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灵山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灵山寺篇

九顶灵山寺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顶,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13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溢号命名的。萧统德才兼备,信奉佛学,天下颂仰,被武帝封为昭明太子,后在“侯景之乱”中丧生,故以其命名,以示纪念。宋朝时更名为“当阳寺”。至元朝时,该寺毁于火灾。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为扩大影响,招揽香客,传说山神灵验,就把寺名改为九顶灵山寺。一千多年来,该寺闻名淮北,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求神问卜。灵山寺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详细]
福州灵山寺
  位于仓山螺洲杜园鳌山头,古代又名灵山院。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僧寺》记载,灵山院创建于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至今寺中还残存唐时的瓜形石础。从寺中现存的乾隆辛亥年和嘉庆乙亥年的两块捐钱碑得知,现存的灵山寺重建于乾隆56年(1791年),嘉庆20年(1815年)曾重修过。灵山寺依山建筑,坐北朝南,主体为大雄宝殿,前东侧为伽蓝殿,前西侧为祖师殿。大雄宝殿东厢是客厅,西厢为香积厨。后面山上为法堂,法堂西边有接待楼,左右僧舍,占地946平方米。…[详细]
九鼎灵山寺
  九鼎灵山寺位于蒙城县小涧镇九鼎灵山(《水经注》称狼山)之巅,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光绪二十年(1888)进行过大修。相传唐初尉迟敬德曾在此建当阳寺。庙宇为砖石结构,分前中后三大殿,并有偏殿和耳殿,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前大殿三间,硬山顶叠梁式建筑结构,朱红庙门居中,门楣上方嵌有砖雕九鼎灵山寺五个大字。此殿为布瓦歇山顶,正脊饰有砖刻浮雕,正面中间的浮雕是太极八卦图,两边是荷花图案,殿内东西两间分别塑有关公、二郎神像。跨过二道门即到了正殿,这是全寺的主殿,硬山顶悬梁式结构,正脊亦饰有砖雕浮刻,正面浮雕二龙戏珠图,大典的正中塑有玄天上帝的神像,玄天上帝座下有一口小井,当地百姓称其…[详细]
惠安灵山寺
    灵山寺原名鲎壳寺,位于惠安螺阳锦东村坑内崎坑山上,福厦路三二四线旁,下星路口往东约四公里。崎坑山亦称灵山,山上有一巨石,著名书画家诸涵题刻“灵山仙境”四大字。  鲎壳寺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寺后巨石上,有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年)任惠安知县的赵玉成(江苏人)题刻的“孝泣幽明”四字。传说,赵玉成年过四十无子,一日观世音托梦,于是他到鲎壳寺得一鲎卵石后,竟连生九子。但日后官场失意,父母与妻皆亡,留下众小儿无人照料,凄然泪下,便在灵山鲎壳寺后留下“孝泣幽明”四字。崇祯十六年(一0三年),赵玉成从惠安平山寺住持僧沏际披剃出家。  寺庙的重建并改名灵山寺,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  清.道光…[详细]
  小南海灵山寺位于台湾 屏东县 琉球乡。陈乃居士与七位信女共同创建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初仅茅蓬数间,后陆续完成观音殿、凌霄宝殿及前后各殿堂,建筑宏伟,内部雕工精细,为琉球乡最具规模之道场,亦为南台湾之观光胜地。…[详细]
  灵山寺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善应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北齐天保年间依山而建,寺院建筑均已损坏,仅存石窟,由于临近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后华严经偈赞和涅 经品行。此摩崖题刻石板经,乃标准的北齐书体,苍劲浑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