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位于开封东郊的羊尾铺村东,由罗马教廷传信部拨款修建于1930年。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是一所专门为培养天主教中国神职人员而设立的特殊高级学校,创建于1930年,1958年停办,前后历时28年,其间,河南天主教神职人员多系该院毕业,在我国天主教教内颇具影响。这处建筑共计占地57亩2分1厘。四周有围墙为界,大门位于整体的偏西位置,亦为古典式。大门西侧各有传达室一间。从大门向北为广场,作为修生体育活动的场所。主体建筑位于中央部位,为一座呈椭圆形的二层楼房。南北31.45米、东西75.58米。大小房间为190间,其建筑面积为2376.99平方米。楼的正面大门为古典牌坊式…[详细]
忠山乡农会旧址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铰。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后,多次在先贤祠内开会,在前大坪召开群众大会、发放打土豪的粮食和猪肉给群众,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建忠山赤卫队,开展分田地运动,协助红军消灭星桥一带大刀会组织,组织群…[详细]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位于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乌山十八间。1934年10月,红三团六连指导员卢胜奉命率部挺进乌山,开辟了以云霄半岭、桥头为中心的乌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秋,从浮凤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的潮澄饶红三大队、特务大队及饶和埔县委仅存的三位县委老前辈也先后来到乌山,与卢胜部会合。为加强对云和诏三县交界地区的领导,1935年10月,闽粤边特委常委何鸣在乌山十八间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云和诏县委,任命蔡亚民(蔡蔚林)为书记,陈耀潮兼任组织部长,陈老诏任宣传部长,原潮澄饶县委书记调特委工作,任特委驻云和诏特派员。1936年2月,蔡亚民因在肃反中受疑而出走香港,由特派员张敏兼任县委书记。云和诏县委隶属于闽…[详细]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江苏提刑按察使署位于苏州古城内道前街170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清雍正八年建。提刑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谳狱的官吏,为朝廷三品大员,俗称臬台,其地位仅次于巡抚(抚台)和布政使(道台)。清道光三年三月林则徐来苏接任江苏提刑按察使,时年39岁。民国时期江苏提刑按察使署被江苏高等法院占用,救国“七君子”曾在此与当局展开斗争。近年来进行修缮,今为市级机关使用保管。明清之际苏州城西南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设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为按察分司,后专门治兵备事宜,称兵备道,道前街之名由此而来,清初兵备道移驻太仓,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使衙门,俗称臬台,主管省内司法刑狱,咸丰…[详细]
大嶝“八二三”炮战旧址
  大嶝“八二三”炮战旧址位于大嶝街道大嶝岛东南端,即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亲笔题名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内南侧,入口前身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空压机房,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两座大门重达2.4吨,墙壁厚1.2米,顶板厚1.6米,层高6.6米,空压机房长19米,宽15米,占地面积285平方米,防弹级别是30吨。从空压机房南角经过战地坑道,总长210米,由花岗岩条石修砌而成,高1.8米,宽1.2米,离地面约2米,建筑面积252平方米。坑道内墙壁上每隔4米挂一盏煤油灯,地面靠右边修一条宽0.12米高0.1米的排水道。坑道出口建有一间安放军事广播大喇叭之处,长5.1米,宽3米,高2.6米,墙厚1.…[详细]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60号,1923年建,由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施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于1919年在汉口设立分理处,次年改组为分行。该旧址占地面积5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外部麻石雕花门墙。正面五开间。一层为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至三层中部窗间有圆柱装饰。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金融机构,该旧址也是汉口近代建筑的典范之一。1917年,出生于武汉工商世家的周苍柏赴美留学归来,就职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8年,他回汉亲自选址,主持动工建造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大楼由景明洋行的英国建筑师设计,为典型的…[详细]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影响下,平阳革命形势全面高涨。1927年1月中旬,全县各地农民代表70多人汇集县城,在雾垟下村(今昆阳镇城南阳岙村)五雷宫(即养初小学旧址)召开平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平阳县农民协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委员会,张培农任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领导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等斗争。 从1926年到1930年,雾垟下村一直担负着小南片的方岩下、雾垟、塘川、大岙底和万全、宋桥、迎学垟等地的革命联络任务。“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党员张培农、叶廷鹏、吴信直等人以雾垟下村为基地,继续领导各地农民运动。1930年2月,陈阜、吴毓、梅康等进步青年与张培农等地下党员,一起到雾垟下村,…[详细]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之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修复并对外开放。这一革命历史遗迹坐落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后面,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室内按原样陈列。1935年1月8日,中央红军智取遵义后,为确保即将进入遵义城的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下令成立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任命纵队司令员兼任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兼任政治委员。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地址:遵义老城杨柳街中段(遵义会议纪念馆后面)门票:免费交通:公交:18路,21路,25路,2路内环,2路外环,4路,6路环线,7路,9路联系方式:0851-28222785…[详细]
吉岚村游击队活动地旧址
