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宿城万寿山石刻
  1938年5月至7月,日本侵略军为了实现徐州会战,侵占津浦路的计划,企图从连云港登陆。在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第六六七团、第六七二团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和游击第二纵队的配合下,多次打退了登陆日军,保卫了祖国山河。为了铭记抗日军队不畏-,勇敢战斗的英勇气概,他们在宿城万寿山的岩石上镌刻了“保我山河”、“保卫疆土、复兴中华”,以及记载战斗事迹的石刻多处。…[详细]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
  呼和浩特市天主教堂位于回民区伊斯兰风情街上。天主教堂以圣堂为主要建筑,其建筑风格呈典型的欧式罗马形制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呼和浩特市的佛教、伊斯兰教庙宇寺院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与之和谐相处,构成了呼和浩特市宗教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近现代外国宗教势力在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地区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5月,呼和浩特天主教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峪摩崖石刻
  河峪摩崖石刻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年代为东汉。高2米,宽1.5米,距地表0.65米。石刻以繁体隶书“汉”字为碑额,碑文自右至左共15行,每行约20字,全文约300字,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东汉时期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珍贵资料。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河峪摩崖石刻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石刻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0米。…[详细]
石刻照壁
  石刻照壁位于乐清市黄华镇殿后村。照壁通体石结构,高2.7米,阔2.47米。正面刻狮子衔剑,旁镌楷书“嘉庆廿二年(1817)冬月立”,及五律一首:“天遣灵狮下,追球过海东。身翻毛有色,目怒力无穷。声吼千山振,口呼一剑风。举头惊百兽,善化石屏中。”两侧刻联一副:“云开日镜球出色,水受风棱剑有声。”背面刻鲤鱼化龙,一鲤鱼作昂首跳跃状,生动逼真。…[详细]
董允故里石刻
  董允故里石刻,嵌于宽13.5米,高3.5米的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离地面高1.27米,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石刻宽2.42米,高0.53米,正文刻行楷“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九个大字,字径宽0.21米,高0.28米,题款模糊,难以辨认。此石刻对研究蜀汉人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叱石山摩崖石刻
  叱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新会市叱石山叱石寺内。有“一洗红尘”、“崖山并峙”、“山高水长”、“六根涤净”等等刻字,著名的“一洗红尘”是清咸丰年间新会双水人郑绩避兵乱时刻的,字大0.7米×0.7米,疏朗苍劲。“崖山并峙”是明末遗臣黄公辅匿于寺内扶持北燕太子反清时书写的,字大0.5米×0.5米。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怡亭铭摩崖石刻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迎送将士。每逢将士征战凯旋,孙权又总要在这块沙滩上举行散花…[详细]
琴高山摩崖石刻
  琴高山摩崖石刻位于泾县琴溪镇。琴高山又名狮子山,位于琴溪镇琴溪村境内,北东走向,琴溪河自东向西环绕山体流淌。相传汉处士琴高曾在此山炼丹,后得道成仙,“控鲤升天”,山因此而得名。唐宋以来名流学者游踪不绝,并留下众多诗篇或题刻。摩崖石刻位于琴高山西北部的悬崖峭壁上,共有自唐至清的历代石刻25方,其中字迹清晰可辨者尚有13方。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滨,又名琴高峰,旧时亦称琴高台。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鲤升天”.此山此水也就因是而得名。清代赵青藜作《琴高曲》云:“泾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开玲珑,道是琴高--处,丹成御鲤培天风”。其山独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狮,故本地人亦称…[详细]
鸣凤山摩崖石刻
  鸣凤山摩崖石刻位于远安县鸣凤镇凤山村。明、清代石刻。共10余处摩崖石刻,散落鸣凤山间。多数摩崖石刻文字镌刻于红砂质山体上。重要的石刻有刑部苏爷爷遗鞋处、沮江赤壁、仪明岗、“鸾凤常鸣甲寅暮春邑人简而可题”、龟蛇二将、华真洞、指路碑,飞岑叠翠。玉台流霞、寿、麈寰蓬岛、多子岩、观音帽、白云深处等14处。该石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小新寨摩崖石刻
