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墓篇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懿德太子墓壁画的绘制者文献中未有记载。方丹和吴同皆认为此人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之杨跫,是一位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画家。巫鸿则认为李思训直接参与和影响了懿德太子墓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详细]
庄昶墓
  庄昶墓 [浦口区珍珠泉风景区定山寺遗址后·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庄昶(1437-1499)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浦口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后授翰林院玦泡。明成化三年,庄昶因反对皇帝朱见深-元宵节大张灯火,不仅不写青词进赋,反而上呈《培养圣德疏》,疏中写到:“……今烟火之举,恐非尧舜之道,烟火之诗,恐吓非仁义之言……省此冗费以活流离困苦之民、赏征伐劳役之士,则干戈可息,灾异可消,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宾服”。因言事得罪宪宗,被贬官,时称“翰林四谏”。后隐居定山30年,在珍珠泉附近修筑“定山草堂”、“天峰阁”、“半云亭”等建筑,又在草堂周围建了“双泉桥”(珍珠泉、卓锡泉汇合处…[详细]
藏王墓群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导游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详细]
双乳山汉墓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西南15公里的归德镇双乳山山顶上,它是一座诸侯王墓。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个墓的主人是西汉武帝末年时期的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双乳山汉墓是一座大型石圹(kuang)木椁墓,依山凿石开圹。汉代竖穴木椁(guo)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坑,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椁室的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sun)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的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椁室之外,填土也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用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地设有排水设施。而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响区内,墓道为相当普遍的墓葬设施之一,可能为…[详细]
谭嗣同祠
  谭嗣同祠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二栋一亭的旧式祠宇建筑。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牌楼式)、庭院、前厅、过亭、后厅等建筑。前门墙面凸出四砖柱。明间设券门,两扇大门拼钉几何图案竹片,上部女儿墙由两端向中收缩成三角形西式状,下部现左右镶嵌祁阳石标志、说明牌两块,祠门额上嵌“谭烈士专祠”汉白玉石碑,阴刻楷书金饰。经庭院拾三级台阶进入中厅,前檐饰卷棚,几何图案挂落与格门,厅内立花岗石方柱6根,上部抬梁式构架,前部饰卷棚设月梁,满置楼栿楼板,正上方悬挂梁启超先生题写的“民国先觉”牌匾,匾下原(1983年)挂谭嗣同油画遗像,…[详细]
踏实墓群
  踏实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镇政府东南7千米处的戈壁滩上。 1944年发现,1987、1989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调查。199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一号大墓。1997年、2005年安西博物馆对被盗的二、三号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群分东、西两个墓区。东墓区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有砾岩洞室墓225座,其中大型墓8座,集中于墓群西部。位于墓群中部的一号大墓,俗称“四个墩子”,其地面遗迹有茔圈、神道、墓阙、封土等。茔圈的围墙基本呈方形,东西131米,南北长128米,高1.3米;神道也是用砂砾堆积成梁,长234.2米,宽18米;有墓阙4座,分别位于神道南北端的东西两侧。其中神道北端东侧单…[详细]
铁岭墓地
  铁岭墓地位于新郑市城区西北2.5公里的双洎河北岸,新村镇吴庄大队铁岭村自然村与冯庄自然村周围。大致呈方形,北部稍宽,南部稍窄,面积近四十万平方米。估计铁岭墓地的墓葬总数在万余座左右。2006年7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铁岭墓地进行发掘,开探方66个,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清理龙山、西周、唐代灰坑46个、西周房址5座、西周陶窑1座、东周墓葬301座、唐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4座、汉代水井1口,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出土各时代完整陶器400余件、铜器60余件、铁器30余件、水晶环5件、玉器100余件(片)、海贝400余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M80椁内棺外保存有大面积的荒帷痕迹。郑州市文物考古研…[详细]
