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邱家庄遗址
  邱家庄遗址位于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邱家庄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邱家庄遗址在福山区东南兜余镇邱家庄北高丘上。1956年发现后,省、地、市文物部门进行过多次调查。1979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烟台地区文管组联合进行发掘。文化层堆积厚2米左右,有柱洞、灰坑和墓葬。发掘出的物品有石斧、磨盘、骨锥、骨针等。器类有鼎、筒形罐、钵、小口罐等。其中筒形罐和小口罐多有对称的蘑菇状或鸟首状把手,是胶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遗物的特征。遗址与白石村二期文化相当,距今约五六千年,1987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邱家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详细]
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东至龙山街道焦家村东首沟壑及其南向延伸线,南至龙山街道董东村西南300米处水渠及其东西延伸线,西至历城区唐王镇河阳店村西侧南北向乡村路及其南向延伸线,北至黄(桑院)傅(家村)乡村路。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焦家遗址东西800米,南北70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遗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处有巨野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处于古代文化发展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带。城墙、壕沟和一批大型墓葬的发现,加之…[详细]
汶阳遗址
  汶阳遗址位于泰山东南麓莱芜凤城街道办事处汶阳村北汶河之阳的高台地上,1983年3月刘慧、王其云、崔秀国等发现。遗址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00多米,台高出四周平地2.5米左右,表面呈鱼脊形,文化层在地下0.3米左右,厚约0.5米至1米。此前一般认为汶阳遗址的年代范围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事实上其文化内涵要远比这两个时期要丰厚。大量的打制石器的发现,证明了此地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先祖的居住地,而盘龙大街南边原“扫砟地”大量唐宋瓷器的出土以及窑址的发现,说明汶阳一带在唐宋时期绝对是一个大的聚落中心。而此遗址青花瓷器以及其他明清器物的少见,说明了在明清时期,聚落中心已经转移到别处。但…[详细]
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阜阳市临泉县,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遗址位于村东里许隆起的高地上,当地群众呼其地曰“桃行”,其余部紧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岗上遗址与徐时村遗址(其地现属山亭区)隔河相望,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从河岸西侧的断崖上观察,土层中暴露出大量灰层堆积,并夹杂着许多红烧土粒,人骨、兽骨、陶器残片等。“文革”中,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在中心部开掘了一条东西向水渠,破土时,发现了许多完整的人骨、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绿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纹玉饰特别精致,其长3cm,宽3.6cm,用阳线刻划人面轮廓和椭圆形眼眶,眶内刻短线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详细]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西北约100米处,菏商公路及菏曹运河斜穿占压遗址的东北角。周围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遗址完全被淤积层覆盖。该地历史悠久,相传定陶为古陶丘、夏三鬷国、周代曹国。汉初梁国治定陶,后继济阴国、定陶国、济阴郡多有兴废,治所均在定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现已发现,以该遗址为中心,周围绕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持续发展的遗址群。该遗址发现于2013年冬季菏曹运河拓宽工程施工过程中,此后,定陶县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妥善保护,积极协调有关业务部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最大…[详细]
呙宋台遗址
  呙宋台遗址位于山东潍坊市境内寿光市城南7公里孙集街办辖内,呙宋台村以西、郑家村以北一高大土埠上。此埠,呙宋台村称其为“西埠岭”,郑家庄呼为“北埠岭”,呙宋台村全部、郑家庄北半部覆盖于遗址之上。面貌为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北头谓“台顶”,南端呼“鳖盖子”。呙宋台遗址,历年来在其周围诸遗址中又多次有商、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铜器出土,还在其南几百米的地方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制骨器作坊。呙宋台遗址绝非一般的村落遗址,以“帝丘”标准衡量,可称得起“营丘之墟”。这对研究和探讨齐国及先秦一系列的历史问题有重大学术价值,从而引起了我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我国考古界权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曾于…[详细]
梁堌堆遗址
  梁堌堆遗址位于曹县侯集镇梁堌堆村北,西距曹县约17公里,遗址东南部被供销社门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经钻探的知,遗址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一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由于群众多年来取土,使地面以上堌堆大大缩小,形状极不规则。现堌堆南北约33米,东西约39米,总面积1287平方米,高约5米,土色黑灰,上植有柏树数株。保存基本完好。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西侧试掘,开了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了大量的各时期陶器残片。从这些标本看,龙山时期的遗物有泥质方格纹灰陶罐、凿形鼎足、器盖、釜、罍、陶纺轮、石镰;商周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详细]
刘台子遗址
  刘台子遗址位于姜集乡刘台村西。从1957年发现到1985年,国家曾组织省地县三级考古和文物部门进行过多次挖掘。先后从5座古墓中挖掘出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玛瑙、编织品、骨器等两千多件。经专家研究考证确认为西周早期贵族墓群。墓地的主人是“逄公”(相传为周文王的表叔)的家族。“逄”姓就是“姜”姓。今日姜集乡是由周代“逄”姓演化而来。2019年,刘台子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曲城故城遗址
  当地群众按自然地形将城址分为东南城、南城和西南城。城址内地表、断崖上陶片很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断崖上发现文化层厚约3米,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4米;第二层为近代扰乱层,黄褐色土,内含少量的汉代陶片及近代瓷片。厚约1.1至1.2米;第三层为汉代文化层,黑褐色土,内含较多的筒瓦、板瓦和陶片等遗物,厚约1.05至1.1米;第四层土质较紧,黑褐土比三层稍黑,厚约0.8米,内含陶片较少,形制与三层相同。多年来,平整土地和烧窑取土,故城址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春,东南城整地取土发现夯土城墙一段,高约1.2米,宽约4米,南北长度不清。夯层分为八层,每层约为0.12至0.17米不等,夯窝直径…[详细]
高密故城遗址