  小新寨摩崖石刻位于丘北县新店乡大路边村民委小新寨村半边寺右50米处石崖上。摩崖石刻距地面1.5米高,青石质,。碑体长方形,方首,碑身高1.32米,宽0.7米。碑文27行,计980字,楷书。碑额横刻“半边寺石刻大佰户云居茶庵碑记”。碑文叙述“康熙三十二年(1693)弥勒-人马连田赎卖田契文,勒石碑记。此碑对研究当时土地私有制具有参考价值。…[详细]
郭寨观音石刻造像
  位于县城东3公里的孟岗乡郭寨村中,1986 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共有11尊,计有观音、罗汉、关羽、周仓、关平、土地、财神等。其中观音造像,骑一怪兽、面容慈祥、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精细,细条流畅,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刻艺术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造像北部有“万历四十年七月初一立”字样。…[详细]
流澜摩崖石刻
  流澜摩崖石刻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蒙圩镇流澜村南约20米处的郁江江边保护范围:以石刻为中心,沿河岸长100米从河中岩石至岸上30米的范围内为保护范围。建控地带:以石刻为中心沿河岸长100米,从河中岩石至岸上30米的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桂平市人民- 浔政布[1996]8号…[详细]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丕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摩崖大佛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大佛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包括北魏石兽,唐代“大山铭”、千佛洞石窟、王阳明的《大任山诗》等。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01年6月,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皇封庙龙柱石刻
  皇封庙位于海口村村口,距县城约17公里东临象山港尾的铁江,南临集义堡、西为前金、詹家等村,北接西店邵家。甬临线紧贴庙西而过。庙坐西朝东。 庙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八年重建,内供奉化宋大将曹彬,现大殿建筑为这时的建筑,龙柱为大殿的桥柱,共4根,系太学生邬韶捐赠,造型生动,工艺精美,气势雄厚,系我县唯一一处的石雕龙柱。…[详细]
杨景思墓前石刻
  杨景思墓前石刻位于宁海县黄坛镇白沙山西侧,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景思系宋绍兴元年(1131)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封临海开国男。墓前有石马及文武翁仲各二,雕刻粗犷,形象逼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相传杨家在南宋为朝廷显贵,元兵入侵时举家逃之,后代迁回故里。墓湮没,后由杨氏后人重筑。…[详细]
大麦岭摩崖题记
  《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苏东坡题记原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麦岭东麓,已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简介:位于大麦岭东麓,系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与王瑜、杨杰、张寿同游天竺过麦岭时所题。摩崖高1.38米,长1.84米,字径0.1米,阴刻,正书,文右行,楷书。…[详细]
“绿岑仙谷”石刻
  “绿岑仙谷”石刻位于县城北里许绿岑山麓坳口。坳田右侧有一天然平板石壁,横直宽阔数十米,石壁上镌刻“绿岑仙谷”四个古篆体大字,每字径高4.6米,宽3.13米,笔画宽0.26米,笔迹深度0.15米,每字面积为14.4平方米,系安定土司后裔潘逸仙手笔。民国12年潘以500两银子请匠人镌刻,石刻完好无损。…[详细]
双塔摩崖石刻
  双塔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双塔镇福全村和尚帽山南坡,山崖上镌刻着17尊大小不同,造型优美的佛像。最大的高75厘米,最小的高25厘米。佛像姿态各异,有的头戴袈裟,微向后仰;有的秃顶,面目丰满;有的耳大如扇,凝目默思;有的手势平缓,神态严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石刻艺术,是寻古探幽,观光旅游的最佳胜地。…[详细]
似马山摩崖石刻
  似马山摩崖石刻位于红安县,刻于明代,为当地人耿定向,周思久等人的墨迹。耿定向,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晚年归乡;周思久亦为嘉靖朝进士,官至琼州太守。石刻共4题,计有“驾风鞭霆”“枕石栖云”“吼狮”“天马行空”。该石刻字体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笔迹遒劲有力,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第五批)…[详细]
邦况石刻浮雕
  邦况石刻浮雕此石刻浮雕发现于邦丙乡邦况村委会驻地,现遗存三块,图案主题各不相同,据当地老人介绍,此地原为佛教圣地,建有一大寺庙,约有几百年历史,此石刻就是该寺庙的建筑装饰材料,石刻原本遗存不少,后因10年“文革”浩劫遭受严重破坏而大部分被遗失。现存三块石刻虽经沧桑变迁,数经风雨,但仍不显斑驳,清晰如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