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文羊岩
   又称文羊洞。在崇左县城东6.7公里,靠近左江南岸。 岩中有六洞府。洞中有洞,穿越7座山腹。岩内多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多彩多姿,琳琅满目。农家丰收时,宫灯高悬、游龙迎宾、寿星骑象、左江石塔、万寿灵芝、云雾山中、八仙过海、壮乡歌圩、通天洞等景点,形象逼真,令人赞赏。…[详细]
拉比亚岩洞
  简介 化石学家彼德·伦基在1834年发现这处岩洞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涵蕴的历史价值。专家学者已在洞内发现史前动物和人类化石,如“圣湖人”的头骨,证实了距今一万年前,该地区已有人类聚居。 岩洞内有多处天然厅堂,依其钟乳石的形成,而被命名为“新娘纱”、“瀑布”、“布帘”、“金字塔”、“耶稣降世图”、“塔钟”等。拉比亚岩洞内部凹深,使用人工照明突显出钟乳石的形成。 巴西巴西利亚…[详细]
慈云岩
  慈云岩在春湾中山公园内。该岩是阳春著名的古迹之一。从公园门口牌坊进园,便可见到其屹立于右前方,浑穆端庄,卓拨挺秀。岩前高台上建有慈云寺,寺中立“三圣”塑像。殿后崖壁上的石刻题字有20余帧,高低错落,大都是清朝中叶至民国时所刻。与铜石、崆峒两岩石刻同属阳春摩崖石刻艺术的珍宝。从寺左面的阁门进去,沿石阶上十多级,有一石窟叫观音阁,内有数尊观音塑像。从慈云岩末侧的磴道上去,可以直到100多米高的山顶。…[详细]
马头岩
  武夷山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北可至天心,南可达天游,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茶科所老所长的带领下,由于肉桂的亩产量高,政府又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鼓励种植肉桂,所以很多茶农砍去其它名丛而种上肉桂。马头岩区域内的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却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岩岗上开阔,夏季日照适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详细]
七峰岩
  位于皂头盆地端的丰溪河畔。有七座山峰拔地而起,主峰下有一岩洞,因七峰相围得名。岩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岩外七峰各异,曲径通幽,翠竹古树,遮天蔽日,可谓福洞天。明大学士郑以伟来此览胜,有“…丘壑川原,去往低迥,妙在一石补天”、“…风去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三千世界”等包刻石。植于宋时的铁树,1949年开花,至今枝挺叶茂,英姿勃发。青峰、绿水、奇岩、古树,构成玲珑一景,游人络绎不绝。…[详细]
阿垄沟岩画
  阿垄沟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南侧,海拔4370米。岩画发现地为古老的沟口洪积扇地貌,岩画刻在地表较大的石块上,石块多呈不规则状,一般都在岩石朝上的一面凿刻图像,画面面积多在1平方米以上。阿垄沟地点岩画为旷野露天的地面岩石岩画,共发现有20余组画面。岩画的制作方式与鲁日朗卡岩画基本一致,用尖利的工具在石面上敲琢出形象,其造型方式亦有用线条和通体敲琢的剪影式两种,以线造型的图像较少。…[详细]
流水岩
  流水岩距离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南面2.5公里处的流水岩,一股清泉从半山腰岩洞飞泻而下,形成宽6米、高35米的流水岩瀑布,冲击山下深潭,声响如雷,跳珠溅玉,凉气袭人。当年红七军驻扎河池时,万人军马饮水比较困难,-、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红七军指战员曾到流水岩取水,并沐浴纳凉,消去战火疲劳。流水岩成为红七军将士的生命之泉、红色革命之泉,每年到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参观的游客都慕名到流水岩游览。…[详细]
雀岩墩碑屋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西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东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海拔2820米…[详细]
斯洛伐克岩洞
  介绍  这里的岩洞大多为山石岩洞,少数为冰川岩洞。在奥切蒂那有极为罕见的文石洞,对公众开放的同类山洞,世界上只有3个。多拍辛斯基冰洞连同斯洛伐克喀斯特岩洞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清单。斯洛伐克拥有中欧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形。在斯洛伐克约有 1300处泉水。23个自然度假中心用水、泥和天气进行治疗。特色 斯洛伐克是洞穴探险的自然爱好者的好去处。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详细]
隐仙岩
  隐仙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在中国道教历史上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方士尹轨就在此修行。尹轨在道教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传说老子曾授他《道德五千言》。史书上说尹轨“既明天文星气,又精河图洛书,既能用丹药为人治病,又擅长烧炼金银”。隐仙岩实际上是一座石窟,高十一米,深十三米。由于历史上有许多高人在此修练,所以隐仙岩也曾一度名声远播,但现在岩洞内仅有五座石殿了。五座石殿的正殿里现存有两座石刻像,一座叫“太阳星君”,另一座叫“太阴星君”。石像背后都有两排神秘的文字。虽说在道教典籍中有自创的龙章凤文等,但这两排酷像“篆书”的文字如何读、代表着什么,至今还无人破解。在宋元之际,来武当山修…[详细]
