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锦三溪桥
  六锦三溪桥三溪桥又名蔡峰桥,位于坂头村蔡峰自然村与六锦村交界的雪溪、鸟溪、凌云洋三溪汇流处,因而名之。是古代闽县、侯官、古田、连江、罗源五县交通要道,也是六锦村通往外地的惟一路桥,是闽侯县现存七座古廊桥之一。三溪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单跨石墩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全长32米12间,宽5.4米三间,高3.7米,利用溪流两岸石崖峭壁为基础,用花岗岩条石垒砌桥墩,上架多层圆木相互别压,形成八字形贯木拱,悬山顶,桥面横铺木板,两侧置木倚栏,檐下置遮雨板,廊内设长凳。桥北设佛龛原有供奉佛像,现佛像无存。廊屋脊檩上墨书“大清道光二十五年岁次壬寅蒲月吉旦立”。立柱梁枋均撰书楹联,相传所有楹联均…[详细]
聚魁里石牌坊
  聚魁里牌坊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西杨村风棚庙前,明代建筑。是一座二柱一间单檐歇山顶全石结构。通高4米,面宽3.45米。正脊设吻兽,双坡屋面筒瓦骑缝,檐前凿瓦挡滴水,四角挑檐平缓,柱头与横枋间饰斗拱。枋双面刻“聚魁里”三个正楷大字,阳面另有旁款“杨守陈,景泰元年浙江乡试第一名”、“杨守阯,成化元年浙江乡试第二名”、“□试第一名、第二名”。阴面上款“浙江按察使司佥事王平”,“宁波知府李行”、“鄞县知县韩普”,下款为“湖广按察司副使杨茂元立,弘治五年九月吉日”。杨守陈、杨守阯,兄弟皆同,学行相埒。该牌坊乃杨守陈之子杨茂元为其父、叔而立。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七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月,宁波…[详细]
张氏九世祠
  张氏九世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坦西居委坦田大街。建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三进42米。人字封火山墙,硬山顶,人物、花鸟、瑞兽灰塑屋脊,蓝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进深两间九架7.2米,前设三步廊。四根石檐柱,两根石角柱。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10.8米。前四架轩廊,后廊三步。后堂进深三间十三架10.3米,前后三步廊。以柁橔、驼峰、斗栱承托祠堂的梁架和檩条。祠堂前有翼墙一对,墙楣上置“杏鸟齐鸣”、“松鹤延年”等多幅砖雕,雕刻较精细,构图丰满。祠堂总体布局完整,规模较大,砖雕、木雕、石雕均精美,结构属于典型的岭南晚清建筑风格,是研究顺德宗族文化、祠堂建…[详细]
红军被服厂旧址
  红军被服厂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二洼。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会议上,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全师约120余人,分编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为了装备部队,在箭厂河二洼方氏祠堂建立了红军被服厂,厂长由三十一师第三大队党代表吴先筹兼任。有工人三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红军家属,被服厂缝制军衣、被子、绑腿、子弹袋、米袋等,全部都是手工制作。1931年夏季,红军战士统一穿上了被服厂自制的灰色制服。红军被服厂旧址原为方氏祠堂,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两栋,每栋3间,加上两侧横屋共8间,中间一个天井院。房屋因年代久远,…[详细]
南岳何公馆——抗战军事会议蒋宋官邸旧址
  南岳何公馆——抗战军事会议蒋宋官邸旧址位于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延寿村4组。何公馆为何键于1933年而建的私人别墅,1932-1936年,他在南岳山下苗圃和磨镜台两处营建了自己的别墅,磨镜台的别墅被称为“何公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1938年至1944年先后4次在南岳圣经学校举行了4次军事会议,期间蒋介石夫妇曾住在“何公馆”,因而又被称为“蒋宋官邸”。磨镜台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掷钵峰下,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间,在此专门修建了一座双层楼房作为消夏别墅。1938年秋,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还特地在屋后修筑了坚固的混凝土防空洞。该别墅早为蒋介石夫妇在南岳之旅中所青睐。在蒋介石筹备第一次军事会时,日军…[详细]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时代:1938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详细]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击大队及-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德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8月25日,仙德游击队接到通知,开赴城关与仙德工委书记刘佐周率领的永德仙人民游击队会师,浩浩荡荡进入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头(今榜头镇光埔村),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移建此处。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扩建两边护厝,1988年8月重建观音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仙…[详细]
