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岭烈士墓园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详细]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
  太仓路127号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原白尔路389号),是一幢三楼三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原为博文女校所在地。民国10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参加大会的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包惠僧、刘仁静、周佛海等9人,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借宿在博文女校。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工作,起草文件,完成了“一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博文女校创办于民国6年(1917年),校长黄绍兰,董事长黄宗汉(黄兴的夫人)。创办时,校址在贝勒路(今太仓路北面)弄堂内。民国9年迁至白尔路389号。当时学生有100人左右,实行全日制教学。学校约于…[详细]
汪氏诵芬义庄
  汪氏诵芬义庄位于平江路254号,又名汪家祠堂。“汪氏诵芬义庄”为苏州市104号控制保护建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沿平江河建有牌楼及墙门,临河有石级码头,为义庄水上出入的主要门户。长期以来,它被沿河搭建的民居遮盖破坏。2004年春,在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中,当拆除违章搭建的一处民居时,发现该民居的房梁隔层是一座遗存的腐朽的木构件牌坊。在苏州水乡,过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大户人家沿河设有水墙门。经考证,这座水墙门牌楼原为三开间四柱,中间屋面高,两旁有左右对称的墙门便房,外有专用码头。保护修复方案遵照古建筑和遗址保护的有关法规和准则,真实地保存历史遗留所有构件,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详细]
上海古城墙大境阁
  •登上仅存的明代城墙和城楼,感受都市中不可多得的历史气息。景点介绍上海市区内现存的古迹屈指可数,位于黄浦区人民路大境路口的古城墙大镜阁便是其中一处,这是一段30多米长的古城墙和建在古城墙上的大境阁,是明代嘉靖年间留存至今仅存的古城墙。虽然这个景点小到仅用几十分钟就能看个遍,但当你走上古城墙,或许能感受到这古朴的建筑散发着的岁月气息。这段城墙成“凸”字型,原是箭台,而建立在箭台上的大境阁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三层楼阁。另外,当年射箭用的熙春台和登上箭台的21级花岗岩石阶,也都是明代遗物,有的砖上至今还有“上海城砖”字样的钤记。可以依次游览城楼、关帝殿、熙春台。熙春台建于清代,如今里面陈列着…[详细]
刀安仁故居
  “边塞伟男”刀安仁的故居,坐落在盈江县新 城乡,距离县城约30千米,是德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原址为干 崖土司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土木建筑结构,分三进四堂。曾多 次遭遇浩劫,在修缮之前只剩下三间厢房。2008年当地政府出资440万元 进行修缮,在故居内长期展出的有192件文物,其中包括干崖土司大印、 刀安仁生前使用器具、留洋油画以及兵丁 戏服等珍贵文物,全面展现了傣族民主革 命第一人刀安仁承袭土司、留学日本、 发起腾越起义等历史史实。刀安仁主要 著作有《抗英记》、《游历记》、《狱中 纪事》、《傣文诗韵》、傣剧本《阿銮相 勐》、《陶禾生》等。 在刀安仁故居附近,还有远近闻名 的“中国橡…[详细]
李小龙祖居(李小龙故居)
  李小龙祖居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上村,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龙1940年出生,1959年定居美国,其后在西雅图大学修读哲学,先后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和创立截拳道拳法。李小龙曾获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时代》杂志的“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关于李小龙祖籍何处,祖居又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纷,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办公室经过两年多的考证,终于揭开历史之谜——李小龙的祖籍和祖居均在广东省顺德市均安镇上村乡。在上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祠堂,这便是李氏宗祠了。正堂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灵位。整座祠堂显得宽敞整洁而有肃穆之气。李小…[详细]
王得胜家族碑群