朝头岩大雄宝殿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第四次反“围剿”会议会址——朝头岩大雄宝殿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建于宋代。占地面积196平方米,砖木结构。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此召开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紧急会议,会上作出了《关于执行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号召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196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女岩
  举世无双的天下绝景——仙女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龙虎山的自然景观仙女岩,却是华夏唯一、域外无双的奇中之奇!这一绝景,深藏于泸溪河畔的曲径幽处,坐南朝北,数十丈高,其形态逼真,自然平和,豪不忸怩作态,被称为“大地之母,万灵之源”。这一绝景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兼巧俏与敦厚于一身,踞万仞之上、俯忆兆生灵。山有绝景当为名山。龙虎山拥有此景而闻名,仙女岩又饱醮着龙虎山文化更平添了浓浓仙气。…[详细]
高山岩画
  高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濑江屯北面500米处的明江东南岸拐弯处。山有两峰突起,临江崖壁陡直峭立,北峰高300米,面江山壁东西长约250米;东峰高约200米,面江山壁南北长约170米。高山岩画绘制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共有岩画300多个,其中北峰有191个人像;东峰有人像41个,鼓10面,羊角钮钟一组。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林七星岩
  又叫栖霞洞、碧虚岩,在普陀山西侧山腰。这里原来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运动,河道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今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洞顶不断渗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内结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玉雪晶莹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该景区由散落在广阔湖区的七岩、八洞、五湖、六岗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见胜。景区内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它分南北两列,南列由东而西为阎风岩、玉屏岩、石室宕、天柱岩、仙掌岩等,唯阿坡岩独峙北部。两列之间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楼,东有星湖旅行社。石室岩早在几百年前就以风景幽奇而闻名全国,是星湖游览中心,为七星岩景…[详细]
濂江瑞迹岭岩画
  濂江瑞迹岭岩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九仙山瑞迹寺后岩壁上,朝向南偏东17度。岩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岩缝中渗出,岩画为人像图形,下为水波纹及溅起之水花,人上为云形图案,笔划粗犷、简练,原郊区文管会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曾复函疑为唐前祀雨图。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石刻历史较早,十分珍贵,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详细]
五龙岩
  介绍: 五龙岩又名灵应岩,在五龙峰迤东,石径崎岖,草木茂密。岩内有泉水,每遇天旱,山民祈祷如响答,也是唐代均州太守奉旨祈雨的地方。岩中有保存完好的石殿一座。 史书记载,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均州太守姚简前来此地祈雨,结果马上应验。唐太宗于是诏令在武当山修建五龙祠,从而揭开了皇室在武当山建观宇的序幕。武当山在中国历史地位的兴盛,可以说五龙岩功不可没。湖北十堰…[详细]
龟背岩
  阿尔山龟背岩是由龟背状熔岩构造,属结壳状熔岩流,是喷发的熔岩流表壳由于冷却收缩作用而形成不同方向的裂隙,呈网状,后期又有多期熔岩流沿裂隙充填,形成了相互交切,最终使平整的熔岩流表面呈不规则排列的多边形,形似龟背,所以叫“熔岩龟背构造”,这种地质构造在我国也是不多见的,火山专家称之火山中的“国宝”。阿尔山石塘的龟背构造至少有三个熔岩流单元存在。主要特征是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详细]
灵岩洞
  介 绍: 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灵岩的最右侧。一线天从洞后壁之外横贯而过。洞高7米,长宽各10数米,洞顶不与岩罅即一线天贯通,左洞壁也不与风通相接,它单独成穴,独具一格。相传葛仙曾祛妖于洞内,并创建灵岩庵于洞前,但早已废圮。后人在毗邻之风洞内镌有“首或妖岩”三字。灵岩洞的石隙中曾有岩水浸注,消莹碧绿,色如青玉,人称圣水井。今水源无存;福建武夷山…[详细]
含乐岩
  含乐岩含乐岩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脚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约10米,宽约100米,深约1公里,岩内有7洞,洞洞相通,岩内石笋林立,石幔成帘,奇峰异石,琳琅满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瑶池,有的如宝石龙灯,有的如八戒取亲。漫步穴内,如游仙宫,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县林光棣曾入穴游览,并新笔手书“含乐岩”三字于穴上,此岩因此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