麟凤村红军墓
  麟凤村红军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2组火烧庙,东北距李金维家100米,此墓埋葬了1935年11月牺牲的红三十二军战士2人。1982年10月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蒲江县文化局、民政局培修。墓坐西向东,梯形土冢,封土表面有护有水泥,冢高1.43米,长4.6米,宽2.96米。墓碑为长方碑,书“红军墓”,碑高1.41米,座宽1.1米,碑面宽0.7米,座厚0.39米,碑面厚1.1米。墓冢周围有围墙,东西长16米,南北宽12米,高1.4米。围墙内花坛宽1.2米,有铁栅栏门二扇,上面镂空“烈士”“陵园”4字,园内保留松树2株,沿墙种植柏树13株,幕后种植水杉4株,…[详细]
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详细]
闽西国共和平谈判旧址暨毛泽民同志旧居
  闽西国共和平谈判旧址暨毛泽民同志旧居,位于龙岩市中心街心花园下井巷,建于光绪三十四年,原系龙岩县商会所在地,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425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时,毛泽民住此并筹集经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项主张。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月初,根据中央指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代表邓子恢、谢育才等在龙岩县商会同国民党闽西当局就闽西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经过力争和必要的妥协,于7月29日在六角亭举行签字仪式,正式达…[详细]
龙州伏波庙
  伏波庙,是专祀伏波将军的祠庙。位于龙州城南利民街东端临江高坡上,处在龙州(旧)八景之“古塞遗祠”。该庙坐东朝西,占地2000平方米,主体工程600平方米。分前后殿,呈凸型,前后对称,砖木结构,地台边上砌雕花石板,镂花屋檐,屋脊镶嵌台湾陶艺,前殿石柱刻有对联。当地民众为纪念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平叛惠利于民而树碑立庙,庙内有将军塑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数次重修,立有碑记。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为“伏波诞”,善男信女等香客聚至,为地方盛世。1986年5月2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至龙凭公路边,西北面至河边,东面距庄蕴宽纪念碑外4米处,从公路至河边划一直线(1986年核定公布所示图),为…[详细]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西城居马家巷4弄—11号。俗称马家里,根据群众介绍与建筑形制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残存台门、东西厢房、过厅及部分后屋。东西长26.03米,南北长42.04米,面积为1094.3平方米。八字形砖砌台门,门框嵌青石对联“陉接龙山青横北郭,门环雉蝶瑞启南薰”。门楣上有青石匾额书“西城别业”四字。台门上堆塑各种花卉、人物、海产等图案。东西厢房各为三开间重檐硬山楼屋。过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顶,明次间为平屋,两翼间为楼屋,明次间抬梁与穿斗结合,为七架梁带前后廊用8柱,过厅的西面三间已改建。后院厢房、正屋大部分已改建。前院与后院各有水井一口…[详细]
鉴池公祠
  祠由陈孔房遗孀孔粹卿独资建造,历时十载,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竣工。参照天童、国清诸寺建筑样式设计,以福建迁象后陈氏第十四世祖茂宁公号“鉴池”命名为鉴池公祠,俗称为新祠堂。祠占地十亩,朝向西南偏西,自前往后,由祠堂河(池)、照壁、门楼(连戏台)、大堂、后堂等构成,三进两院。大堂,重檐歇山顶,广深各三开间,各缝侧样均作九架前后双步梁,增下檐一步为周围廊,明间后侧正中凌空架龛,奉太白金星。戏台,歇山顶。后堂,九开间,深九架,明次间砌上明造,为设龛供奉祖宗神位之所。 祠规模较大,用料好,装饰华丽,融合了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彩绘等各种工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艺人们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为县内祠…[详细]
镇海抗日碉堡群
  在镇海区镇海招宝山、镇海后海塘一带。系钢砼军事掩体,现存数量8只,保存较好。这批军事掩体(俗称雕堡),于一九三六年秋,宁波防守司令部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根据民国政府国防部门制订的《宁波区海防设备实施计划》要求,在镇海构筑的。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八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为进攻宁波,派兵在镇海招宝山紫竹林一带强行登陆。守军暂编三十四师一团一营官兵奋勇抗击。鏖战过午,日军伤毙逾百,终于败退。守军官兵伤亡二百余人,营长戚威良在此阵亡。翌日,日军主力大举进犯。守军三营九连依山顽强抗击,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援绝,伤亡殆尽,招宝山失守,县城陷落。掩体弹痕累累,见证了当年抗战之激烈,也提醒人们:安乐毋…[详细]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朱家祠。1926年5月中旬,龙川县农民协会成立后。为适应农会斗争需要,6月初在县城朱家祠成立县农民自卫军总队,以保卫县城各革命团体,保护“二五”减租的顺利进行。广州农讲所毕业的龙川籍学员黄自强任总队长,队员由各区、乡农协选调80余名青年农民组成,后发展到400余人。经培训后的县农军总队,分赴各区乡为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打下基础,为保卫农会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县农军总队队部设在县城朱家祠。该宗祠建于清代,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1年,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了维护修缮。1986年9月3日被县…[详细]
