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庙宇篇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位于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毛泽东曾两次来到安化县城梅城。1917年,他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利用暑假,和同学萧子升以游学的形式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四县(按行走线路)。1925年,毛泽东经宁乡黄材至梅城,在梅城文庙召集当时中共安化地下党领导人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开会,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在农村发展党组织,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他在会上强调:“目前农民运动的中心,就是要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和组织起来,要组织贫农、雇农中最觉悟的分子,没收地主、土豪劣绅的财产,要组织梭镖队准备配合北伐军作战,打开工作局面。”散会后,毛泽东就寓居此房。毛泽东还到安化甲种师范学校,走…[详细]
西大庙
  西大庙坐落在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本称天后行宫。在其旧址上2001年重新修建庙宇建筑,所用建筑材料为现代材料。 营口市内最早的庙宇是龙王庙,西大庙是在龙王庙的旧址上修建的,清雍正四年(1726)重修碑有确切记载。此后又有几次重修,192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进行最后一次修缮,直至1986年营口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从渔市办事处接管并迁出涂剂厂,对仅存三间大殿和一间配殿进行了修复。1996年,根据市政府决定,移交给市佛教协会管理。原西大庙供奉天后娘娘,所以庙宇以海神娘娘殿为主体,前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座角门。主殿为三楹,硬山式,左右各为三楹配殿,左配殿主祀药王,右配殿主祀龙王。东西廊还各有…[详细]
东地大庙
  东地大庙东地大庙位于奇台县城东北约二十公里的西地镇东地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古有东地河贯穿其中,四座古庙坐北向南,毗连相建,外有土墙环绕四周,院内古木森森,一派庄重肃穆气象,由东而西依次为城隍庙、关帝庙、娘娘庙、圣武宫。嘉庆、道光年间东地大庙扩建,新建武圣宫、圣贤殿、戏楼等。同治四年(1865)因白彦虎作乱,庙宇毁于战火之中,只有关帝庙得以幸存。光绪十八年(1892)当地百姓捐资重修娘娘庙、城隍庙等。四庙之中,以城隍庙最古,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庚寅即公元1790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庙内有泥塑及劝人向善的大型壁画。娘娘庙位于关帝庙西侧,彩梁画栋,气宇不凡,彩绘木制窗格把正殿与外殿一分…[详细]
资中武庙
  资中武庙又称关公祀祠。属资中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资中县城北门外重龙山南麓,距文庙仅100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同治四年(1873)扩建。原名关公庙,后又曾名关帝庙。占地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结构布局仿文庙。玻璃盖顶,彩瓦红墙,气势雄伟。现存七星门、东西两厢朝贡殿,钟楼、鼓楼、关圣殿、启圣宫、三义祠等12处建筑,尤以关圣殿最为壮观。1921年为纪念岳飞,于关圣殿左侧增建武星殿,绿色琉璃瓦与文庙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武庙左侧有始建于宋代的东岳庙。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11月25日夜,鄂军革命党人统领陈镇藩曾在此-誓约,商讨捕杀端方事宜。保护范围:东至武庙广…[详细]
新安文庙
  新安文庙位于新安县老城东大街87号,建筑面积1124平方米,占地面积1124平方米。早期的文庙比较低矮,很不显眼,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邱峨重修,墙柱增高二尺,加柱础十八个,殿前修了月台,使大殿更加雄伟,现整体结构仍为清代结构保存仍为清代乾隆年间的样式。最早临街有牌坊等附属建筑多处,是除县衙以外古城中最为壮观雄伟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大成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店内墙柱高4米,该殿为四面起坡,面覆灰色筒瓦及琉璃瓦。挑檐,檐下斗拱结构,歇山式建筑。该庙原为学宫,嘉靖九年改曰“文庙”,明朝嘉靖44年(公元1530年)知县王训重修,万历15年、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多…[详细]
迦梨女神庙
  迦梨女神庙位于印度加尔各答市郊胡格利河(Hooghly River)东部河畔,由印度著名慈善家和迦梨女神信徒拉尼•拉什莫尼(Rani Rashmoni)建于1855年。神庙整体采用孟加拉式建筑风格,建造优雅,宏伟大方,犹如一幅图画。庙内有9座尖塔,在尖塔附近还围绕着一座庭院,院内苍松翠柏,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是加尔各答最著名的神庙之一。迦梨女神庙是一个印度教神庙,庙内供奉着迦梨女神。迦梨女神为印度教的一个重要女神,传统上她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是威力强大的降魔相。由于湿婆的称号迦罗(Kāla)有时间的含义,迦梨一词也可解释为时间,故中文翻译为时母。在后期的信仰体系中,…[详细]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
