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旅游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源自1983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所列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均为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港澳、中国台湾)境内汉族地区重要佛教寺庙,共142座。
中方广寺
  中方广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风景区北部,距天台县25公里,寺居石梁瀑布西侧山坡上。石梁瀑布为山崖间一块巨石,若桥横空突兀,其下瀑布穿梁飞挂,飞珠溅玉,声若雷鸣。石梁与飞瀑交相辉映,成为天下奇观。石梁一带岩壁上有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有宋朝大书画家米芾手书“第一奇观”、明朝甘两隶书“飞梁悬瀑”、石纶正书“大观”、王榭行书“星桥胜概”;清朝曹抡选隶“万山关键”、康有为正书“石染飞瀑”等,琳琅满目,共二十余处,摩挲流连,玩味无穷,清朝文人汪隆曾赞石染飞瀑曰:“灵斧谁将石壁开,瑶虹垂外讶奔雷。明珠万斛从天落,素练千寻动地来。”中方广寺始建于东晋兴宁年间,开山祖师为昙猷尊者。中方广寺自创建后曾毁建多次…[详细]
温州江心寺
  江心寺系全国重点开放的著名古刹丛林,位居温州市北郭永清门外瓯江之中的一个小岛屿上。全岛屿的原来面积仅约一平方公里左右(现经填塞淤浅扩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览点),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顶都有一座凌空的宝塔,东西相对峙,即名为东、西塔。东峰西麓原有“普寂禅院”(即今“温州烈士纪念馆”),西峰东麓有“净信讲寺”又名“西塔院”(即原“温州博物馆”)。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详细]
合肥明教寺
  明教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像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明教寺位于合肥寺消遥津公园边上的明教台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至549年),初名铁佛寺。唐代重修,定名明教寺。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所建。过去,寺周围广植松树,教-松荫为古庐州八景之一。1984年明教寺由文物部门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这些年来,明教…[详细]
迎江寺
  迎江寺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是我国长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刹。内有乾隆皇帝亲赐“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称“迎江寺”。迎江寺是组古建筑群,为沿江一颗古建筑明珠。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达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藏经阁。历代名流名宦,莅寺揽胜,吟诗作赋。寺中“迎江茶楼”,专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尝传统素食素菜。交通从安庆港口步行前往仅需10分钟,从安庆汽车站可乘10路公交车前往安徽安庆市…[详细]
三祖寺
  三祖寺景区规划面积7.04平方公里,是天柱山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一个景区。这里除了闻名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祖庭三祖禅寺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汉武帝设坛拜岳留下的遗址。沿河风光秀美,已兴建滨河景观长廊和漂流设施。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被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详细]
琅琊寺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的琅琊山上。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州琅琊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琅琊山名自晋始,晋元帝为琅琊之称。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许,势伟拔,起伏绵旦,与丰山、花山争奇竞秀,而琅琊之名尤著,深岩邃谷中,修竹、清泉别饶佳趣。陡山之巅,南望大江如匹练,江以南诸山出没,隐现于烟云杳霭中,盖淮东胜境也”。山中茂林修竹遍布,林壑幽深,景色宜人。山中还隐映着唐代古刹琅琊寺和宋代建筑醉亭,集宗教、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于一体,成为滁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琅琊寺建于唐大历年间(766到770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僧人法琛创建,唐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崔祐甫为它撰《宝…[详细]
芜湖广济寺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殿宇依山构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称“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四重殿宇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后殿比前殿高出数十米。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天王殿内是十米多高的弥勒、韦驮像,两侧是哼哈两金刚。药师殿正中供奉着药师佛,药师佛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众生病苦,消灭延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尊大佛,左右各有一尊配像,两边是十八罗汉。最上一层为主殿-地藏殿,两旁护以铁链。该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仿照九华山的肉身宝殿式样建造,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高达12米,十分庄严。殿前一株银杏古树,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叶茂。地藏…[详细]
九华山化城寺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更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国,超凡脱俗。因此,朝山进香之人,无不聆听化城晚钟,领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开两序别西东。晚来香火因缘盛,钟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钟圣音,以除…[详细]
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宝殿)
  地藏菩萨真身所在—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详细]
九华山百岁宫
