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门牌48号),建于清初,嘉庆及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门头三间排的木构房,从门头厅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厅的正面的壁坊上挂有慈禧太后赠赏“浩封盒”,两旁厢房门窗户扇皆为楠木加工而成。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同样隔为前后厅,前天井两旁有披榭。从二进西侧有小门通第三进石门,有天井,三间排厅堂。厅里有一块石块形似-,传说的-穴就在这里。2013年征收之后,空置。2018年5月造访该故居,正在进行大修,预计10月份完成修复。老建筑爱好者“走失的科文”在第二…[详细]
上洋友于楼
  上洋友于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上洋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五进府第式土楼,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民国重修。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为左右对称双轴线式建筑,每条轴线均由前厅、侧厅、中厅、厨房、正楼组成。大门开在楼的左侧,四周夯土墙围合,中厅面阔三间,前檐廊两侧设有青釉花窗隔屏,山墙搁檩式构架,正楼高四层,总宽15米,总深11.6米,总高15.6米,歇山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上洋友于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淘书院
  金淘书院位于南安市金淘镇金淘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金淘书院、侨光学堂组成,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金淘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北朝南,为三落带双边护厝的闽南传统建筑,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侨光学堂建于1948年,为二落带双边护厝建筑,砼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金淘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东李氏宗祠
  红东李氏宗祠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地、池塘。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硬山顶。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南向外延伸25米。2018年,红东李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岸铳楼群
  赤岸铳楼群位于永泰县丹云乡赤岸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建于清代、民国,由四座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的三层土木结构小土堡组成,分别名为扁店铳楼、前店铳楼、祥林店铳楼、则水店铳楼。四个铳楼依溪而建,互相犄角成守望之势,是当地百姓在土匪犯乱年代的避难之所。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层门厅兼楼道、厨房、杂物间、或店面,二层住房,三层粮仓、储藏间。二层和三层楼梁直接插入四周夯土墙上,屋架几乎采用雷公柱支撑,用粗大的木料作檐檩,挑起整个屋面。设碉式角楼,墙体上针对性安置斗式条窗和竹制-孔。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东源古建筑群
  东源古建筑群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吴氏宗祠戏楼、古书堂、培凤亭、古井、粉墙厝和吴成故居组成。吴氏宗祠戏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通面阔16.11米,占地面积458.33米。由观众厅、戏台及两侧廊庑组成,硬山顶,匡斗山墙,东、西门楼开在戏楼与宗祠间内庭埕左右山墙上。附属文物“千秋祖产”碑记,碑高1.82米。古书堂建造时间与吴氏宗祠戏楼相同,由前后两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前部“心远堂”,为穿斗式硬山顶两层楼;后部建筑由门埕、门楼、主楼组成,主楼“琢玉楼”为穿斗式重檐硬山顶两层建筑。培凤亭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失火后在旧址重建,通面阔8.85…[详细]
定风寺
  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39.18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山门亭、弥勒殿、三宝殿、后堂、观音殿。弥勒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两边厢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顶钟鼓楼;三宝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上饰覆盆式藻井;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保护范围:寺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风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峰古建筑群
  文峰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陈惧斋祠、黄礼鉁故居、环水宫、闽东红军石堂集训指挥部旧址组成。陈惧斋祠于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清代建筑风格,祠主祀理学名家陈普,占地面积292.6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门额书“陈惧斋先生祠”,厅堂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黄礼鉁故居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为一代戍台名将黄礼鉁居住地,故居由门亭、天井、正座、前后廊庑及偏座组成,占地面积335.2平方米,正座面阔3间,前廊带卷栅轩顶,穿斗式木构架。环水宫为古石堂三十六村共同奉祀奶娘陈靖姑的场所,创自宋元,于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并起戏台,由门厅、戏台,大殿组成,占…[详细]
新圩渡建筑群
