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老街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老街篇

  皖北名镇王人集,位于利辛县西部。唐朝时开始筑城驻军,称为西城;明朝时称五樟县;清朝时因出了一位百岁的王姓老人而改称王老人集;解放后就渐渐简称为王人集了。古城一直保存到解放初,后来被破坏,现仍留下一条名闻遐迩的古街道。这条街道曾经是由北方通往古颍州的官道,素有“三里长街”之称,现在恐怕得有六华里了。但人们仍习惯称其为老街。由于世事变迁,岁月流逝,老街现已失去昔日的繁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冒着点点细雨,我来到了这里,想看看能否寻找到一些古人的踪迹。信步走上老街,仿佛从繁华的都市跌进了一个清幽寂静的孤岛。但见窄窄的街道弯弯曲曲的,象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横卧在那里。街道两边是新旧不一、高矮不同的房子,有…[详细]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进贤县李渡镇老街区简介:清代建筑群分布在老街区的前街、后街、老横街、翠花街、新屋下、邹家巷、红石桥、李公堂等8个片区,建筑面积共24418平方米,以后街片区9093平方米建筑最为集中。后街5-21号,49-53号建筑,为乾隆至嘉庆年间商铺、酒铺,51号对面“派衍寿春”建筑为乾隆梅福生酒库。临街老建筑在晚清时期改成欧式门窗。所有建筑皆为砖木结构,单体面积多在150-200平方米,有古井6口。…[详细]
  明清老街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贸达到顶峰,大小商户及手工业户曾达一千余家,总资金达五百万两以上,因此,湟源县城“丹噶尔”又以“环海商都”闻名于全省,商业贸易达到鼎盛,俄、美、英、比等数十国商人来到这里设立洋行,到五、六十年代仍是湟源县主要的商业区。…[详细]
  走进横店老街,店铺林立,地方特色浓郁,成为了横店影视城独特的旅游购物区域。走进横店老街购物中心,横店八面丰系列产品琳琅满目,有八面丰餐巾纸,以纯木浆生产,纸质柔软,纹理均匀,手感细腻;八面丰品牌山珍,以横店山区绿色生态为主题,包括了各种野生菌菇、野生笋干、野生黑木耳等,是保健食疗之上品;八面丰糕点,以杂粮、蛋、乳品等为原料,采用传统方式加工而成,满口余香,令人回味无穷。还有八面山地方特产,有金华火腿、金华酥饼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是馈赠亲人的精品。走进江南绸庄,到处透着怀古的情调,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旗袍、丝巾以及各类丝绸制品。东阳竹艺馆中,一股古朴典雅,高雅华贵之风扑面而来,茶具、酒具、…[详细]
  澜溪老街地处长江夹江(鹊江)与青通河出口汇合处。澜溪街的历史史料记载甚少,大多与和悦老街相提并论,现尚存一条长500余米,宽7米,铺有方形石块的街面,临街两边的门面房大都是小瓦屋面,马头墙,也颇有徽派风味。大通古名澜溪,唐朝时,镇址在今光荣村老镇,后逐渐移至今址。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大通正式设为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镇人口近10万人,与当时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大通人文历史景观较多。古迹有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五里亭、明清古井、天主教堂、钟楼等。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和众多文人墨客曾足迹大通。大通茶干、生姜、麻油等土特产品亦早有名气。…[详细]
  协兴老街距-故居约1.5公里,协兴之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协兴古为望溪乡,原来仅在靠北方设有场镇,称为旧市,约有一百余家店户。随着经济的发展,旧市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赶场交易的需要,清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后在南面增设新市,增开了店户80余家,它与旧市相距仅数十步,取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故名协兴。历史上沿袭俗称协兴场。协兴场自古都是交通要道,从广安城出发,古时官道的北干路必经协兴。如今的川鄂公路也从中穿越而过。协兴镇是四川省百个小集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旧貌正在换新颜。在迅猛发展的协兴场上,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始终没忘保留下那条令人倍感亲切的老街。古老的街房相互偎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