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道篇

苍岭古道
  苍岭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西起缙云县壶镇镇苍岭脚村,途径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南田等村,东至仙居县苍岭坑村。总长度:26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苍岭古道,古道开凿于唐朝之前,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括孔道“浙赣千年驿路”。准确地讲,这是一条仙居走往内地的盐道。古道路宽有一米至二米,路面用大块岩石铺垫,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被誉为“浙西南第一岭”,深秋时节,两旁红彤彤的枫树,染浸着苍岭古道的万般景象,如果赶上夕阳晚照、枫叶红遍的时候,晚霞中如血染的苍岭,景色甚美,“苍岭丹枫”因此被誉为“仙居八大古景”之一。如今被誉为浙江省十大徒步行走线路之一。…[详细]
秦皇古道
  秦皇古道距石家庄30公里,井陉县城向东5公里,石太公路、石太铁路倚其而过。这里关山环立,地势险要,是山西、陕西通京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驿道长约百里,贯穿太行山、建在山岭沟谷中。这条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曾是古代燕赵通向-的交通要隘,控制冀晋两省的咽喉所在。 通向古道的上行石路比较陡峭,路边保留着或立或卧、残缺不全的石马、石兽,以及明清两代文官武将的石像。绕过一个山口,一座雄关豁然出现,这就是扼守古驿道的东天门,门匾上题有“西通-”四个蓝底金字。东天门是一座关城,分东阁、西阁,两阁相距不足50米。南北两峰直插两阁,浑然成为一体,阁在正中如同两把铁锁,牢牢地-着关隘。…[详细]
括苍古道
  括苍古道起讫(途经)地点:现存完整古道起点为缙云县桃花岭村樊庄路口,经隘头村、桃花洞,过丽缙县界,莲都区三望岭村、高青村、却金馆村,终点为余岭脚。总长度:20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括苍古道历史悠久,始拓于东汉至南朝年间,距今1500余年,唐代定为驿道,至明清两代,已成为温州、丽水往金华的官道。古道路程较长,历史上古道自缙云县城至丽水城,全长43公里,现存古道自缙云县桃花岭村樊庄路口,至莲都区岩泉街道余岭村,长20公里。现存古道路径千年不变,路面完整,全部为块石彻成。古道人文底蕴深厚,何公却金、孝子守墓,廉孝二义在此完美体现,高机吴三春忠贞爱情故事传颂至今,现存历史古迹十分丰富。…[详细]
莫干山古道
  莫干山古道起讫(途径)地点:庾村—莹石矿—炮台山—荫山街—怪石角莫干岭—石门卡。总长度:7.6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莫干山竹海国际登山步道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属天目山余脉,是竹海中的登山步道,保存着100多年前的石铺小路,连接着莫干山风景区。莫干山,主峰塔山海拔758米,风景秀丽。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被誉为“江南第一山”,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莫干山中心景区包括塔山、中华山、金家山、屋脊山、莫干岭、炮台山等,既可看日出、云海,更可观瀑布、清泉。莫干山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清末民初兴建的数百幢别墅,掩映在竹林绿荫之中,非常清幽,被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详细]
汉源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连接四川盆地和康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境内起自大相岭,经清溪、九襄、富林,涉流沙河,翻萝卜岗至火厂坝,沿大渡河而上,在泸定境内渡河至打箭炉(今康定),此路唐时称“唐番路”。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清政府为巩固国防,派兵西进,制止西藏上层人物与英国勾结的叛乱活动而设置军台驿道,改道飞越岭,另开辟清溪道抄近数十公里的沈黎道。县内起自清溪,经富庄、宜东、三交,翻山越岭到泸定而进入康定,经汉源境内77.5公里。旧时雅州境内所产边茶,大部分由此道运销康藏,故称茶路。1950年,川康公路通车后,又转为贸易小道,茶马之盛虽成历史,但飞越岭途中道上被“拐子”马蹄所踏出来的痕迹坑凼至今犹存。…[详细]
天全茶马古道
  天全茶马古道(天全县)1、九十步村官道遗址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禁门关关隘遗址保护范围:现有关隘遗址占地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3、紫石关城遗址保护范围:现有遗址四周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4、茶马古道长河坝段保护范围:现有古道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5、石头寨保护范围:现有石头寨村落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6、女儿城遗址保护范围:现有遗址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植里古道及桥
  植里古道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植里村通往陆路的一条堤道,南北走向,全长177.75米,面宽1.4米,高0.62米,基部两侧黄石堆砌,中间留有0.5米空隙,形成泄水沟道。上铺448块宽0.32米,厚0.12米花岗岩条石。古道北端尽头就是永丰桥,永丰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花岗石构置,全长18.5米,中宽2.7米,矢高3.8米,净跨4米。两端铺设石级,方形望柱、条石栏板,桥孔内嵌碑,记载建桥年月。古桥下的小河与太湖相通,仅距太湖岸边800米。桥边有一株古樟,如大伞遮阴桥上。古道、古桥、古樟,在春季油菜花开花时,被誉为太湖古村最美的村口。…[详细]