  百岁宫位于九华山摩空岭(又名“插霄峰”)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供无瑕禅师肉身。据寺前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河北宛平僧海玉和尚,号“无瑕禅师”,由五台山云游至九华山,见此地九峰如莲,便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布道,名“摘星庵”。“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长年以野果为食,不食烟火熟食,并用舌血和金粉,费时二十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瑕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逝前嘱弟子三年后启缸…[详细]
九华山祗园寺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723年),原名“祗树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1796-1820年)祗园寺住持乏人,庵将倾颓,诸山长老议定迎请禅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1)来山住持.隆山率弟子大根等人在祗园寺聚众说法,开坛授戒,大兴土木,重建殿宇,其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将一座萧条古寺变成了“十方丛林遂易今名.同治年间(1862-1874年)住持僧大根重建,增设戒棚,安单接众.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宽扬募建大雄宝殿,时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详细]
天台寺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地藏寺历史悠久,相传唐时金地藏曾在此居住,留有“金仙洞”遗迹。宋朝高僧宗杲笔下的天台寺已是“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了。后寺废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居士陈履泰捎资,住持僧昭莲重修,但士分简陋,仅是“茅屋几间草色青”。据《九华山志》载,明朝诗僧智仁曾在此寺著《雪华集》;明末清初有工于诗、书、画的默安禅师长期居此,使寺院有“诗寺”之称。嘉靖年间(1522-1566年),寺僧玺玉,巡山护林…[详细]
旃檀林
  旃檀林,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又称大悲宝殿。是慧深法师于1992年在国家级重点寺庙旃檀林东侧扩建的梵刹宝殿,1993年8月6日,大悲楼上正梁剪彩,正梁刚一落位,便下起了滂沱大雨,此正巧应对了俗话所说的雨淋“万年梁”,为大吉兆。主殿高六丈三尺,殿内长、内宽、内高均为19米,以与菩萨二月十九日诞辰、六月十九日出家、九月十九日成道的三吉日悉心相应。此殿格调独特,雄伟壮观。殿内供奉9.19米千手千眼四面观世音菩萨像。周围供奉84尊大悲像三十二应身和六位大德禅宗祖师像…[详细]
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庆庵”,位于九华山天台峰山腰,始建于清朝,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允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抗日战争期间,青阳中学迁于此地。1943-1953年,果乐、果宽、理空先后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全寺建筑面积541平方米。该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从闵园上天台,走台阶古道登高,约里许,在一片竹海之中,可见“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的慧居寺。该寺没有山门等附属建筑,大雄宝殿直露面前,似缺少佛殿的庄严气氛。实际上,在建寺时,山门、前殿及两厢附属房屋均已筹募就绪,木石砖瓦等材料齐备。即将动工之…[详细]
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王文僖公赠额“秀观云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开泰募款重建。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由清镛禅师续建万佛楼。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赠额“佛国元勋”。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单接众,遂成为与百岁宫、东崖禅寺、祗园寺、甘露寺、莲花寺、乐善寺等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一1953年达隆。则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失火,观音殿部分毁于火灾。1987年重修…[详细]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之下,海拔455米处,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的故地原为“华严寺”。唐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后赐名“国师馆”。因在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称涌泉寺。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万历、天启间相继修复。清顺治初僧元贤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涌…[详细]
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该古刹十分巍峨壮观,门坊名冠全国最大。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顷,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详细]
福州林阳寺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位于晋安区岭头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载:“怀安县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长兴二年置”。“长兴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几经兴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文革”中,寺遭破坏,后逐渐修复。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详细]
福州地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琯尾街金鸡山下,晋安河畔。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当时叫作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地藏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库房、方丈室、寮房等。1983年,地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详细]
闽侯崇圣寺
  福建闽侯崇圣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已修葺一新,成为闽侯县的著名名胜古刹。历史沿革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它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义存禅师。据《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等记载,义存(822一908年),俗姓曾,泉州南安人。9岁请出家未准,12岁从父游莆田玉涧寺出家,拜庆玄律师为师,17岁落发,谒福州芙蓉寺灵训禅师。28岁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后到武陵德山(今湖南常德)参拜宣鉴法师,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