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国故址
  邓国故址位于襄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团山镇。城址平面近方形,系夯土所筑。城垣、城门、护城河、烽火台等遗迹保存均基本完好。城垣东、西、南、北分别长766米、713米、896米和858米,面积约0.64平方米千米。城垣四周中部各有一城门。北城门外侧尚存向外突出数米的土坡,应属瓮城设施。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邓城遗址尚未发掘,地表散有大量东周至洒代的遗物。在邓城外侧,东、西、北三面长约5千米的城域内,呈弧状分布众多,东周至汉代的遗址和墓葬群,出有大批青铜器。邓国故址是春秋时期邓国的都城,对于研究古邓历史、楚文化起源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西周至汉代矿冶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北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56′,北纬30�05′。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铜绿山,根据清修《大冶县志》载:“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遗址于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进行露天开采时发现,古矿井大多处在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的围岩蚀变带和破碎带内。1973~1979年多次发掘,清理出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详细]
恬斋公书室
  恬斋公书室位于广东省阳西县织篢镇大泉村委员大洲村东南边。清嘉庆年间由乡绅何桂萼所建,用于何氏家族春秋祭祖及儿孙读书。2000年由何氏家亲理事会倡仪集资重修。书室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通面宽12.26米,通进深32.04米,占地面积392.8平方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中进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后吉为抬梁式木构梁架。书室内的梁架,封檐板等构件木雕清美。麻石门框上阴刻“恬斋公书室”大字。楹联卢江锦世泽,漠海振家声和匾额恬斋公书室。大洲村的文化底蕰非常深厚。村内有祠堂,碉楼等特色建筑,而其中祠堂恬斋公书室是村中的代表性建筑文物,是大洲村何氏学馆的文化摇蓝。恬斋公书室自建成至今历两百年,因何氏族…[详细]
瓦窑咀窑址
  瓦窑咀窑址位于鄂州市凤凰办事处司徒村瓦窑咀,东汉、六朝窑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1米。发现2座圆形窑炉,底径约2·1米,炉壁厚5-8厘米。窑炉内采集有施黄褐色釉瓷碗和匣钵。窑炉周围采集有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布纹、铜钱纹、棱形纹和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二批)…[详细]
梁子湖窑址
  梁子湖窑址位于鄂州市梁子镇公山北麓20米,唐-五代窑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试掘100平方米,发现1座窑炉,窑依山而筑,平面呈马蹄形,窑床、壁均经夯筑,炉内有经高温后形成的深色玻璃釉。采集有瓷壶、碗、盘、罐等残片。窑具有匣钵、带支钉垫圈和泥条垫圈。瓷片施青黄或灰黄色釉,有少量黑褐釉;露胎处可见灰白护胎釉。纹饰多饰于执壶柄上,先在胎上压印纹样,然后施釉;种类有斜方格纹、缨穗纹及执壶、团菊等图案。有的瓷碗底部刻有“全”、“吴”字样。(第二批)…[详细]
湖泗瓷窑址群
  唐至明代窑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的梁子湖与斧头湖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10′~114�20′,北纬30�8′~30�22′。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是我国南方生产影青瓷、青瓷的重要窑址群。1974年文物调查发现湖夏村窑址群;1982年在梁子湖沿岸的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龙泉、贺站又发现古瓷窑堆积63处;1985年在鲁湖、斧头湖沿岸的法泗、安山发现青瓷窑址多处。现已发现窑堆145处、龙窑171条。其产品包括“影青瓷”、“青瓷”两大系列。影青瓷窑址,时代为北宋中晚期,主要分布在江夏区东部的梁子湖沿岸,现存窑堆85处,龙…[详细]
鲁台山古墓群
  鲁台山古墓群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鲁台镇鲁台村南,周代墓群。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7、1978年发掘35座墓葬。西周墓5座,面积约3-18平方米,为竖穴土坑墓,有单椁单棺和单棺两种形制;东周墓30座,面积4平方米左右,均为竖穴土坑墓。西周墓出土铜器有圆鼎、方鼎、簋、爵、觯、锛、尊、铃、戈、镞、镜等;陶器有簋、罐、爵、鬲、碗、缸等;原始瓷器有豆;玉器有瑗、戈、串珠、璇、玑、蚕蛹、乌、鱼等。东周墓出土铜器有剑、戈、镞、带钩等;陶器有鼎、鬲、壶、罐、敦、豆、钫等。(第二批)…[详细]
