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予公布。
新毛粮仓
  新毛粮仓位于苏州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新毛米厂内。整座建筑的材质是砖、瓦与石灰,没有使用任何木质或铁质梁架及构件。占地725.4平方米的新毛拱形仓,前、中、后三栋一体,坐北朝南,与厂内的另一座砖圆仓为邻。拱形仓系硬山锥尖顶,红瓦屋面,南北两侧山墙各有对开式平面木门;山墙上端各饰一枚五角星堆塑徽标,色彩鲜艳。拱形仓外部连体,内部独立,每栋为通面阔16米,通进深13米,通高15米。在内部观察时,可见一道道拱弧形成拱形顶,既保温又不渗漏。拱形仓在建筑上采用了叠涩法,整个建筑自山墙部位开始将砖块向外层层叠起并出跳,两厢合拢即成拱券式拱形顶,遂省去梁架等构件;承重与剪力系由墙垛承载,故其墙垛呈外向扩张成“八…[详细]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旧居)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建于1989年,座落在太仓市县府东街12号,馆内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书画珍品,及具有很高价值的30件远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仓西郊人,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书画院副院长和南京大学教授。1989年底,太仓市人民政府专门拨款建成了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是中国书画名家艺术馆之一,除了收藏有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赠的其代表作品和明清书画珍品及出土文物外,同时还收藏有众多当代书画名家的佳作。历史沿革: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情况:宋文治旧居现作为宋文治艺术…[详细]
陈调元小楼
  陈调元小楼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上。陈调元(1886-1943)字雪轩,民国时期曾任军长及安徽、山东两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院长。该楼系-于1926年出资兴建,后赠予陈调元,故名。又因于此可凭窗观海,又名“望海楼”。德籍工程师设计,为中欧式古典别墅建筑。占地面积约363平方米(含地下室),全石结构,前有停车场,行车石路及石门等附属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军部队招待所使用。此对研究民国人物和近现代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门前广场,西至二层坡顶楼房,南至道路围墙边,北至5米坝…[详细]
果城里建筑群
  果城里建筑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果城里巷1-23号。二十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为中西合璧建筑,颇具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共由4座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外侧又各附建一狭长的小院落,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4座院落分为两排,中间有一南北向3米宽石板路,路两侧各分布两座对称的院落,南北院落间距1.2米。每座院落面阔17.2米,进深21.8米。建筑平面由三合式连体两坡屋面平房和面向石板路的围墙组成,围墙上置镶有雕琢精致的石门框,院内房屋廊檐有木质檐柱支撑,山墙上置砖砌圆形百页气窗。果城里建筑群原为二十世纪30年代初连云港建港初期的政府要员及高级职员寓所,现为港务局员…[详细]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中山北路下侧。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顶建筑,钟楼设于东端,远视如船形。办公楼四层,钟楼十层(含地下室),钢架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实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由原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承包给南京复兴公司下设的方纪公司负责施工建造。1937年9月20日该楼遭受侵华日军炮击,中弹两处,1970年和1983年两次装修。该楼一直是连云港标志性建筑,为连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对研究连云港港史、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史和中国海港史有参考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详细]
双金闸
  双金闸,是“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2011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系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最早的双金闸,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黄流倒灌清口,靳辅“奏请于清河县治西建双金门大闸一座,闸下挑引河万丈,分减黄流归海,有裨运道。”双金闸,是双金门大闸简称,每孔宽为一丈八尺,双门总宽三丈六尺。开始双金闸的作用,是用来分泄黄水,可使清口黄河水位下降一、二尺,便于漕船渡黄。康熙二十六年(1687)开中河,在仲家庄建闸控制,运道从仲庄闸进入中河,避黄河百八十里之险。又“自清河县西北起开河,经安东城,……迄于平旺河,由安东南潮河…[详细]