  王得胜家族碑群(清)王得胜家族碑群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碑群包括“同治诰封”碑、“光绪诰封”碑、“王得胜生平”碑、“王得胜夫妇合茔”碑。王得胜,字捷之,梅伯,行一,道光五年(1825)二月十二日生于山东省沂州府兰山县朱樊村(今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咸丰六年,投效清江南大营。同治七年(1868)三月,免升副将,以总兵记名简放,并钦赐“志勇巴图鲁”名号。光绪六年(1880)二月任江西南赣镇总兵。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被授予陕西河州镇总兵。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二十一日卒于家中,终年84岁。“同治诰封”碑与“光绪诰封”碑位于西朱范村西东南约1公里的田…[详细]
太湖东山法海寺
  法海寺在莫厘峰西坡下法海坞中,相传隋代莫厘将军舍宅所在建,至五代十国时的后梁乾化年间,寺改名祗园。宋大中祥五年(公元1012年),恢复法海寺旧名。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寺内置以铜钟和铜观音像。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东山进士吴惠所撰《重建法海寺记》碑竖于山门内。明万历年间,寺重建天王、弥陀两殿,称为“丛林寺”,寺前还竖以华表,规模不凡。民间传说,其时大小殿堂、僧寮有一千余间。崇祯年间又重加修葺。法海寺环境幽绝,殿宇宏大,香火鼎盛,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明人吴桥《冬日同王少溪重游法海寺》一诗抒发了自己睹物思人、感叹世事沧桑的感伤情怀,诗曰: 欢聚忆当年,笙歌到梵筵。 今来人已老,僧寺亦萧…[详细]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详细]
浦口城隍庙
  浦口城隍庙[浦口区泰山街道点将台路52号南空军地两用人才学校院内�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浦口城隍庙始建于明初洪武九年(1676),就是江浦县设于浦口城内的时候。它供奉城隍,是官方的祭祀官庙。后来县城因水灾因素搬到了今江浦街道,并修建了新的城隍庙,原先的城隍庙遂改名“玉虚观”。玉虚观为道教活动场所,但仍将城隍供奉在前殿,当时驻浦口城的军事和后勤机构有“五卫三仓”,大小-每年仍在此进行定期祭拜活动。虽然改名为玉虚观且主要是道教活动场所,但是由于其供奉城隍,再加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泰山庙庙会时人们都将城隍老爷抬出来巡游,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习惯称之为城隍庙。明隆庆元年(1…[详细]
温州中山纪念堂
  1927年2月,北伐军进抵浙江后,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民主革命伟人、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发起在华盖山、积谷山之间建造中山公园,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5.46万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纪念堂落成。 自建成以来,中山纪念堂曾多次开辟展览。1952年改为中苏友谊馆,“文革时期”改为温州市少年活动室。因年久失修,损失严重,1987年6月在原台基上重新修建,仿原来形式,古式简瓦,双层屋檐,周体回廊,楼房典雅,气势壮观。为丰富展厅内容,曾派员专程到广东、中山、广州、南京等地孙中山纪念馆、堂、故居采集图文、图纸等中山先生一生事迹资料,陈列在纪念堂展厅内。在一楼展厅内,中厅为孙中山先生半身…[详细]
三畛真武庙
  三畛真武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李家沟村三畛自然村西。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遗存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二进院建于高约3米砖砌台基之上,与一进院之间以石阶相连;一进院仅存戏台。南北长65.22米,东西宽27.23米,占地面积约1775.8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正殿(真武殿)。戏台: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台为演员表演的场所,后台为化妆、休息区;前台为卷棚歇山顶,后檐为硬山屋顶,前后檐屋面在檐檩处相交,中间以木隔断相隔。建筑建于高约1.5米台基之上,共设柱三排;后台梁架结构为五…[详细]
四先贤故里碑
  从龙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进入“见贤思齐”月洞门,便可看见四座贤故里碑亭。这是后人为纪念汉代严子陵、明代王阳明、明清之际朱舜水、黄黎洲而立。严子陵碑和王阳明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5),朱舜水和黄黎洲碑均建于清末。碑亭均有亭额,子陵碑亭是“山高水长”,赞颂严子陵的品格和巍巍高山,万古长青;如滔滔江水,永不枯竭。联是“渺矣纶竿神汉远;依然城廓客星高”,大意是:他的踪迹缥缈,和东汉时代一样遥远;高风永垂,与余姚城廓一样长。王阳明碑亭’饿是“真三不朽”,赞颂王阳明立德、立言、立功,光耀史册。联是“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大意是:他的良知学说,丰富了儒家的经典学说;他的诞生处瑞云楼至今尚存…[详细]