齐圪挞汉墓
  齐圪挞汉墓:齐圪挞汉墓位于齐圪址村北200米处(南赵扶排干渠北),由大小两座土丘和一块高地(居土丘西)组成,为东西向平列,旧时,当地称“三连山”。该墓葬西高地,原为土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渠时铲平。1966年曾出土百余斤汉五铢钱币。墓葬中间土丘最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高出地表6米。民国以前建有玉皇阁。阁上有铁钟,上铸有“隆庆六年小商屯村”字样(小屯村即齐圪址村古称,今大尚屯镇为大商屯)。庙供铁铸“慈航道人”神像,为侵华日军所毁炼铁。东侧土丘略小,面积约300余平方米,旧有娘娘庙,与玉皇阁一同毁于抗日战争。齐圪趑汉墓发现于1970年,时村民在大土丘上挖战备防空洞,于土丘西侧底部发现大型砖砌古…[详细]
华阳革命烈士公墓
  华阳,地处浙闽交界的革命老区。1934年至1937年间,华阳人民在红军闽东游击队、独立团(即红军七军团挺进师)直接领导下,与敌展开了浴血斗争。其中,当地畲民李圣夫、李招弥等受当时在福建一带活动的闽东游击队影响,最先接受党的教育,并相继加入地下党,于1934年秋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华阳牛角湾开展地下活动,并先后吸收了李先滚、李先静、廖国怀、廖国秉、廖宝务、李招乳、李学通等二十多人参加红军,1936年春推荐李先滚参加独立团,从此,在华阳地区便有了一个红军的小组织。此后,到解放为止,华阳地区的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里,先后有30人烈士光荣献身。 华阳革命烈士公墓,位于苍南县观美镇华阳旗竿岗老鼠山。19…[详细]
天津东滩头东汉墓群
   位于东滩头村东150米处。1982年发现后,进行3次挖掘,共清理出砖砌回廊墓、多室墓、单耳墓等3种形式的砖室墓座。 回廊墓规模宏大,形式特殊,南北长39.7米,东西宽15.4米,由4条墓道22个墓室和徼道(是庄园卫士巡警的道路。《汉书》载:“龟兹王数来朝贺,归其国,汉官室,作徼道,周卫出入。”)等建筑组成。墓前3条墓道,中间墓道长10.4米,墓后1条墓道长7米。墓室有前、中、主、后4室和耳室,中间1条南通墓室,连接前后墓道。墓室的券门正中多墨书题记,前室方形,边长2米,南连甬道,北接中室,东西两侧开券门通徼道。中室方形,边长2.4米,壁用花纹砖平铺交错砌成,地面铺素面大砖。东壁砌两个券门通向…[详细]
顾宪成墓
  顾宪成墓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春光社区老湾里西首,锡虞路北,尤沈路西。根据记载,宪成墓坐东朝西,东面头枕吼山,西面足朝芙蓉山,北面临北兴塘大河,南面有梵宫祗陀寺,流入北塘河的板桥港横卧墓前。墓地清代曾经过修缮,最西端的入口处,有一对四棱方形石望柱。其后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后为神道,神道两旁分立青石质石像生,石羊2、石虎2、石马2、石翁仲4(右武2、左文2)。1983年,江苏省文管会拨款修复,于1985年9月完工。将石虎重置神道两侧,并复建台阶、罗城、宝顶,补刻墓碑,另有其他石刻残件陈列。1988年6月,“顾宪成墓”被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详细]
王曰高墓
  王曰高墓在信发街道北八里庄村西南半里处。整个墓地占地十余亩,遍植松柏等树。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3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所取之后出任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声望渐高。后燕齐江淮地震,王及时上 书,请免征放赈。1649年任兵科右给事中。曾上 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后任礼科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此后,又多次上疏,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贫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详细]
贺学文烈士墓
  贺学文烈士墓位于松木坪镇江家湾村一组。该墓地现为宜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形墓冢,9层条石砌冢壁,递减至尾端呈两排,正后部以水泥浆砌单圆形,冢北、西面以水泥浆砌石块以为围栏,冢径6米,高2.1米,围栏径7.9米。冢壁正前下端立一正方形香炉,小条石档门,内铺细沙以插香之用。冢正前1米处立碑两通,仿门楼式单檐结构,正脊鸱吻,中火炬状宝刹,正视面饰浮雕画龙凤图案,檐部四面水,四角飞檐,整石雕刻筒瓦状,碑一为贺学文烈士墓,两侧阴刻孝子贤孙名录,两侧墙内饰浅浮雕盘龙纹,外侧饰花卉纹,碑前档板饰菱形内卷云纹。一通为向母晏孺人墓,顶饰浮雕状人物图案,侧墙内卫浮雕龙纹,外饰花卉纹,碑前为青条石砌为拜台,拜台前…[详细]
天镇县汉墓群
  天镇县汉墓群天镇县汉墓群是沙梁坡汉墓群,有汉墓41冢,原来是天镇县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在县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称谎粮堆。1973年洪水冲出一冢,为东汉墓,有草叶纹铜镜等。1989年修筑国防公路天(镇)走(马驿)路,途经挖掘三冢,最大一冢为东汉郡守级官职墓葬。出土剑、六博等文物,都归入雁北文管所。东汉礼制,官职品位越高,封冢越高大。如此集中这么多封冢,是汉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是开疆拓地将校伤亡的印证。这些将士血洒疆场,连马革裹尸回葬家乡都办不到,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沿沙梁坡汉墓,再往南还有杨家庄与古城交界处一处汉墓葬群。张西…[详细]