三河闸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位于洪泽湖东岸,主要包括三河闸、鹤鹭自然保护区、月亮湖、洪泽湖水利碑廊、洪泽湖镇水铁牛等五处自然、人文景观。三河闸为淮河流域第一大闸,镇水铁牛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前来视察,对此处水利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河闸位于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的中部,全长697.75米,共63个孔,每孔净宽10米,于1952年10月动工兴建,1953年7月建成。三河闸建成后,经过三次加固,泄洪能力已达到12000每秒立方,迄今已安全行洪10050亿立方。有着“天湖锁钥”之称的三河闸发挥了防洪保安、蓄水灌溉、便利航运、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平时蓄水“固得于池挂碧空”、“烟波浩淼有无…[详细]
二河闸
  二河闸位于洪泽区高良涧镇东北7公里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洪泽湖大堤上,是入海水道、分淮入沂总口门,发挥着泄洪、灌溉、引沂济淮等综合效益。该闸由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省水利厅第二工程队负责施工,1957年11月11日开工,1958年8月建成。全闸共设35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402米,闸底高程8米,顶高程19.5米,闸孔净高8米,采用弧形钢闸门挡水,用2×250KC卷扬式启闭机控制。闸上公路桥净宽7米,工作桥面高程28米,公路桥按汽-13级设计,拖-60校核。二河闸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临时分洪的控制工程,设计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4000立方米/秒校核。当遇万年一遇洪水时…[详细]
郝氏宗祠及住宅
  郝氏宗祠及住宅位于葛武郝荣村,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郝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民国重修。郝氏故居始建于1919年4月,穿堂三进,东南围墙建有厢房和走廊,占地面积30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小砖青瓦、雕梁画栋、木椽望砖,为典型的里下河地区晚清时期家族民居建筑风格,内部陈列了郝柏村先生生平图片、手稿等珍贵资料。郝氏宗祠有正堂和南屋两幢主体建筑,南北长23.40米,东西长23.42米,呈正方形,围墙和庭院具有苏南园林风格。正门上方为盐都籍台湾知名人士郝柏村之父郝绪龄手书的“龙凤灵奇”匾,整个建筑朱漆廊柱、雕梁画栋,体现了独特的家族建筑文化。2011年12…[详细]
卢秉枢烈士故居
  卢秉枢烈士故居,在东台市梁垛镇公馆巷内。现存正屋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和套房,保存较好,为东台市文物保护单位。卢秉枢,字玉衡,1902年出生。其父卢少芗,晚清秀才,主编过《东台县志》。卢秉枢自幼聪明好学,努力上进,毕业于张謇创办的南通中医专科学校,在上海远东医院当过医生。他与戈公振交往甚密,在戈的《时报》馆做过特约记者,并主办过《老百姓》、《漫画》等进步刊物。1934年秋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他热爱华侨,乐于为侨胞办事,深受侨胞爱戴。地址:东台市梁垛镇公馆巷内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扬州麦粉厂旧址
  扬州麦粉厂旧址位于在便益门街、运河西岸,建于上世纪30年代。扬州麦粉厂是扬州近代工业起步的见证,俗称为扬州早期两爿半工厂之一。大楼建筑中西合璧,南向,砖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四间。现保存有该厂当年使用的一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该建筑是扬州仅存的近代工业遗产。麦粉厂位于便益门外古运河西岸高桥南街2号。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的高邮裕亨麦粉厂,1931年因高邮城遭洪水,戴姓业主将厂址迁移扬州,并易名为扬州面粉厂兴记股份有限公司,建砖木结构五层楼厂房一座,时为扬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抗日战争期间为侵华日军控制,为其磨制军粮。新中国成立后,扬州麦粉厂成为扬州粉面工业主要厂家,1954年9月公私…[详细]
华氏园
  华氏园位于斗鸡场2、4号,为华氏盐商住宅,建于清代晚期。该建筑体量较大,正门现在斗鸡场4号,后至马坊巷6号。正门为砖雕水磨门,进门为三间门厅,一小庭院。整个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正门为中路、东西各有一火巷与东、西建筑相连。东路第一进三间一厅,已改造,难辨旧貌。第二进为四间花厅,旧有水池一方;第三进、第四进为砖木结构二层小楼。第三进小楼为上下四开间,第四进为五开间小楼,与中路正房相连。中路西路中四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群,前后以天井相连。中路后一小庭院,连接l形座西朝东,座北朝南各三间小平房。该建筑群高低错落,庭院相连,建筑,结构完整,为晚清时期盐商住宅代表之一。东路后进为小庭院,庭院东南角有飞檐…[详细]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位于高邮市界首镇太平街87、89号,该校系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培养军队干部的需要, 1946年4月华中军区将原抗大四分校、九分校等合并后在界首宣告成立,由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张崇文将军任副校长,女将军丘一涵任政治部主任。因当时对敌斗争需要,学校课堂具有流动性,分别在界首镇护国寺、三官殿、司巷口等地教学学习。该校现存占地面积594平方米。共有房屋16间,均为青砖小瓦、单檐硬山造。其中门厅三间南北长7米,进深3米,为勤务人员值班室;南北向房屋两排,前排房屋4间,东西长15米,进深10米,为领导生活驻地;后排房屋9间,东西长26.6米,进深6米,为学校教学场所。1946…[详细]
树人堂