  徐沟城隍庙与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城隍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初被水淹没,景泰年间(1450-1456)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除戏台外,建筑又被火焚后再建。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戏台(下为山门)、大殿和寝宫,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等。戏台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称栖云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71平方米。下为山门三间,中辟通道,上部平面呈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前台勾连搭卷棚顶一间。文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占地面积约4600…[详细]
梁王庙
  梁王庙位于定陶县城东3公里的东王店乡贾楼村西北150米处,是为纪念彭越而建造的。彭越(?——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巨野南部)人。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彭越也聚众起义,在巨野、定陶一带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投人-秦朝残暴统治的斗争。初事项羽,反秦助楚。楚汉战争时,他率三万余众归附刘邦。曾屡断项羽粮道。公元前202年,彭越出兵击楚,与诸军会聚垓下,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封为梁王,建都定陶。公元前196年,以阴谋发动叛乱之罪名,被吕后杀害,并夷灭宗族。彭姓改姓祝。为威吓其他王侯,将彭越尸体剁成碎块,煮成肉羹,分给各地王侯,以此镇压各地王侯的-,巩固其统治。吕后为迷惑人…[详细]
大埔文武庙
  大埔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现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庙宇。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庙标志大埔市集的形成。大埔文武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四周建有围墙以保持环境清静,庙宇的入口以青砖和磨光花岗石块筑成,两道侧墙及屋脊均有灰泥悬饰,屋顶边缘的檐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筑物的特色。中庭两侧共有八个厢房,入口两侧的厢房,曾是乡绅旅客途经大埔时度宿的地方。大埔文武庙采用对称布局,门额:“文武二帝庙”,木联:“文昭日月;武镇山河。”内有光绪廿八年(1902年)铸造香炉。中轴两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正门入口,走进庙的正门后,可看见…[详细]
明月关庙
  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宇安村,有一座明月关庙,2005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四川省级保护文物。明月关庙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由戏楼、正殿、两侧书楼组成,坐西北朝东南,呈四合院布局。戏楼: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七柱,面阔22.3米,进深9.5米,通高8.2米,檐高5.8米,老檐柱高6.3米,柱径0.31米,素面台基高0.4米。正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五柱,面阔原为五间,现实存4间15.25米,进深4间10米,通高7.4米。檐高4.1米,老檐柱高4.6米,柱径0.43米,…[详细]
东逯寨三皇庙
  东逯寨三皇庙位于五龙口镇东逯寨村北2.5公里太行山支脉凤凰岭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东西18.4米,南北17.5米。 现有三皇殿、广生殿、山门、照壁等。三皇殿为主体建筑,为明代单檐歇山式筒拱券仿木结构无梁殿砖石建筑。前檐平板枋雕云龙、凤凰、云纹、人物、禽兽等图案。东西稍间平板枋上雕刻“拉弓射猎”、“持叉捕鱼”等生活场面,拱眼壁板间雕刻观音、八仙、莲花等,檐下为砖制五踩斗拱。广生殿为硬山筒拱券无梁殿砖石建筑。整个庙寺均就地取材,以凤凰岭附近褐色砂石建筑。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崇祯十年(1637年)重修三皇殿。省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杨焕成先生对这座很重要的明代道教…[详细]
中江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或圣庙,是供奉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庙座落在县城下南街,占地一公顷有余。东西宽50.2米,南:比长212.46米,臼红墙围护。由万仞宫墙,东西石坊,棂星门、天池,泮池,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藏经阁,钟鼓楼等部分构成一个结构完整、宏伟典雅,古4;1、庄严的建筑群。院内遍植柏树,株株高大的古柏挺然屹立,浓荫盖地。二三十年前,每当夕阳西下,暮霭降临时,庙内常有成百上千只乌鸦、白鹭,在晚霞余晖中鸣噪归巢,为中江县城一大奇观。中江文庙始建于何时现已无史可考。据康熙县志载:古文庙早已荒废,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酒正兼中江县令宇文峒主持重修文庙。此后历代多次修…[详细]