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 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86-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 “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5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建于2011年6月,位于永康市舟山镇方山口村徐公祠内,占地990平方米,是永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的旧址。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县建立,后以浙江省内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组建3个团。7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将永康、缙云和仙居的游击队集中在徐公祠进行整编,宣布建立红三团,团长程仁谟、政委楼其团,下辖3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红三团主要活动于永康、缙云、仙居和东阳等县毗邻地区,频频出击,威震浙中,最盛时兵力达1600余人,有各式0900多支、土炮4门、手提机枪4挺,是红十三军3个团中武器装备最…[详细]
宿迁故城遗址
  宿预故城遗址位于洋河新区郑楼镇古城村,这里俗称古城山,面积约650万平方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宿迁市志》载,这里曾是泗水沿岸的历史重镇,春秋战国时犰犹国建都于此;秦时的犰犹县,东晋时的宿预县、宿预郡;南北朝时期的南徐州、东徐州、泗州;隋代的下邳郡,以及唐初下邳郡所改的泗州,其治所均在宿预故城。后因黄河夺泗,城池被黄水冲圮,县城北迁至现在的宿城。现在的古城大概是由于黄河泛滥的原因,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以并无明显标志的古城山北坡,向东西延展的黄河大堤为界形成了明显的高差,大堤以北为大面积农田,大堤以南为古城村的村庄,村南为黄河故道(原泗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普查组把这里…[详细]
麦桑官寨
  麦桑官寨位于县城东部两公里的哇尔玛乡政府北侧,占地7000多平方米,共有853间房,使用木料数千立方米。麦桑官寨主体建筑成四合院,是麦桑土官的衙室、家人住房,外面的附属大院是麦桑官寨开展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官寨内部为木质结构,柱、梁、檩、栏等,皆为穿斗套连,坚如磐石,不用一钉一铆。整个官寨房屋建筑由891根主柱支撑,柱梁相互穿透连接,使土墙以内的整个建筑框架成为一个整体。为了提高承重能力,引进了380个花岗石作为柱墩。四合院后排建有高楼,使整体建筑形成 “猛虎张口”状。1989年1月20日,官寨被阿坝州人民政府正式列为阿坝州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麦桑官寨位于县城东部两公里的哇尔玛乡政…[详细]
冶春园
  原为清诗人王渔洋结社吟诗之地,原址在虹桥西。今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南临清流,北枕低埠。有水绘阁、问月山房、香影廊等建筑。冶春即冶游,男女在春天里外出游玩叫冶春。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湖水涟漪。园内还陈列着数万盆扬派盆景,数千尾各色金鱼,以及各种名贵的岛雀、花木,更添满园0。这里园林和茶肆结合,在此游园、赏景、品茗、小吃,既领略了当地民间的乡风习俗,亦享受了古朴风情的自然乐趣。餐饮/住宿/购物冶春园中的冶春茶社是扬州著名的茶社,相传始为清高宗南巡时供沿途饮茶水而始。汤包8元一只,茶4元一杯,特色菜有魁龙珠、四色锅饼、蟹黄汤包、大煮干丝等。交通御码头以西…[详细]
广通文庙
  广通文庙位于禄丰县广通镇广通村民委员会,广通小学内。又名黉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清两代在故址上重建,补建十次,现存文庙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文庙坐北朝南,原有前后两院,呈长方形,有众多建筑群。现仅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泮池上原有石拱桥,名“月弓桥”,桥两头各有双狮、双象护桥,现仅存桥南两狮,桥已毁。大成门(又称敬和宫),面阔3间,进深2间,为单檐歇山顶一层建筑,采用五梁过架式木结构。前后檐均有三层斗拱支撑,拱、翘、昂上雕刻鱼头、象鼻、三浮云、菊花头、龙戏珠等;东西墙基须弥座上有浮雕,构图精美。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九檩前檐廊建筑,采用抬梁式与穿…[详细]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此塔分明下边大上边小,因何呼为“下尖塔”?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无比。不知哪一年,有条黄鳝精古井为王,兴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万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让二郎神下界除妖。黄鳝精知道自己没法跟他较量,便就近钻进泥潭沙窝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赶山鞭舞得叭叭响,它也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