湘粤古道(郴州段)
  湘粤古道位于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村折岭头组,曾是在过去两千年里,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这条古道是约3-4公里长的石板路,石板上密布着小洞,这些小洞其实就是骡马踩出的脚印。这条湘南、粤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经过卫飒的大规模改造后基本定型,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促进当地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今韶关附近。古道其实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有这么多的骡马脚印,它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直接见证,而且,它也是湖南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古道。(含犀牛井、郴县国共抗日合…[详细]
骑田岭古道
  骑田岭古道位于清远市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虽然没有大庚岭那么热闹,但年龄却比大庚岭更老。这里拥有五岭里最早的古道。对封建时期的兵家来说,它的战略意义也十分重要,甚至岭上的阳山关还用天险地势挡住了汉军的进攻,成就了南越王赵佗的皇帝梦。骑田岭秦汉古道,是内地通往岭南的最早官道,中原先进文化的先声由此“咽喉”传递而来。赵佗率领的秦军是开山之祖,东汉章帝时,大司农郑弘奉命拓宽此道。“此路一开,中原之声近矣,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遐陬之民俗变矣。”(《资治通鉴·郑弘传》)如今连州市大路边镇顺头岭上还完好存有八千八百多级古道石阶以及南天门、广荫亭、怀清亭、驿站伙铺、顺泉井等古迹。…[详细]
崤函古道石壕段
  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22处遗产点之一,也是该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崤函古道是古时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入古陕州崤山地区(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真实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期便是东西方文化、商旅和有关交往的交通大动脉。崤函古道石壕段遗产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银山麓,路面为石灰岩质,全长230余米,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因车轮长期碾轧,在路面上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痕。2019年,崤函古道石壕段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朗古道
  沙朗古道位于沙朗坝子大村东面山坡上,隶属于西翥街道办事处。现存古道遗址长约两公里,宽1.5米至2米,青石铺垫。沙朗坝子群山环绕,沙朗河由北自南流过,自古有白族、彝族人居住。为了加强与外界的交通,修筑了由东通往普吉达昆明城,由西北通往富民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为“沙朗道”。沙朗道翻越两侧高山,甚为险陡,不仅是进出沙朗坝子的主要通道,也是昆明经由富民、武定通往四川的间道。民国时期,由于公路的修通,此道逐渐废弃。凸凹不平的青石上马蹄留下的深坑,见证了古道悠久的岁月和艰难的行程,是研究昆明山区古代交通的实物依据。2012年6月25日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壕古道遗迹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观音堂镇石壕村境内,距三门峡约36公里。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批准通过“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县石壕古道遗迹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当年唐朝大诗人杜甫路过这里,曾写下著名的《石壕吏》。…[详细]
湘安古道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名称“湘安古道”,起点湘(潭),终点安化梅城。这条古道虽然蜿蜒曲折,三尺来宽,却是古代大梅山地区进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见县志、族谱记载。其名,根据仍残存于古道上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修半排上乐善亭碑记》,当地人现称呼该道路为“湘安古道(湘乡至安化)”。现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长。宽度均匀,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台阶长约1.3米,宽约50厘米,高度10厘米。主要使用本地常见的六面青片石拼铺,少量路段使用一块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铺装。2019年3月,湘安古道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茶马古道(康县段)
