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 > 南岳区旅游

衡山邺候书院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衡山邺候书院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名。元至正五年(1345),衡山县尹赵忠,主簿李伯渊等进行重修。明代初年兵荒马乱,书院即全部废圮,明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重修,遂改名为集贤书院。后不存。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另一处是山上的邺侯书院,原址在烟霞峰下,该处原为唐代宰相邺侯李泌隐居的端居室,在距现在的邺侯书院右下方约1.5公里的一片谷地之中。藏书甚富,韩愈有“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诗句。宋乾道三年(1167)冬,朱熹、张栻曾访烟霞遗迹,并赋诗以吊。宋代时,端居室已为废址。明代万历年间,衡宝巡按使李天植在烟霞峰邺侯端居室旧址右侧建“明道山房”。有门2楹,堂6楹,翼以小室,使“仰邺侯之风,而躅诸贤之遗矩者,得有止归”。自作记,阐其“穷宇极宙,惟性独尊”之说。清乾隆九年(1744),衡山知县德贵就李天植所建烟霞峰明道山房旧馆进行修复,兴办义学,并改称为“邺侯书院”,是为烟霞峰有邺侯书院之始。但义学办在群山之中,景物虽幽,然地势太僻,难于就读,因此逐渐埋没。至清光绪十六年(1870),邑人陈治与集贤书院山长戴心葵到烟霞峰访得邺侯书院故址,请有司重建书院。但以原址地僻而山深,乃移建于烟霞峰左支地势平坦处的古寿佛寺侧,即今院址,仍称为邺侯书院。但此时已纯属纪念邺侯李泌,而无书院其他职能。现存建筑为1932年所建,时宾凤阳撰有一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山上邺侯书院是南岳仅存的一所较完整的书院建筑。山门为重花式,红墙黄瓦,正中匾额1方,上 书“邺侯书院”4字。垂花门外古树参天、虬株交错,极致雅静。进垂花门之后为一圆形门,两边连着围墙,皆为红墙黄瓦、富丽堂皇。过圆形门后为一空旷之地,邺侯书院即立于左侧。现在的邺侯书院仅有一进5间石室,石墙灰瓦,悬山式建筑,十分简朴,却也古风古貌。石屋内既无藏书、亦无历史资料可供浏览。正中塑李泌像,四周悬有关邺侯的故事典故绘画,也经常有人来此烧香供奉。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石屋外空坪对称地竖立2块巨石,上面刻有郭沫若访邺侯书院所题写的诗词手迹:“中原龙战血玄黄,必胜必成待自强。暂把豪情寄山水,权将余力写肝肠。云横万里长缨展,日照千峰铁骑骧。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

衡山邺候书院

衡山邺候书院

空旷的空间里,有几株古松古柏点缀其间。古松柏下的石条长凳,倒是读书的极好去处。四周林木茂密,松涛阵阵,不失为一清幽读书养性之处。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西魏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南岳第钦赐的隐士。天宝中,自嵩山-论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唐肃宗即位灵武,召其参…… 李泌详细信息++


>>衡山甘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