  高密故城位于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据考证,始筑于东周,西汉为胶西郡国、高密国都城,东汉为北海国属县、侯国的古城址,总面积约337万平方米,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郡国都城规划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特定时代整体地域的典型风格,为研究春秋战国至两汉诸侯王国城邑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19年,高密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卞国故城遗址
  卞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传为夏商周时代的卞明国及其后的卞邑城址,今存古城址为春秋至汉代古城遗址,城址北临泗河,东面紧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卞桥。城址呈不规则四方形,总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城址夯土层明显,内含遗物丰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汉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并出土铁剑。卞城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是研究春秋至汉时期的文化内涵,探讨当时山东地区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史前聚落和环境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材料。1986年3月,由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由山东省人民政…[详细]
曲阜少昊陵
  少昊陵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少昊陵与寿丘为邻,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是黄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处。随着后世对少昊祭典的升级,少昊陵几经扩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叠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万块石块修砌。占地8公顷,现存古建筑17间,明清石碑20块,古树3991棵。陵…[详细]
凫山羲皇庙遗址
  凫山羲皇庙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郭里镇爷娘庙东村,是祭祀伏羲的庙宇。始建年代无考,因庙内原有后唐长兴二年重修碑刻,可知唐末五代时已初具规模。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庙前有山门,门内有金水桥,东西各有一门,俗称东西华门。向北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依山势呈上中下并列叠加分布,中路有礼门、东西庑、羲皇殿、娲皇殿,主体建筑为羲皇殿,东路有玉皇殿,西路有泰山行宫、关帝庙。整个建筑物共有大小42座庙宇,内供1300多尊神像。殿字众多,构造奇特。特别是其主体建筑羲皇殿为歇山转角式结构,分为五楹,飞檐斗拱,砖木石合砌,上覆碧色琉…[详细]
东镇庙大殿遗址
  东镇庙大殿遗址位于临朐县沂山东麓东镇庙村,其修建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宋朝,目前留存碑碣、古木、大殿遗址和古祭台,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2019年,东镇庙大殿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家洞遗址
  栾川地处豫西秦岭东延余脉伏牛山、熊耳山之内,山势西高东低,呈扇形向东展开,海拔一般在500-2000米之间。地处中国南北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孙家洞遗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哼呼崖的断崖上。北边紧挨伊河。因山洞离孙家住户较近,故称孙家洞。现有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宽3米,高0.9米,距河岸地面约50米左右,洞内又分数穴,高、低、粗细、大小不等,变化复杂。四周冬青树密布、茂盛翠绿、景色秀丽。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该洞进行了调查。具体坐标是:北纬33°47′50.0″,东经111°41′38.0″,海拔691米。孙家洞遗址…[详细]
老奶奶庙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代家门村西北约300米,坐落在贾鲁河上游九娘庙河东岸二级阶地之上。因遗址西北角有一座老奶奶庙,故名。遗址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60余米,面积1.2万平方米。2011、201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数以万计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3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结合该流域发现的众多同时期遗址相比较,该遗址应为一处当时人类活动的中心营地。加速器碳14的年代测定数据均为距今45000年前后。老奶奶庙遗址正处于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出现与发展的关键时段。在老奶奶庙遗…[详细]
后高老家遗址
  后高老家遗址位于高寺镇后高老家村西北100米处。后高老家遗址为裴李岗文化遗址。呈椭圆形,稍高于周围地面,现为农田。文化层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80米,厚18米,面积405万平方米,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县内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多次勘查,采集有大量陶片,对研究裴李岗文化的分布范围及诸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遗址略高于周围地面,其文化层厚1.8~5米。中间有一东西农田路沟,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84米,总面积为68080平方米。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调查时在此发现石磨盘和残陶器。1977年河南新郑裴…[详细]
苏羊遗址
  苏羊遗址位于张午乡苏羊村洛河南岸的高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北临安虎路,南依华岳。遗址文化层厚达6米左右,陶质有夹砂红陶、陶灰、黑陶及彩陶。可识别器型有红陶钵、缸、酒器、小口尖底瓶、壶、杯、彩陶盆、缸、钵,黑陶有小口高领缸,夹砂灰陶有觚性杯、-底盆等,纹饰有篮纹、刻线纹、网状纹、附加堆纹和白底彩陶,石器有石镰、石刀、铲等。从出土标本看,应为仰韶—龙山时期文化。2019年,苏羊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坟岗遗址
  老坟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乡庞家营村北山坡下。【老坟岗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出土的陶器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老坟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阎村遗址
  阎村遗址位于汝州城东纸坊镇北500米阎村东。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米左右,内涵丰富。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部落遗墟。分布有居住、墓葬、手工业地带。遗物多为石器、陶器。石器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河卵石精细磨制,有石斧、石铲、石凿。陶器多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均采用泥条盘筑法,后经慢轮修整打磨。器表多采用红、褐、黑、白间施进行彩绘。花纹有勾叶、垂弧、三角、网状、圆点、几、S、条形等几何图案。器形有尖底瓶、敛口钵、直壁缸、尖底器、釜形鼎、罐形鼎等。陶缸、尖底器均为葬具,底部中间都城有一个小孔。1978年出土一陶缸,器表绘有鹳鱼石斧图,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