  树人堂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淮海路13号扬州中学内,建于1930年,一座系教学实验楼和会堂相结合的建筑,由扬州中学师生捐资所建,号称当时的苏北第一楼,由大礼堂、科学馆和标准高度台三部分组成,其实验设备齐全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树人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平面呈飞机形,平顶。前由门廊与翼楼组成前楼,面阔28米,主楼三层,局部四至五层。中为会堂,后为舞台。1965年维修时,因会堂观众厅平顶危险,改为两坡顶,其余基本保持原状,现仍为实验楼和会堂。树人堂为扬州地区近现代优秀建筑,建筑特色鲜明,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树人堂为扬州中学内保存的重要古建筑。扬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历史…[详细]
赵伯先故居
  赵伯先故居,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系清代晚期建筑。故居现有平瓦房三进。目前镇江市政府已经对故居修缮一新。前有大门楼,内有明间过道、天井,前进两边为厢房。中进为面阔三大间的敞厅,后进原有楼阁三间,现已改为平房,天井内植黄杨树。第三进为住房,中为堂屋,赵伯先将军青少年时代居住于东屋。最后有厨房,系五架梁三间。故居房屋基本结构完整,待整修。赵声(1881-1911),字伯先,号百先,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同盟会内部总长兼广州起义总指挥。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辛亥广州起义,赵为起义军总指挥,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详细]
广肇公所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现址。公所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饰“五福盘寿”雕砖,白石横额镌刻“广肇公所”四大字,落款为“前护川督陈燏书”。并有浮雕砖饰的“福禄寿”三星、“琴、棋、书、画(四乐图)”及“渔、樵、耕、读”等民间习俗装潢,大门两侧磨砖倚柱底部为石刻蝙蝠等。进入大门另有向北的二道门,亦有砖雕纹饰。公所大厅面阔三间。厅南侧厢房内壁嵌一“广肇公所记”碑,记载…[详细]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城西四摆渡蚕种场和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清末民初镇江开始发展蚕桑业。民国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繁育优良蚕种,推广新法养蚕,以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促进全国蚕业经济的发展。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镇江四摆渡创建了镇江蚕种制造场。该场创办伊始,成绩斐然,其繁育的优良蚕种深受江浙一带蚕农欢迎,并深得其益。在其影响下地方贤达相继办了民营的裕民、明明、益民、瑞昌、均益、永泰、三益、永安、女职等10多个蚕种场,后来为扩大优良蚕种的供应范围,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蚕,又将镇江民营的10多个蚕种场和苏州、南京的部分蚕种场联合起来,以镇江蚕种制造场为核心,成立了合作蚕种场,成为全国优良蚕种生…[详细]
培根师范旧址
  培根师范旧址位于扬中市油坊镇长旺村,原为庆善公所。1939年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进驻扬中,在长旺村恢复“扬中师资训练班”。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为了纪念扬中抗日民主政权缔造者之一、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李培根烈士,在此创办了“扬中县培根简易师范学校”,简称“培根师范”。学员为乡村基层干部及社会知识青年,到当年11月初新四军北撤时结业,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旧址保留完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平瓦房。培根师范旧址是扬中市纪念革命烈士、培养革命骨干的实物见证。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纪念碑须弥座高3.13米,寓指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7日,即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日(1938年6月17日)。碑名“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前下方正中广场上为陈毅、粟裕雕塑。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该碑由句容…[详细]
陆小波故居及墓
  陆小波故居位于市区打索街68号。故居为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沿中轴线排列,最北附生活厢房。一、二进为平房,第一进东为大门。第二进门上为八仙上寿磨砖雕花图案,较为精致。第三进设有卷棚,为对合大厅,天井内有过廊式半亭。第四进为雕栏二层小楼,为陆小波起居室,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东部有小巷一条,内有水井一眼。2007年,故居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2月,陆小波后人将故居捐赠给镇江市人民政府。2008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出资,镇江市文化局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了落架式修缮,恢复了其原有风貌。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