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窟篇

  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详细]
  辽代洞山石窟庙:洞山庙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牛营子镇西北五公里,赤承公路24公里遮盖山山腰。洞山庙又称灵峰寺、遮盖山石窟,以在遮盖山腰有依山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金代又名“灵峰院佛洞”。据碑文所注,此庙建于辽代乾统二年(1102),于辽乾统三年(1103),金皇统三年(1143)、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年多次重修。洞山庙建于距山顶60米的石崖上,“背山而响溪,有道场”。是由西山院天台法师凿山穿石,前以成殿,后以环洞,凿成石窟古寺,由七个石洞组成: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环洞、老爷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以主洞和环洞为主。主洞与环洞洞口用石条砌成圆拱门。主洞门顶嵌有“灵峰寺”…[详细]
  介 绍 玛扎伯哈石窟位于阿克苏库车城东北30公里处的沙土原上。在维吾尔语中,“玛扎”是“坟”,“伯哈”是“园子”,合起来是坟园的意思,原来这个村确有一个大坟园。玛扎伯哈石窟的名称正是来自这个村名,因为两者的距离十分近,石窟就在村西南不到500米处的山坡上。 从地理位置上看,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克尔希村的东南,而森木塞姆石窟则位于克尔希村的西北,两个石窟隔克尔希村遥遥相望。在它们中间有一条通过克尔希村的马车道,路旁古树参天,这条车道一直走便可到达克孜求哈石窟。 目前的玛扎伯哈石窟已成为整个龟兹石窟群中最残破的一处。在己编号的44个洞窟,24号141号和42号窟已经全部塌坏,另外有9个窟因残破太甚,只…[详细]
  安干寺石窟位于太白镇平定川内距川口25公里龙王庙沟小河南岸,坐南向北, 由外廊和内窟组成,共有造像559尊,纪年铭文一方。外廊高3米,长8米,深3米,有方形廊柱2根,南壁正中辟长方形窟门。内窟高4,5米,宽4.8米,深4.6米,中有方形拱台1个,边长3.1米、高1米。外廊三壁与廊柱四面、内窟四壁均造佛、菩萨、罗汉像,排列整齐,群像密集。因长期风化,多数面目漫漶不清。窟门东框面上刻楷书题记一方:“华池寨主汉藩本门人马巡检李大夫先於阜昌口年自发虔心请到延长县青石匠王志瑛口夫为渊抚琪李打造石空(窟)佛像一堂内有菩萨南壁罗汉未了口李大夫男李世雄等请到僧德忍良朋住(主)持本院僧事请到王志瑛女孙冯佑等打造…[详细]
   石窟庵位于吐含山,是韩国典型的石窟寺庙。石窟庵是第24号国宝,其正式名称为石窟庵石窟。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一处以花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寺院。新罗(57 B.C.-A.D. 935)时期的751年(景德王742-765年在位)由金大城(700-774)开始建造,经24年后于774年 (惠恭王765-780在位)才完工。 据说石窟庵与佛国寺建于同一时期。高丽时期[新罗末期,0的朝鲜半岛重新统一后建立的王朝(918-1392) 的史书《三国遗事》中记载,金大城为了现世的父母而建造了佛国寺,又为了前世的父母建造了石窟庵。 石窟庵位于吐含山(海拔745米)东面的山峰,…[详细]
   介 绍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带。曾是佛门弟子在雨季修身养性、研读经书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国狩猎者无意间发现,阿旃陀石窟的风采再度蜚声于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画。雕刻分…[详细]
  张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城北的太白镇爵芦河支流平定川河西岸张沟门路旁石岩上。距县城一百一十五公里。根据铭文,此窟建造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二十年(公元四九一年至四九六年)。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上,岩高六米,长约十一米。全窟残存八个龛,共有造像三十一尊,其中四个龛保存较好,其余因自然和人为的伤损严重,造像漫漶,服饰不清。窟龛都是圆拱式,龛眉两端凤头反上,啄大而长,冠曲而丰,颈部片羽文,龛内均雕一佛二菩萨.佛面形方圆,两颊丰满,眉细而弯,鼻直,两眼直观,肩宽平,袒右肩,半披肩大衣,衣裙绕膝垂于台上,手作禅令印,结跏跌坐,菩萨分立于佛的两侧。此窟因早年被毁,现有遣像不多,保存亦不完整,但有开凿铭文,为石窟分期…[详细]
  保全寺石窟位于合水县东北太白镇葫芦河支流平定川马家老庄,距县城120公里。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保存较完整的13号龛的释迦并坐说法图,,雕刻精细,形象丰满,眉秀鼻直,面形方圆,表情喜悦,身着半披肩大衣, 内著僧碑,结跏跌坐,衣纹线条流畅,5号龛内雕主佛及两肋侍,工艺亦很精湛,主佛结跏跌幽,身著通肩大衣,衣纹用极细古而均匀的线条表现,富于律感,此例恰当,神态自若,堤造诣很高,极具代表性的佳作。…[详细]
  喀拉玉尔滚石窟喀拉玉尔滚石窟,[农一师五团喀拉玉尔滚村东南约5公里处·北朝—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开凿于喀拉玉尔滚山腰上。洞窟呈东西向排列,现已编号的洞窟4座。西面第1窟为纵券顶中心柱窟,主室宽3.25米,进深3米,高2米。中心柱宽0.93米,左右后三面有甬道。主室各壁残存白色涂层,墙上残留墨书汉文题记,漶漫不可辨识。其余的洞窟较小,无壁画痕迹,可能是禅窟河僧房。…[详细]
  福峰山,辽时称台香山,清为阿圭山,现俗称-洞山。福峰山位于头道营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打虎石旅游景区的一部分,由主峰望儿城、福峰山和石山三部分组成。山势雄伟,峰险洞奇,风光旖旎。福峰山高大挺拔,巍峨险峻,从东向西望去,整座山就像一只卧凤,头东尾西,恬静、安祥的爬卧着。福峰山山势有急有缓,从东南面可以直接攀援而上,其间怪石突兀,陡峰峭壁。东岭山口处,一巨型花岗岩石,上边分别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福峰山”三字,线条流畅,刀法简练,美观大方。在距山门不远的平台上,建有福峰山庙,香火盛极一时,只可惜毁于近代0,现只剩下庙的遗址。石山,位于福峰山东侧,山上有辽代开凿的五大石窟,巨石的上方为“佛爷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