泗水县金庄镇大泉村西,年代为隋、唐,类别为古遗址。2001年3月1日,大泉瓷窑址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殿脚下窑址
  殿脚下窑址位于吴兴区妙西镇潘村行政村殿脚下自然村,时代为唐,类别为古窑址。2011年3月,殿脚下窑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金宋代窑址
  上金宋代窑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中山村上金新街西北面200米的左江河岸。两个窑址均坐东向西,相距50米,总占地约500平方米。根据窑址的形状初断为龙窑,但窑址被毁严重,只剩土堆,窑址周边地标散落大量的陶瓷碎片,窑址东面约10米处堆积很厚的陶瓷碎片,主要碗、碟、灌等制品。窑址的发现对研究龙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宋窑有重要的价值。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阮家湾窑址
  阮家湾窑址位于顾家店镇天螺寺村四组,2011年入选宜昌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