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安福孔庙
  安福孔庙为江西省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坐落在江西18大文明古县之一的安福县城南.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福县城,距吉安市60公里。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旧称“学宫”、“文庙”,后屡有兴废,至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迁现址。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积2148平方米,整个院落10000多平方米,有下马碑、泮池、圜桥、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两庑、露台、大成殿等建筑。大成殿采用中国宫殿的营造风格,殿内陈列了安福县自秦始皇至今2200多年的建县史,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孔庙占地10余亩,主要建筑物均以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它利…[详细]
龙南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杨村街北面三里许的太平江上,为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该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重建的太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交通:距离龙南县城5公里,可做出租前往,3元起价。…[详细]
羽琌山馆和云亭别墅
  羽琌山馆和云亭别墅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抚河北面一公里的艾溪陈家村,发现了一处读书与藏书的文化庄园。说出来在江西,甚至在江南、在中国,都有点意思。艾溪陈家村有550年历史。自明英宗六年(1457)由陈氏始祖肖水公建立“义门世家”坊起,以勤耕苦读为本,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嘉靖44年,村人陈栋以一甲三名荣登进士(探花)后,陈氏家族发展很快。明清两代,全村共出10名进士。因此经济文化齐头并进,族人竞相建房,书生心中隐约埋藏着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后经济富庶与文化昌明的较量。全村现存46幢近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匾额多达23块,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趣味很浓。其中的东庄园“中宪第·云亭别墅”与西庄园“羽王岑山馆”建…[详细]
安远永镇桥
  永镇桥坐落于江西安远县西部的新龙乡永镇村,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该桥桥长38.5米,面宽4.33米,桥上与房舍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它在石质桥墩上架于杉条木,多层横跨桥孔,而别于一般石拱桥,是我国古建木作技术在石拱桥中的巧妙应用。此桥远眺彩虹飞渡,近看亭阁生辉,为秀丽的山水增添了奇妆异色。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2台2墩3孔,墩、台用花岗岩条石、石灰沙浆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称鹅胸)。墩上用三排杉木纵横交错组成悬臂梁。桥面用杉木条纵向平铺。悬山顶二坡双重檐长廊,长29.8米,出檐0.9米,距桥面2.6米,屋脊距桥面4米,中…[详细]
信丰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龙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带,飞跨在崇山峻岭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交通距离信丰县城3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乡的中巴,票价12元。因其弧形如玉带,故名。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风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风歧桥”。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桥身成弧行,桥长88.15米,是江南现存最长的弧形廊桥,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的赞誉。地址:赣州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类型:桥…[详细]
龚氏宗祠梁牌楼及浣纱记石雕
  上饶县应家乡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位于应家乡安坑村,在龚氏宗祠后门西侧两块各长3.2米、宽1.7米的大青石板上,刻有昆腔传统剧目《浣纱记》。据《龚氏宗谱》记载,该石刻刻于明末。石雕共刻有人物240个、战马18匹、纨扇10对、案桌10张,还有刀、枪、剑等道具,刻工严谨,造型生动,神形兼备。经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该石刻是研究中国戏剧历史和戏剧表演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详细]
抚州玉隆万寿宫
  玉隆万寿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抚州府所属六县(临川、金溪、东乡、崇仁、宜黄、乐安)商人集资所建。会馆为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前进戏台和后进0分别为二、三楼建筑,中进为大殿。大殿分左、中、右三个部分,从正门进去,左侧是火神庙,右侧为文兴庵,是人们祈求平安和人才昌盛的场所。会馆座西朝东,长80米,宽54米,占地面积4320平方米,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玉隆”乃宋真宗为祭祀东晋著名水利专家、道教大师许逊而赐名,后改名玉隆万寿宫。此后江西及全国各地建有多座万寿宫或许旌阳祠供奉许逊,抚州此宫即属此范畴。抚州玉隆万寿宫为坐西面东偏南30’,疑为与抚河走向相对。此宫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名文兴庵,乃正觉寺…[详细]
驿前石屋里民宅
  驿前石屋里民宅 驿前镇境内有50余幢明清古建筑,其中石雕、木雕、砖雕堪称江南古文化佳作,而“石屋里”民宅由于其用材独特、石雕工艺精湛,成为这群古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石屋里”民宅建筑年代为清朝康熙55年(即公元1716年),结构为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由于整栋房屋由石门坎、石墙体、石地板、大石柱等面石建构而成,故名“石屋里”。石屋不仅用材独特,建造工艺也十分精湛,石块与石块之间衔接无缝,被誉为江南建筑一绝。而且民宅内的石雕也具代表性,双门楼居正厅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图案,刀法细腻,层次清新,栩栩如生。石础座上雕有狮、象、鹿、鹤、文房四宝、花卉等精致图案,具有典型的徽州雕刻…[详细]
赣州文庙
  介 绍 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省级文保护单位。 该文庙在唐代时曾为紫极观,到宋代又改为大中祥符宫,于皇佑年间创立县学。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节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江西赣州市…[详细]
凤山查氏宗祠