  康县境内的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东起大南峪窑坪村,经大南峪乡(古兰皋)、大三岔(古散关)、云台镇(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关,向西进入至武都,沿平洛河翻越太石山,经昌河坝进入西和、礼县、成县。尤以望关石猫梁遗址最为典型,并有路碑见证。 该遗址位于康县望关乡政府西北100米处的石猫梁山垭上,为古代康县至武都的客商通道。东面斜坡石路上开凿有石台阶,现存二十级,长11米,西南坡上有石上开凿台阶路和石砌路基本长20多米。山垭上现存半截石碑,残宽20厘米,商90厘米,厚18厘米,字迹大部分可以辩认,其中有“……示知一应经商人等……茶马贩通番捷路……”等内容。…[详细]
茶马古道-大方甘棠古道
  大方甘棠古道,位于大方县黄泥塘镇甘棠村西南3公里处,建于明代,青石铺墁,现存古道长约2公里,宽1-2米,南与西河古道相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驿道上残存有李太英伯母节孝坊,石刻工艺精湛,始建余1918年,占地面积10平方米,原牌坊为三门四柱,后于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存一门四柱,门宽1.27米,门高2.3米,通高5.8米。位于大方县双山镇与竹园乡交界之落脚河西岸。系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所建“龙场九驿”中的归化驿之一段。东连金鸡驿,西接归化驿,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毛石砌筑,全长15公里,宽2.5米。现存小阁雅至双山乡一段长约5公里,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霞客古道
  霞客古道起讫(途径)地点:宁海西门至天台县泳溪乡筋竹岭头,经弥陀庵、天封寺、天台山主峰华顶、从万马渡景区至新昌新昌县横渡村,到达天姥山。总长度:120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徐霞客古道是按《徐霞客游记》中所述行程路线,途径宁海县天台县、新昌县三县。徐霞客古道约建于唐代,现存古道多为卵石铺面,古道两侧多为名胜古迹,同时古道是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灿烂的唐诗文化,更赋予了天姥山和古驿道“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的美誉,沿途植被茂盛,生态环境好,沿线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传说故事众多,人文底蕴深厚,如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刘阮遇仙、济公传说等。…[详细]
茶马古道-甘洛清溪峡古道
  甘洛清溪峡古道(甘洛县)清溪峡古道,地处甘洛县坪坝乡境内,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因唐代川西节度使韦皋为通好南诏在峡内设置清溪关而成为境内名胜。峡内植被茂盛、水流淙淙,古庙宇遗址、古兵站遗址、石桥、马道、双狮眼、飞观音、断头崖、关公试刀石等景观以及两侧6座3000米以上的险峰,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双重神奇。灵关古道清溪峡段是国内仅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保护范围:南至双石包,北至遗址北侧横岩子,遗址占地范围向东、西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各向外延至山峰顶。…[详细]
南溪古道
  南溪古道清末年间,钟彩辉仗义行善,捐资兴建古道两条,一是锦溪过盐水岭至泰和县城的砖、石板路;另一条是南源境内丏路岭通往三都圩的砖、石路;两条路全长约6.5公里,均用青砖呈人字形挨个排砌,坚固耐踩,给当地所有挑行李之人带来很大方便。现两条古道路依稀可辨、残缺不全,多数青砖在文革时被挖掉或塌沉。横穿芳桥,周围境内的禾市至泰和,店背至马市的两条古道均用石板、石块铺成,还有石拱桥,石桥坚固沉实,建造美观大方,经历百年之多的风雨考验,现仍然尚好如初,出古道修筑者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夕,洲尾钟拂星出资补休过石羊垇至上、下江湾一段路面。…[详细]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从歙县南乡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这条古道经岔口镇文山村、武阳乡、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坝源村,全长6公里,路宽1.8米,一律由青石板铺就。相传,这条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财主为迎娶媳妇而兴建。在文昌古道中有两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岭,即文山岭和坝岭,中间一条长2000多米的石板横道,途中修建了六个路亭,供山民劳作和走亲访友歇息。文昌古道不仅是歙县南乡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还是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当年,这条古道甚是繁华,沿途布有凉亭、茶馆、客栈、商铺,就连浙江商人也行走在这古道上,前往歙县、绩溪、旌德做生意。…[详细]
汪坑岭古道
  汪坑岭古道(临溪徽商古道)位于临溪镇周坑村,通往歙县南乡,距县城12公里。自明清以来是一条徽商古道,当时绩溪人出门经商,往往从汪坑岭古道徒步赶赴歙县深渡,然后坐船前往江浙。胡雪岩就是从汪坑岭古道前往江浙,踏上经商之路的。汪坑岭古道在绩溪境内全长5华里,石板宽约1.6米,保存基本完整,对于研究明清徽州交通和绩溪徽商的创业历程有较高价值。半岭上原建有茶亭、关帝庙,为往来商客提供歇脚、施茶、避雨。因年久失修,茶亭和关帝庙残破严重。沿途建有绩溪、歙县分界跨路亭,绩溪一侧的门楼书有“径通古歙”,歙县一侧的门楼书有“路达华阳”字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