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峰泰山庙
  龙峰泰山庙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简介: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等神祗,两廊有保稷、五谷、瘟疫等十四司神像彩绘及泥塑。二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两侧墙壁上默绘有清代包括台湾府在内的福建十府两州都城隍壁画。保护范围:四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龙峰泰山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盛梁氏宗祠
  永盛梁氏宗祠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简介:堂号“贻燕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祭厅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永盛梁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萧氏宗祠四美堂
  萧氏宗祠四美堂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简介:明万历十八年(1590)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为带门楼的单体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祠前辟泮池,后设龟背形抄手,立有清嘉庆年间的进士旗杆等。保护范围:由宗祠四周山墙起,向北延伸20米,向东、西、南各延伸15米。2009年,萧氏宗祠四美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富美宫
  富美宫供奉我国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俗称萧阿爷,白鬃公。配祀廿四司、文武尊王等。原为属地保护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香火兴盛、分灵遍各地。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乐三(1405)年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遗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心。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特别是瘟疫的肆虐,人们为抗御灾祸、摆脱恶境,以求生存,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供奉保护神、岁时典祭、企求神灵保境安民。在沿江沿海地带所设的小祠则多奉祀“王…[详细]
江夏堂
  江夏堂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厦门市思明区钱炉灰埕2号文安小学内简介:江夏堂系黄氏大宗祠的祭祖堂。黄氏大宗祠由清末南安武状元黄培松倡建,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1918年竣工,今仅存祭祖堂和宗亲会馆两建筑。江夏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73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八椽,高12.5米,重檐歇山顶,抬梁砖石木结构。顶部中央设藻井,呈斗八形,以层层斗拱叠架而成。祖龛精雕细刻,全部以漆金装饰,底座为青石须弥座。保护范围:祭祖堂和宗亲会馆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江夏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溪自北而南贯穿全村,两面群山耸立,树木葱茏…[详细]
竹江汐路桥
  竹江汐路桥年代:清~现代座落地点: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小马村简介:又名达路桥,系连接陆地与竹江岛的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因路和桥建在滩涂上,涨潮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行走,故称汐路桥。清乾隆年间由乡绅郑绣轩倡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郑启昂耗巨资建三年而成,后被潮水冲垮,其子郑琼森又进行三次大修才得畅通。由于地处海涂泥泞中,建路时,路基用松树打桩、铺垫杂木草皮,然后铺上条石横竖三层砌成。全长3651米,最宽1.8米,途经六座桥,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桥,桥孔上下二层,边有小孔,具有排潮防潮作用,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海埕石路桥建筑。保护范围:桥四周向外延伸50米。2009年,竹江汐路桥被福建省人民…[详细]
阳歧尚书祖庙
  阳歧尚书祖庙年代:民国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歧村简介:1920年严复在明代凤鸣寺旧址上,倡资建尚书庙,祀南宋爱国志士陈文龙。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805平方米,由尚书祖庙大殿、毓麟宫、忠肃祠组成,保留有严复题字的门额,以及陈宝琛、李厚基、叶大庄、王仁堪、严叔夏等名人题写的石楹联。保护范围:东至山门,西至围墙外10米,北至山南麓,南至放生池外沿。2009年,阳歧尚书祖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城卢家大院
  西城卢家大院年代:民国座落地点: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简介:清末始建,为卢家祖屋,民国十六年(1927)扩建。二进砖木结构,由外濠沟、演兵场、山门、围墙、大坪、门厅、中堂、后跨院、正堂、后花台及东西护厝、堡楼、兵营等几部分组成,南北宽65米,东西长57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1934年7月,栗裕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曾进驻卢家大院,保留有大量红军标语。保护范围:东面至西城镇文化站后门水沟,南面至罗厝鱼塘墙界,西面至凤形山脚围墙向西16米,北面至镇政府旧会场墙界。2009年,西城卢家大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民国二年(1913年)由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楼一样,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该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该楼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筑组成。外环高3层,直径43.5米,土木结构,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外环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为卧室。底层内通廊以鹅卵石铺面,间内以青砖铺面;二、三层全部以青砖铺面。东西两边各设一道楼梯,两梯对称。后…[详细]