  新圩渡建筑群位于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重建。由渡口、旧船坞、港务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和妈祖宫旧址等组成。渡口利用天然泊岸加以石筑而成,从唐代开始即为闽西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民国时期,仍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分别长约200米,两侧为砖木、土木结构的骑楼式建筑,俗称“竹竿厝”,历史上店铺林立,颇为繁盛。保护范围:以港务站为基点,向东延伸124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南延伸198米,向北延伸169米。2018年,新圩渡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福塘建筑群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向外延伸9米,西至攀桂楼西侧,北至南山旧街、万顺大厝前围墙。…[详细]
上攀古建筑群
  上攀古建筑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上攀村门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均为石构,俗称“石头厝”。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组成。正厝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各有前后房,为搁檩式结构,双坡顶,外墙石砌,部分为虎皮石下碱上筑土坯墙,土坯墙外涂白灰层。保护范围:东至上攀渠,南至与新村之间的村道,西至163县道,北至龟山遗址。2018年,上攀古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坂头花桥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南北偏楼二层翘檐,每翘檐挂风铃,现尚存九个。桥柱6排80根,桥柱及梁枋上有楹联30余幅。顶有覆盆式藻井,拱、梁、柱绘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桥内设神龛9个,内塑神像,桥中亭和两端桥亭建有0。桥拱左右两侧的石缝中露出两把宝剑的剑尖,直指溪面。桥亭内存清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两块。…[详细]
紫云岩画
  紫云岩画位于明溪夏阳紫云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紫云岩画磨刻在岩石的自然表面上,岩面较粗糙,刻槽截面形态多样。岩画呈不规整的矩形,分东、西两部分,内容基本一致,东部面积约8.42平方米,西部面积约9.38平方米。石刻主体图案以圈形为主,总数约105个。纹样有圆点纹、同心单圈纹、单圈纹、同心双圈纹和其它图案等。图案大小不一,最大长约19厘米、宽约17厘米,最小长约厘米、宽约10厘米。2018年,紫云岩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紫云岩画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九鲤湖摩崖石刻
  九鲤湖摩崖石刻位于仙游钟山镇院前村九鲤湖风景区,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现存摩崖石刻41方,分为景迹题刻、游览题咏、登临记事等类别。其中有宋代陈谠、吴迁、陈显谟、赵希孟、丘铎,元代施田,明代林有恒、郑纪和民国严家淦等人题刻。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体皆备,是研究宋至民国的书法艺术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摩崖石刻单体周边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九鲤湖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2018年,冶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详细]
云山书院壁画
  云山书院壁画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云庄村,年代为1950年。简介: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19年重修,供奉“三一教”教主林龙江。保存李耕所作的壁画——《“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志》系列壁画30幅,左壁14幅,右壁16幅。该壁画创作于1950年,整体构图充实饱满,人物造型修长优雅,线条清劲峭拔,超逸洒脱。壁画内容为林龙江生平事迹,是研究“三一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云山书院壁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台山约翰堂
  烟台山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英文名圣约翰堂(St.John‘s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该建筑是英国圣公会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头教堂,由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厝教堂于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西元1…[详细]
黄培松故居
  黄培松故居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次间做大敞厅。建筑用材粗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美。黄培松,字菊三,清末武状元,曾在广东、福建任职。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培松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清。简介:1902年英、美等十三国领事和清政府签订了《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规定在鼓浪屿公共地界设立“工部局”,以执行“领事团”的决议。1903年1月工部局设立,租用位于鼓新路40号和记崎的一幢英式楼房。该楼房大约建于1880年前后,坐西北朝东南,单层英式建筑,附有半地下隔潮层,四周为庭院。现建筑已毁,仅存建筑基址,通长80米,宽50米,地面上还可见一段残墙。保护范围: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处外20米。2018年,鼓浪屿工部局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年代为清。简介:清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三年(1845-1853),厦门成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掠卖华工的最大中心,当时英商在香港创办和记洋行,并把分公司开到厦门,直接参与掠卖华工,1845年在此建了六间栈房,用于堆放货物和关押华工。遗址平面布局基本呈长方形,靠南边一侧略呈弧形,现存花岗岩条石砌建的长方框残墙,墙体残高约2-3.8米,厚约0.4米。南侧墙体上原有2个门,已封堵,东墙保存1窗1门,北墙原有1门,已封堵。保护范围:东、南至三明路,西至鼓新路,北至建筑遗址边界外10米。2018年,鼓浪屿和记洋行仓库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