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2月20日,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厅提出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九十九处),现予公布。
查海遗址
  查海遗址博物馆风景区查海遗址博物馆位于阜蒙县沙拉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92年,设4个展室、一个全景画馆。查海遗址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址,距今7600年,加树轮校正超过8000年,是人类从游牧转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开始,堪称“中华第一村”。1987年至1994年间,在8000平方米范围0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上千种,发掘了半地穴式房址55座、墓葬12个及大量的窖穴、灰坑。其中,玉玦等玉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真玉制品,被誉为“世界第一玉”;龙纹陶片把中华民族崇拜龙图腾的历史向前拉长了3000年,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因此将阜新誉为“玉…[详细]
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1973年首次发掘。这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集居地约2.5万平方米。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其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出土文物中还有极为珍贵的煤精制品和木雕艺术品。新乐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了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出土的骨制品种类繁多,时代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乐遗址下层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锥为新石器时代骨制品。骨柄长11.2厘米。从侧面观察,很象两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较明显的合缝,…[详细]
后洼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洼遗址坐落于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屯果园内台地上。后洼遗址出土的石雕龙1981年10月在丹东市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经碳十四测定,其下层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上层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壶、碗、杯、石磨盘和滑石雕刻的动物等农业生产工具、生活陶器、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制作水平较高的是生活用陶、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山嘴祭祀遗址
  东山咀祭祀遗址位于喀左县城东南约定约8华里的大凌河西岸的山梁上,是一处距今5000多年的新时代遗存。以东山咀为开端的一批红山文化遗存的发现,为中华文明史提前1000多年,使三皇五帝的传说成为真实。东山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祭祀女神最早的遗址,村民口头流传的“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及祭奶奶庙“拴子孙娃娃”、“摸子孙窑”的习俗是东山咀先民对女神祭祀的发展与变异,这就使中华民族对女神的崇拜切实在喀左找到依据,对女神的祭祀实质上就是对母亲的祭祀,这就为喀左开展母亲节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们不仅学会的农业种植,和工业也发展起来。东山嘴祭祀遗址0土的玉器雕刻品形象生动,陶器彩绘工整,…[详细]
敖包山遗址
  敖包山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地址:通榆县兴隆山镇北年代:新石器时代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敖包山遗址略呈西南东北向,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高约10米。文物主要有陶器残片、石器、玉石饰件、蚌壳饰件和兔、鸟、鱼类骨骼。大风剥蚀,暴露出13处居住址和两处灰坑。在居住址附近,采集到陶人头部2件。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详细]
开原团山遗址
  团山遗址时代:春秋至战国团山遗址位于李沟乡团山沟村西50米,距县城20公里。遗址在团山顶部,呈椭圆形高台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50米,文化层深1.5~3米,为商周先民遗址。遗址包括生活居址和墓地两部分,面积4万多平方米,山的西南坡散布较多的石、陶遗物,为墓葬区。相邻的西岗为居住区。墓葬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40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遗址0发掘石棺墓19座,发现石、陶器138件。2001年,西团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下遗址
  丰下遗址位于北票市城北约16公里的东官营乡小三家村丰下组,西临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季节河,河边有个自然屯叫丰富台沟,遗址在河西岸一块平坦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6米。发掘工作结束以后,回填保护,现为村民耕地。丰下遗址位于北票市城北约16公里的东官营乡小三家村丰下组,西临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季节河,河边有个自然屯叫丰富台沟,遗址在河西岸一块平坦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6米。发掘工作结束以后,回填保护,现为村民耕地。1972年4-6月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大学等单位联合发掘。遗址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0米。遗址内文化堆积较厚,一般为3米左右。最厚堆积达6米以上,遗址中有灰坑、房址、窖穴、石…[详细]
霍家地城址
  霍家地城址位于建平县烧锅营子乡下霍家地村,年代为战国。1988年12月20日,霍家地城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牧羊城遗址