东仓桥
  东仓桥,位于宜城街道东风巷(旧称“东域里”),横跨于旧城河上,1985年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仓桥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由县尉赵汝迈发起兴建。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寇破坏,抗战胜利后才修复。1997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又对桥面、护拦等进行了整修。东仓桥系单孔石拱桥,主体建筑仍为明代风格,由花岗石、青石混合构筑,桥长30米,顶宽3.60米,堍宽4.70米,桥栏高0.75米。东西向(南偏西28°)。净跨8.30米,矢高5.50米。南坡台阶28级,北坡34级,其中12级台阶在1997年…[详细]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乐区吴航镇塔坪山。1958年3月,为纪念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中共长乐县委员会和长乐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并建造了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碑体为花岗石和水泥沙浆砌成,方塔式,顶端浮雕五星。碑身阴雕碑文,南书“长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西书“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落款中共长乐县委员会;东书“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叶飞手迹;北书“英勇顽强毕生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先烈永垂不朽”,落款长乐县人民委员会。碑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烈士墓群。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0年被长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详细]
全祖望故居
  全祖望故居,清代建筑,位于洞桥镇沙港村全家。故居座西朝东,为一排五间楼房。整个建筑通面宽19.70米,进深10.60米,中间客厅,面宽4.90米。两边住房均宽3.40米,屋顶硬山造,南面檐口,发戗翘角。故居西侧原有朝南三开间全氏祖堂一进,今堂已圯,留有堂匾“齿德堂”一块,据当地老人反映:该故居乃谢山公旧宅。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鄞州区人。清代著名史学家,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伉直,很有节气。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著作有三十多种,四百余篇,主要作品收入在《鲒鲚亭集》,此外还续修《宋元学案》,校注《水经注》、《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等,均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2007年被…[详细]
红二师师部旧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和党代表办公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福星楼,初建于清末,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7年10月,撤退到海陆惠紫的“八一”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同月,红二师进驻紫金,师部和党代表办公地设在炮子福星楼。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在这里指挥武装斗争,给--武装以沉重的打击。1928年3月,因国民党-派派重兵“围剿”,红二师与赤卫队一起保卫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撤出炮子,安全转移。后在海、陆、惠、紫、五等县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派的“围剿”,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详细]
华兴宕
  华兴宕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梅园村华兴宕自然村南侧。整个石宕呈扇形,直径约55.58米,现已经废弃,被水淹没。 梅园石宕开采历史悠久,据现存的北宋徽宗御笔碑及东钱湖石刻情况推断,其历史至少可上朔至宋代。由于古代开采能力限制,只能采取由上至下的开采方式,多为露天开采,所留下的遗迹多为圆形或扇形的水池。本次发现的石宕为民国时期的开采遗迹,石宕老板为民国时期我区资本家谢桂生,开采的石料曾被用作宁波交通史上第一条公路鄞奉路的建设。 华兴宕的发现为研究我区梅园石开采历史以及我市交通道路发展情况斗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