  婺源查氏宗祠是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徽之总宗祠,建于1644年,宗祠占地面积达2460平方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大天池,大礼堂、后堂等部分组成,民国初年在此开办了洋学堂,也就是凤山中心小学的前身。由于历史原因,礼堂的大天池、厨房等被改作他用,但宗祠主要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内,依然能感受到该宗祠当初的雄伟气势。查氏宗祠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3年正式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婺源县重视残缺损坏古祠堂、古民居、古遗址的修葺和保护,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保护古建筑中来,促进婺源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修开工仪式上,许多来自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查氏后人现场捐款,凝心聚力,追古寻根,共--建这座规…[详细]
新源俞氏宗祠
  新源俞氏宗祠婺源思口镇新源村俞氏宗祠(又称“四亲义庆祠”),建于1565年,距今有444年的历史了,虽在2003年进行过重修,但宗祠内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都保存完好,特别是宗祠内的柱子至今没有被虫子蛀过.门前有石狮一对,甚为精巧,于今年被歹人所窃,甚为可惜;尚有宋进士翰林恒公御赐砖街存留,凡进入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新源尚有家谱记载自然风景八处:灵岩铜渚、鹤戾钱岗、东岭晴云、北山霁雪、剑峰挺秀、云涧迥清、杏畔香泉、荷池月皎等,基本尚存。据长辈说起,村中原有36口井,曾是千烟之村。…[详细]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 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 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25米,进深12米,高14米,状式古楼阁…[详细]
镇窑
  镇窑 蛋型瓷窑。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 清末景德镇有一百多座镇窑,现存一座镇窑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窑炉长十八米,体积近三百立方米,窑场占地约八百平方米。该清代古镇窑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中国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平。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陶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传统坯源不足,该镇窑窑炉缩小三分之一,最终因比例失调,几次点火烧瓷均以失败告终。一九九五最后一次烧窑,十几年来再没有正常烧炼,窑体出现裂缝,窑房受到白蚁侵…[详细]
东生围
  安远东生围景区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城南20千米处,由东生围、磐安围、尉廷围、米升围及尊三围遗址等景点组成。东生围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东生围竣工。安远东生围景区建筑总面积14.4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237亩。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休闲广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包括可容纳15辆大巴、246辆小车的停车区;商业街建筑面积1355平方米;米升围系列工程占地约17亩。东生围俗称老围,位于安远县城南20公里的镇岗乡老围村,东径115°19′18〃,北纬25°00′12〃。此围建在宽阔的田段中间,东靠近镇樟公路,南距镇岗圩0.5公里,西临安定公路…[详细]
金口坝
  金口坝在城东五里泗、沂、府河交会处,系调节河水流量的设置。1966年以前兽河工农兵大桥未建成时,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此坝始建无可考。《水经注》记载:“古结石为门,跨于水上也。”据此推断,当始建于汉代。北魏延昌三年(514),兖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筑堰修桥。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兖州刺史薛胄在沂、泗交流处积石堰水,令其入黑风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因而城西大面积土地尽成良田,农业连获丰收,百姓颂之为“薛公丰兖渠”。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金口坝堰泗河水入城壕中,作为兵防。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详细]
巨野永丰塔
  永丰塔,又称“梵塔”、大佛寺塔。位于巨野县城人民路东段北侧,东邻麟州宾馆,西靠民房,北距文庙街约70米。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塔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最早坐落于大佛寺内而得名,后人冠以“永丰”意谓年年岁岁五谷丰登之意。自建成时,历经宋、元、明、清多次维修,得以保存。据县志载,该塔“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1943年,民国县府进行维修。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先后于1961年、1991年对该塔进行加固修缮。1982年,巨野县文物普查时做过重点调查。永丰塔系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据传原有七级,元末黄河…[详细]
重兴塔
  重兴塔,位于旧城北门内(今古塔住宅区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塔前原有佛寺一所。康熙年间版《邹县志》载:“崇兴寺,原名法兴寺。元(后)至元间(1335至1340年)改名重兴寺”。明天启二年(1622年)残毁。“崇祯间知县黄应祥重修,复于寺之殿南建观音堂。有砖塔一座”。重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九层十檐,通高27.4米。最下层为木回廊,基座正北辟门,东、南、西三面置方形龛室。北门内有南北斜向砖阶,可登至2层南门外木廊,沿木廊外绕至西门入塔内,循旋砖阶逐级登至塔顶。每层檐下系砖雕斗拱,二层为重檐,挑檐斗拱为砖雕仿木结构,华拱出双抄。三至九层为单檐下砖雕仰莲承托。每层转角部位有砖砌半圆倚柱。四正面…[详细]
高唐兴国寺古塔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塔为仿木楼阁式建筑,外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85米,对边直径6.85米,总高38.8米,共11层,上设宝顶。塔基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从下至上逐层收分,瘦俏挺拔,其他为单檐,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门洞北开,可攀登。由于塔体瘦俏,攀登方法也较别致。攀登时二、四、六、八级从…[详细]
济宁太子灵踪塔(汶上砖塔)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汶上历史悠久,古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因年久失修,毁于1946年。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舍利、捧真身菩萨、银菩萨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之后,汶上县人…[详细]
兴隆塔
  兴隆塔,位于兖州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沿着塔内梯级可以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兴隆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结构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