青山墓群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问安镇东北部,北距当阳市半月镇5千米。墓群分布在问安镇所辖的大竹园、革新、英雄、龚家坪、新建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5平方千米。该墓群分为四大墓区:第一墓区以袁码头冢子(M1)为中心,7冢;第二墓区以大竹园谢家冢子(M8)为中心,3冢;第三墓区以大高庙冢子(M16)为中心,11冢(M23)为中心,3冢。每墓区均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青山墓群经调查证实,系楚国贵族陵寝。墓葬特点是:数量多、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研究楚国历史访华的重要佐证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详细]
马山墓群
  马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和川店镇境内。据统计有封土堆的古墓葬约300余座,分布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经过多次发掘,出土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其中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织品,马山五号墓出土的吴王夫差青铜矛,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都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川店镇境内在册的马山墓群数量多,规模大,埋藏文物丰富。马山墓群是研究先秦时期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楚国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雨台山墓群
  雨台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雨台村。墓群占地30平方公里,古墓葬据测算在10万座以上。墓地内有多道岗地,多为南北走向,大墓一般分布于岗地最高处,小墓则分布于低岗和岗地的坡地上。1975、2000-2003两次发掘,雨台山墓地埋葬的大部分为楚国中下等墓,也有较多的大墓,如张家巷M8、M18都属楚国中上等贵族墓。其四周也葬有较多的小墓,它们显然是楚国族葬制的形式,即为楚国的“族坟墓地”之一。雨台山墓群现已发掘近2000座中小型楚墓,其年代自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出土了大批文物。雨台山墓群对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埋葬习俗和楚国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详细]
余岗九冢古墓群
  余岗九冢古墓群位于襄阳县竹条镇九冢村南100米,东周墓群。原有封土堆9座,呈东西走向,排列在九里长的山岗上。现仅存1座封土堆,封土底径约50米,残高7米左右。(第二批)…[详细]
纪山楚墓群
  东周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荆门两市交界处,南距楚纪南故城10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52′~110�54′,北纬30�23′~30�25′。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是东周时期楚国的大型墓葬群。纪山墓群以纪山寺为中心,由东田家岗、小薛家洼、尖山、大薛家洼、杨家岗、曾家冢等22处墓群组成。现保存有封土堆墓葬227座,其中68座墓葬封土堆直径约5~10米、高约1~2米。78座墓葬封土堆直径约12.5~18米、高约1~3米。40座墓葬封土堆直径约20~27.5米、高约2~5米。16座墓葬封土堆直径约30~37.5、高约2~4米。9座墓葬封…[详细]
云梦城郊古墓群
  云梦城郊古墓群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南郊、西郊,东周-汉墓群。由珍珠坡墓群、龙岗墓群、木匠坟墓群、睡虎地墓群、大坟头墓群等五个小墓群组成。其中珍珠坡、龙岗两墓群分布在东南郊,木匠坟、睡虎地、大坟头三个墓群由北至南分布在西郊。珍珠坡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发掘18座小型长方形土坑墓,其中东周墓16座、秦汉墓2座。东周墓出土有仿铜陶鼎、彩绘带盖陶豆、彩绘陶壶、彩绘陶小口鼎、木雕卧鹿立鸟等。秦汉墓出土有陶釜、瓮,铜镜,角饰,铁器残件等;木匠坟墓群,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5年发掘2座土坑木椁墓。出土陶器有鼎、壶、瓮、釜、罐、鍪、钵等;铜器有鍪;漆器有扁壶、耳杯、圆盒、卮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有“亭”“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