关村炎帝庙
  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进出口居中。中轴线上的建筑有:院门(新建)、大殿;院东侧是东厢房,西侧是鲁班殿及西厢房。大殿为元代遗构,其它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总体占地面积约1445.22平方米,大殿占地面积152.88平方米。正殿砖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有脊刹和吻兽;施三踩斗栱,出云形耍头;明间与次间各施补间斗栱一朵;檐柱上有龙形彩绘。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多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七间,东、西耳殿各三间,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建筑。炎帝庙大殿平面近似方形。柱身有收分,柱头有卷杀,阑额普拍枋呈“T”型结构,椽…[详细]
梅城武庙
  梅城文庙武庙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此为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之一。清乾隆十二年(1748),邑人邓天人等重建孔庙,并增建明伦堂、考棚等。清嘉庆八年(1803)在孔庙内开办崇文书院,清末改为学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饶谦等移建武庙于现址。孔庙占地3100平方米,由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南北两厢房组成。照壁正中有“瀛州”、“龙门”两石刻,泮池长23.7米,宽11米。棂星门两侧有90厘米高的石狮。大成门面阔7间,小青瓦屋面。前为青石铺地的天井,两侧有厢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阔20.2米,进深14.5米,占地260平方米,三星宝珠压顶,盖琉璃瓦、戗脊饰飞禽走兽…[详细]
玉石关帝庙
  延津县城内西教场(陈玉成殉难遗址)原有一座玉石关帝庙,又名“山西驿馆”。据当地长老去:此庙系太原知府周计百所建。当年,该庙有大殿和配殿二十余间,僧侣三十多人,每日香烟缭绕、晨钟暮鼓、往来善男信女不断。据传,延津才子周计百在太原任知府十载;为官清正廉明,山西百姓敬其如若父母。一天有兄弟二人在分家产时,为一尊玉石关帝塑像发生争执。条件是谁出二两银子归谁,但又都不愿意出,官司一直打到知府大堂。周计百见那玉石关帝虽高不过盈尺,但却精工细雕,小巧玲珑。看后竞爱不释手。又见兄弟二人衣着破旧,家境贫寒,便命人取出自己的俸银二十两,分于二人,留下关帝塑像。计佰性情峭直,为官多年仍两袖清风,告老还乡时,声言不带…[详细]
下梅岭庙
  下梅林庙是慈溪历史上抗击外寇入侵的重要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浙江沿海屡遭倭寇侵犯,龙山雁门一带受害尤甚。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宁绍参将衔率兵赴龙山城,会同阮鹗、俞大猷、卢镗等多次与倭寇在金家岙、雁门岭、王家团、邱家洋、龙山所一线鏖战,杀得倭寇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当地百姓重获安宁之日。人们为了报恩载德,在他们浴血奋战之地,建上梅林庙、下梅林庙,并塑像祭祀。 上梅林庙早年已毁,下梅林庙位于龙山镇邱王村境内的石坛山南麓,苦战岭(因明代在此抗倭苦战而得名)下。据《镇海县志》记载:“明嘉靖间,少保胡宗宪率总兵戚继光平倭到此,里人德之建庙,即以公字梅林颜其额。”庙内附祀戚继光。据传,胡宗宪未曾亲临疆场…[详细]
昭化城隍庙
  【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人们心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城隍为自然神,专门管理阴间的亡魂,古代城隍为城市的保护神,因此凡有城池的地方,就必建有城隍庙。 昭化古城的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历史上因战乱或年久失修,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最后一次毁于文革。现在这座城隍庙为原样复建。复建的城隍庙有两堂两庑,四…[详细]
平遥财神庙
  财神庙是在城隍庙里面的一个景点平遥古城的城隍庙内,西边有一座财神庙,这是一座独特的庙堂,山门是一座倒座的青砖两层戏台,进口是半坡蓝绿筒瓦单飞檐硬山顶的垂花门,出口是青砖拱门,拱门上就是戏台台面。钻出拱门回头看,戏台的台面四围有雕花围栏,粉彩斗拱,雕花横额枋,单飞檐蓝绿相间琉璃瓦,抱厦歇山顶,戏台的台口上悬挂着“龢聲鳴世”牌匾,台前的檐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上联是:板鼓铿锵敲醒富贵黄粱梦,下联是:琴丝婉转飞上神仙白玉楼。在戏台的东西两侧,是五开间的二层看台,说是看台,并不十分准确。六根朱红通透檐柱,单飞檐单面坡的悬山顶,二层看台上有雕花护栏,象“包厢”一样,所以也可以叫观戏楼。财神庙的戏台比城隍…[详细]
马巷忠义庙
  马巷建厅后,按清廷礼典,地方官朔望必须到城隍庙、文武庙(文庙已废,近拟再修)祭拜。因此这些神庙应运而建。马巷忠义庙位于旧鱼街(今朱王公路横街头),坐西面东,为一进一拜亭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奉祀武圣人关羽。该庙保存良好,在“文革”初破“四旧”运动中,竟也因群众保护而幸存。神庙经多次修葺,美仑美奂,古色古香。每逢朔望,街上的摊贩、商人及信众鱼贯赴庙膜拜,祈财祈寿祈平安。武庙主殿高悬“忠义庙”大匾,两侧楹联是:“忠于汉室毅献丹心照日月,义在桃园甘酒热血谱春秋”。历史上关羽以其忠义神武深得民心。历朝也多次加封至“荡魔大帝”、“关圣帝君”,成为与孔子并肩的武圣人,列入国家典祀。关帝在台湾香…[详细]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第七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