公馆峡民居
  公馆峡民居年代:民国座落地点: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简介:亦称“卢公馆”,系闽北军阀卢兴邦旧居。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94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中堂、山门墙,左右各有两幢厢房。四周有围墙,西北角有一炮楼。主体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面阔5间,进深7柱,单檐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双鲤村部路界,西至民房拱门墙界,南至门口下埕田界北至后门公路界。2009年,公馆峡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福寺石造像
  安福寺石造像年代:唐、宋座落地点: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曾林社区简介:寺内有唐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宋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及供养人像六尊,造型丰满圆润、神态自然、刻工精湛。附属文物安福寺,是泉州地区年代较早的佛教寺庙之一,现存清代砖木结构形制。保护范围:东至本寺旧场地外30米,西至报恩堂外30米,南至寺外30米,北至围墙外30米。2009年,安福寺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壶岩摩崖石刻
  方壶岩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简介:现存宋至清摩崖题刻十二方,有王用文、曹学佺、王大壮、张大韶、沈野等人的题刻,为研究福建地方社会、风俗历史以及张圣君信仰起源,提供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方壶寺是张圣君信仰文化的发祥地,是闽台张圣君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东至路,西至狮子岩顶,南至天池口直上,北至门庭牌坊。2009年,方壶岩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仙公山香火分灵到台湾各地,是闽台仙公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仙公山风景区范围内。2009年,仙公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峰岩摩崖石刻
  秀屿青峰岩摩崖石刻位于东庄镇秀屿村。明代在此建园亭时所刻,共有12处,诗刻“盘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跌坐窥明月,空山有几人。”刻分5行,每行4字,楷书,署款小字为“佘翔”题“飞云洞”三大字横刻,楷书。下款为“林琨章书”“食霞”石刻二大字,字径0.63米,“天风海涛”署款为“宋赵汝愚书”,无署款的崖刻有“试剑”“钓矶”“超然台”“读书台”“玉蟾”“枕流漱石”,鳌城山面海的南面山崖的大片石壁阴刻线条画,“吕洞宾醉酒”画面高2.3米,宽1.4米,吕洞宾醉态龙钟,右边有个护将,线条已不明显,落款已风化不可辨认,为研究石刻提供实物资料。青峰岩摩崖石刻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兴堂石造像
  永兴堂石造像年代:明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简介:明天启五年(1625)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五尊,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供养人等,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永兴堂,保存清代法式,清光绪十一年、十二年重修碑记,有着较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永兴堂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年代:清座落地点:厦门市思明区万石植物园简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率两万大军攻打澎湖,大败郑军刘国轩部。此役清军共计阵亡329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此建祠纪念阵亡将士。现祠堂无存,仅有原祠堂中的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1通。碑坐东朝西,高2.12米,宽0.84米,厚0.2米,花岗岩质,上直行题刻“澎湖阵亡将士之灵”八字。石碑下承碑座,前有石供桌。雍正十一年(1733)清溪司铎李铨《癸丑仲夏谒将士祠有感》题词和康熙五十三年(1714)僧人衲果所立的有关蓝理等为澎湖阵亡将士祠捐金置产的记事题刻,为附属文物。保护范围:碑刻及附属文物四周向外延伸1…[详细]
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简介:云霄是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的出生地,其故居位于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清光绪四年(1878年),秋嘉禾(秋瑾祖父)出任云霄厅同知。次年农历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与此。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至翌年八月,秋嘉禾再任云霄厅同知,秋瑾在此度过童年。故居为清代的紫阳书院和七先生祠,也是云霄历任长官的官邸或临时住所。清光绪四年(1878)八月,秋嘉禾莅任云霄厅同知,携家眷寓居于此。次年其孙女秋瑾在此出生。秋瑾(1879~1907),是著名的辛亥革命烈士,中国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907年,因组织皖浙起义失败被捕,…[详细]
侯德榜故居
  侯德榜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宁化街道宁化新村二里简介:清代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侯德榜出生及青少年时期居住于此。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著名化学家,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原料利用率提高到96%,对制碱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年代:清座落地点:晋江市东石镇第四社区简介:东石玉井房蔡氏三兄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创“玉记商行”成为富户,光绪年间(1875~1908)在东石港附近扩建商行,现存大厝8座和栈房2座。历史上东石港对台贸易兴盛,各姓都有族人衍台。清代东石蔡氏往台湾谋生的,占族人半数。玉记商行建筑群,是闽台商贸密切往来的见证。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