  牧羊城,亦称木羊城,位于旅顺口老铁山西北麓刘家屯以东的丘陵上,距海约500米。据《奉天通志》记载:“牧羊城,城(指距金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围二百五十步,门一”。经实地勘察,城池呈长方形,东西宽约82米,南北长约133米,周长430米。与文献记载的“二百五十步”(当时每步为五尺),基本相符,北壁有一个宽约12米的缺口,当为城门所在。这座古城,今仅剩下城基的残迹。城基系用石头砌成,城墙则系用土夯筑,隆起地面约2米,西壁最高处约有3米左右。可见,原来的城墙显然是比较高的。城内出土遗物种类较多。最下层出土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等。有战国时代的文物,诸如铜镦、铸铜斧范、明刀钱、明字圆钱、一化钱等…[详细]
建平汉长城址
  汉长城址(八家子农场小五家子至孤家子乡桃吐村)汉建平县八家子农场、奎德素乡张家营子乡、孤家子乡在朝阳建平县境内的八家子、奎德素、张家营子、榆树林子、朱碌科、喀喇沁等六个乡镇的平野丘陵间,有一条长达近70公里、时断时续且若隐若现的“土棱儿”。这土棱走山过坡、蜿蜒起伏,登高远眺,若一条腾跃的“黑龙”,恣意飘洒地环抱起身后的万里河山!这条汉代长城基本是沿着河川或谷地山坡上的丘顶修建的。沿河谷修建,是以河川为“天然屏障”,“因河而为固”;沿山坡丘顶而建,是为登高望远便于侦察敌情。建平汉代长城的“沿河段”长20多公里,而蜿蜒于山顶的墙体为40余公里,倚山傍河,居高凭险,体现了长城旨在防御的典型特征。…[详细]
张家营子城址
  张家营子城址位于建平县张家营子乡张家营子村南,年代为汉。1988年12月20日,张家营子城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榆树林城址
  榆树林城址位于建平县榆树林乡城子坡,年代为汉。1988年12月20日,榆树林城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杖子城址
  安杖子城址位于凌源市城西南八华里的安杖子村。据考证:2000多年前,秦代曾在这里设平刚县,《凌源县志》载: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分36郡,在凌源市境内置平刚县。这是凌源历史上设县之始,至西汉时期,移右北平郡治所于平刚,这里成为郡县两级治所。1979年,安杖子古城址发掘,在战国时期的文化堆积中发现铁直口锸、空首斧、锛、镞、带钩等铁器31件,其年代为战国晚期。安杖子古城遗址同时出土大量布钱,其中数量最多者为襄平57枚,有大、小两种,大型平肩平足,长4.2厘米,宽2.3厘米,小布长3.1厘米,宽1.8厘米。安杖子城址还出土了各式饕餮纹半瓦当,如千秋万岁圆形半瓦当、云纹圆形半瓦…[详细]
永陵南城址
  永陵南城址时代:汉至魏晋永陵南城址,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南面,是汉朝至魏晋时期的遗址,汉代时为玄菟郡的治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家堡城址
  刘家堡城址位于凤城县凤城镇西南8公里的凤山乡利民村刘家堡子,北依略呈弧形缓突的丘陵;东距二龙山约1500米;南为开阔的耕地,凤岫公路沿村南由东向西通过,公路北侧有二龙河自西向东流去;西为起伏的丘陵。此城址系土筑,座北向南,城墙破坏严重,唯西部略见城垣,可看隆起地面的士脊。从散落陶片的面积和文化层堆积判断是方形城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从城西中部断面上清楚地看出文化层为3层:第1层为农耕土,厚30至40厘米,夹杂汉代陶片和辽代陶、瓷碎片;第2层为黄褐土,厚60厘米,堆积大量绳纹瓦片、云形瓦当和陶器口沿等;第3层为生土层。从历史有关文献记述和遗迹、遗物的互相认…[详细]
邰集屯城址
  邰集屯城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集屯乡小荒地村女儿河北岸,是汉代至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包括小荒地山城、小荒地北城、英房古城三座城。邰集屯古城始建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下迄汉魏兴盛之际,兴盛在西汉时期。城址地面文化遗存丰富,有大量的汉代板瓦、筒瓦和少量的布纹瓦。较重要的出土文物有“千秋万岁”瓦当、花纹砖、空心砖、陶器等,特别是出土的“临屯太守章”封泥是临屯郡与辽西郡交往的实物证据。城址规模大,建筑材料特殊,出土文物重要,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据考证,邰集屯城址为先秦屠何故地,汉代辽西郡徒河县。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塔山山城
  塔山山城址位于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以东的塔山上,高据山顶,南临北沙河,形势相当险要。山城四周城墙用土沿山脊筑成,周长约1000余米,东低西高,呈簸箕形。城东南设有城门,现为一豁口,也是城内涧水外泄的出口。历经千余年,土筑城壁遗迹至今尚存,保存较好的一段为东南角,残存高1米、基础宽约3米,由山城的最下面到城的最高处约50米。城址内到处可见红褐色和灰色绳纹、布纹砖瓦及莲纹瓦当,是典型的高句丽遗物。明代曾在城内建安宁寺,久已不存。现仅留下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及民国十八年的3块石碑。城址后山顶上原有六角七层砖塔一座,早年已倒毁,故此才有塔山之名。《新唐书》卷四十三载:“自都护府(令辽阳)东北经古盖牟、新城…[详细]
娘娘城山城
  娘娘城山城位于辽宁岫岩县杨家堡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是一座隋唐时期高句丽的军事防御山城。据史料记载,晋、隋时期,高句丽族人割据辽东,在岫岩境内构筑山城20多座,娘娘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此城原名后皇城,为高句丽宰相盖苏文之妹盖苏贞所占据,因而被称为娘娘城。山城四周设有东、西、南、北、西南5个门,东部谷口为正门,是主要进出口,宽3米,进深4米,两侧门门基大条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设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设有烽火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相传当年盖苏贞曾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试探其兄是否能发援兵相救,盖苏文见报警便派援兵,结果是一场虚惊。后来唐太宗征东发兵攻城,盖苏贞再发狼烟却得不到援军,最后…[详细]
催阵堡山城
  催阵堡山城位于铁岭县催阵堡乡催阵堡村北。大约建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位于凡河北岸东西走向山脉中部的瓮型山谷中,属簸箕型山城。山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1.5公里,周长5200米,至少可容纳一个万人大军。山城有南、北两个城门,城墙以土、石混筑,最高处可达6至7米。现城内有拦水坝、蓄水池、角台、营房等遗址。1988年12月20日,催阵堡山城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潭寺山城
  龙潭寺山城位于开原市威远乡陈家村北龙潭山上。占地约3万平方米,是用土墙将龙潭山的七峰连接而成。山城在东南豁口设一门,门旁有泄水孔道。城内有红色绳纹板瓦、铁刀、铁镞等遗物。山城内的七鼎龙潭寺为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所建,该寺因七峰环绕和一潭碧水而得名,为辽北名寺而闻名东北。山城由边城景区、龙潭寺景区、南城水库景区组成。龙潭山城周围自然环境十分神奇,山有七峰拱抱如环,惟独东面有一缺口,就在此地建门以通出入。双潭映月、怪景奇观、千手佛、夏日莲等景色,无不使人叹为观止,仅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这一天,游览者和烧香拜佛者就有数十万人。登临龙潭七鼎之巅远眺,群山起舞,碧野如画,如临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