费迪南得二世陵墓
  景区门票: 成人4欧元,儿童3欧元。 开放时间: 5至10月10:00~12:00、13:00~16:00;11至4月10:30~12:00、13:30~15:00。 在格拉茨,有几座经典的建筑被并称为“格拉茨的王冠”,其中包括大教堂Cathedral、自由广场中心城堡Burg、格拉茨大学、神学院Seminary等,但其中最精美、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格拉茨悠久历史和古城特色的还要算是著名的费迪南得二世陵墓(Mausoleum of Ferdinand II)。 1614年,费迪南得二世命令他的意大利宫廷画家和建筑师为其设计陵寝和圣凯瑟琳教堂,其陵墓也被视作是17世纪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陵墓…[详细]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隋电白谯国夫人冼氏墓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山兜村。墓城为南北向,东西宽123米、南北长110米,总面积为13530平方米,四周残墙用沙土打夯而成。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已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山兜娘娘庙后,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又载:“山兜冼夫人墓,四周短垣,颓为高土,人曰鬼子城,乃当日墓城之地也。”记载与此符合。在墓城内散布有唐代布纹瓦碎片,莲花瓦当、圈足碗,覆莲状石础和龟形的石质碑座。在墓碑前50米处,建有一座砖木…[详细]
罗哲烈士墓
  罗哲烈士墓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社区。墓冢朝西偏南,三沙土筑成,底径2.3米,堆高0.5米,墓围上方竖汉白玉石碑3块,边框与碑顶饰花岗岩,总高2米。正中墓碑阴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罗哲烈士之墓”,两旁为墓志,记载烈士生平事迹。罗哲,字以恒,马家河打板塘人,早期中共党员。1902年9月16日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考取长沙高等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成长为-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由此和毛泽东相交。1922年,罗哲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学校。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在“三一八”惨案中,罗哲为掩护同伴身负重伤。之后,他得知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6…[详细]
纪信墓及碑刻
  纪信墓及碑刻位于郑州市西北26公里古荥镇纪公庙村。墓门朝东,地面现存圆冢高9米,周长约120米。有两个小方亭形四阿顶式单层汉阙。1980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过考古发掘。该墓系用300多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分两主室和耳室。墓室外圹长9米,宽4.5米,虽经多次盗掘,仍出土铜器、铁器、玉器、陶器和车马饰等300余件,现藏于市博物馆。纪信(?~前204),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史载,汉王三年,刘邦屯兵荥阳,项羽率兵围攻,汉军-。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带数十骑从西门遁走成皋。项羽怒焚纪信,葬残骸于此。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敕封纪信为灵佑侯、郑州城隍爷,建庙于州置东1.5公里处。后人为了表…[详细]
邓双崖墓群
  大云山崖墓群,是于2013年在四川成都市新津县发掘的一处崖墓墓葬群,位于四川新津县邓双镇大云山,有崖墓600多座,分布于两座土山上。年代大约在东汉,墓葬内发掘出大量的陶制器皿。2013年,当地文物部门清理挖掘出了一些陶棺、石棺以及众多造型各异的陶俑。这些墓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大云山崖墓分布在两座山上,崖墓分布密集,从山顶到山脚呈上、中、下三层分布。其中较高的一座山,坡度较大,垂直高度约六七十米。在其朝西的一面,山形成波浪形起伏,超过370座崖墓密集地分布在这一侧。与这座山隔着一条小水沟,一座圆形的小山,通体被大大小小的崖墓环绕,上下大致可以分为五层,整座山就像是一个圆锥形的蜂…[详细]
粤军阵亡将士墓
  粤军阵亡将士墓该墓在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公园内西侧湖畔。1912年1月,张勋在袁世凯授意下,从徐州南下,妄图推翻孙中山先生的临时政府。孙中山派出姚雨平、柏文蔚指挥粤军北伐,首捷固镇,再攻宿城,攻占徐州。粤军北伐告胜,不仅保卫了辛亥革命政权,而且促使了宣统皇帝的退位,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3月,为纪念粤军北伐阵亡将士,姚雨平将烈士遗骸运回南京安葬。抗日战争中墓毁,1948年重修时,将分散安葬的6l位烈士墓冢,连同同在北伐战争前制造-而牺牲的前-营营长合葬成一个大墓。1966年夏墓又遭破坏,1979年再行重修。墓冢为花岗石砌成,上呈半球形,底边仿须弥座式,直径4米,高约2.6米。墓后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