  吉岚村游击队活动地旧址吴氏支祠位于福清市南岭镇吉岚村。吉岚村是革命老区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福清东区游击队的重要活动据点。村落隐蔽,易守难攻,是中共福(清)长(乐)平(潭)领导选中的革命活动游击区,吴氏支祠是主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33年,陈金来到吉岚村作革命宣传,发展游击队员吴季钰、吴斗支、吴季庭等,建立工农游击队。1935年冬,陈金来带领数名游击队员在吴氏支祠召开会议进行宣誓。1937年正月,陈金来、陈亨源、陈忠雄、陈正顺等再次来村,在吴氏支祠开会,主题是开办民众夜校。会议决定选拔吴季富、吴季庭、吴绍志担任教员,传播革命火种。夜校在吴氏支祠坚持数年。1941年春,陈亨源带领游击队员在吴氏支祠…[详细]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
  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是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于199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一幢二进三间二偏房四天井的砖木结构城堡式两层楼房,清代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199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志敏、粟裕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工作、生活过。该旧址为德兴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日晒雨淋,年久失修,这幢深宅大院损毁较重。德兴市博物馆本着对文物、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维修资金…[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详细]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详细]
潭头河南大学旧址
  潭头河南大学旧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潭头村、党村、张村、古城村、大王庙村一带。受战事影响,1937年-1939年,河南大学曾先后随迁豫西南镇平和鸡公山及豫西伏牛山区潭头镇。潭头人民积极支持河大发展,纷纷把自家住房让出,作为河大师生的教室和宿舍,并捐送桌椅凳、生产工具等物资和粮油、肉、蛋等生活用品。县立高小腾房50余间,做为文、理、农学院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关帝庙20多间房改为校本部办公用房。文学院设在古城村、石门村,占有8个院落,资料室另设于上神庙;理学院设在党村,使用了6个院落;理化实验室、仪器室,生物标本室、电厂共占民房40多间;农学院设在大王庙村,占有8处院落,设有种子库和仪器室。当…[详细]
紫金县人民政府旧址
  紫金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北门街,已改建。在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大屠杀后,为了反击国民党-派的血腥屠杀,海丰、陆丰、紫金、惠阳四县决定于5月1日同时举行暴-动-。按照张善铭的部署,刘琴西于4月18日秘密从汕头回到紫金县城,负责组织和领导紫金武装暴-动-。刘琴西回到紫金县城秘密组织武装暴-动-的情况,被紫金国民党当局察觉。根据形势的变化,县武装暴-动-委员会决定原定4月30日举行的暴-动-提前至4月26日晚举行。26日晚上11时许,全县农军近千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紫金县城,活捉了国民党-县长郭民发。5月1日,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刘琴西任…[详细]
悬钟岭战斗旧址
  悬钟岭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西福自然村。1949年7月28日,国民党军组织“清剿”大洋,妄图歼灭闽中支队司令部。闽中支队司令部领导得到情报后,与解放军先遣队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反“清剿”作战方案,确定以游击队1个中队配合解放军1个排守在百丈岭,阻击从东部进犯之敌;游击队2个分队配合解放军1个班,坚守大洋北部屏障南岭,使敌军无法逾越,以保障背部安全;游击队1个分队和解放军1个班在十八踏脚阻击从西部仙游来犯之敌;游击队1个中队和解放军1个排预伏在悬钟岭,迎战从正面进攻的莆田敌军。闽中工委机关工作队配合大洋区委负责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和后勤保障工作。7月29日,反“清剿”战斗打响。解放军先遣队…[详细]
余屋反围剿战斗旧址
  余屋反围剿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三角镇阳江村余屋。1948年,大湖地区农会组织、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敌人因而加紧了对九连地区的围剿。1948年3月,敌人组织力量,企图将大湖、三角的革命武装彻底消灭,然后直插青州、热水,与九连主力部队决战。3月29日,地下党组织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反围剿战斗,邓基在会议上号召各村民兵做好准备,粉碎敌人的阴谋。三角乡农会第10分会会长余旺兴会后立即赶回余屋,召集民兵开会,传达了会议精神,并针对当时形势进行了战斗部署。3月31日,天刚蒙蒙亮,官照洒、莫秉彝带领国民党军队的两个连和忠信联防队包围了余屋。敌人自恃兵强,企图速占余屋。坚守在余屋内的20余…[详细]
木业公所旧址
  玉环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场头路以北,西城路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厢楼、大殿组成,现仅存门楼。门楼面阔七间二层歇山顶砖木混合建筑。明间二层内设藻井天花,斗出两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层挂落上刻回形纹,下排为花草纹。南立面下为青石须弥座,束腰部分用减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纹。台基之上用清水砖砌至二层,以仿木构的斗拱、出檐结束。明间墙体内收,形成八字式,门框为青石质,立颊上置卷草纹雀替承门楣,两边门为拱形,上用三条弧形青石做半圆拱。次、梢、尽间线脚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砖出檐,承砖制方形飞椽。明间在线脚之上仿木构三山式结构,罩三层瓜柱、驼峰、坐斗承二层…[详细]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新围村桔园。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东南特委,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2月,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古竹正式宣布成立(据尹林平、余慧夫妇回忆录记述,东江特委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太平街东江书店成立),尹林平任书记,下辖紫金、五华、龙川、和平、博罗、海丰、陆丰、增城、龙门县委和河源县工委。1940年6月,原属中共东南特委的惠阳、东莞、宝安县委又划入东江特委领导。1940年12月,中共粤北省委成立,撤销东江特委,同时派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到龙川组建中…[详细]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位于内坑镇砌坑村御里路29号。1933年8月,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尤大斧在砌坑村尤氏宗祠成立赤卫队,共有19人,掌握-和鸟-19支,尤大斧兼任队长,这是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在此基础上,翌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在中共晋南县委领导下,组建晋南武装队,拥有15人-。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即红二支队)支队长尹利东、政委李剑光率30多名精干游击队员转战晋南时,在南安岭兜与中共晋南县委研究决定,将晋南武装队扩编为晋南游击队,队长尤大斧,政委傅文煌(后叛变),副队长王美,政治部主任王村生,拥有50多人-。扩编后的晋南游击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