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鱼台县旅游

樊子迟遗址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樊子迟遗址
樊子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鱼台地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从境内栖霞堌堆等古遗址中,曾研究发现鱼台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此,“五里三贤”的佳话依然流传不衰,“鞭打芦花”的故事至今妇孺皆知。“三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皆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人,且三人居处相距不过五里,故称“五里三贤”。2005年原中共济宁市委书记王玉玺亲笔为王鲁镇常李寨村题词—孝看常李寨人。2008年鱼台县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了鱼台县孝贤文化节。

樊子,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前505或515—?),春秋末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孔子学生。其先祖出于周太王次子仲雍支孙仲山甫(鲁献公次子),辅佐周宣王,致宣王中兴,成为一代名臣,官至卿士,被宣王封于樊,赐樊侯,建樊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樊,在今河南济源市,原为商汤王后裔七族樊氏的居地樊陂,后改阳樊。周灭商后,周武王把商裔七族交由纣王之子武庚管理。后随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和姜子牙征伐,其余一分为三,一部交微子由商改宋,另一部交姜子牙迁齐监管;余部交卫国,由周公旦同母弟康叔监管,为奴,姓失。

仲山甫有三子,长子继嗣为君;次子在周为官,因不能继嗣为君,受封于汉水上建樊城;三子居任北,原鲁献公赐于次子仲山甫的食地寿张(现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何岗、耿村一带),以父封地为姓,俗称樊三公。居地改为樊陂。后成望族。秦统一中国后,设樊县,隶属任城郡辖。

据“宗谱”和史料记载:樊三公生子甲;子甲生伯虎;伯虎生东阳父;东阳父生公勤;公勤生皮;皮于鲁定公五年春(公元前505年)生樊子于任北樊。其祖墓冢都在今济宁市任城区西北二十里许南张镇西,文革前西有樊三公冢,樊子墓和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樊家林)。

樊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十八岁时,曾去曲阜拜孔子为师,但当时因孔子周游列国未回,未能如愿。后同冉求仕于季孙氏,深得冉求信任。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伐鲁,冉求率左师御齐,樊迟为副将,他作战勇猛,率师冲入齐军,大败齐师,取得胜利,立了战功。当年秋,孔子回鲁,收樊子为徒,并为孔子赶车,不离孔子左右,是孔子晚年得意弟子之一。

樊子勤学好问,求知心切,曾三问孔子“孝”、“仁”、“智”,当面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即使在陪孔子散步午雩台下还问:“崇德”、“修匿”、“辨惑”等问题。仅三年,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这是在孔子弟子中所少有的。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樊子守丧三年。时不久进入战国,樊子为避战乱,尤为昔战齐故,曾一度在邾、陶隐居。后同闵子、宓子来棠地办学,传道济水一带(现鱼台武台),弟子数百人。世称五里三贤,既出其故。

据传樊子来棠后,不但积极协同闵子、宓子办学,还关心当地的农业生产,他根据当地地势涝洼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挖方坑筑台田,形成了粮基鱼塘、圃基鱼塘、果基鱼塘、桑基藕塘等生产模式,广为流传,至今还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鲁悼公十四年秋(公元前454年),闵子、宓子、樊子驱车同去曲阜祭奠先师孔子,途中樊子因风寒暴卒于陶,终年52岁。在闵子、宓子的主持下,将樊子葬于原故居樊庄村(现鱼台县樊庄村)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武棠亭下。距今已两千四百六十余年。樊子祠、府原在其故居樊氏村内,因历史原因,清乾隆四年改建在武台村中。

樊迟墓位于鱼台县王鲁镇五台村南50米处,西距武棠亭遗址约300米。一九八五年定位鱼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位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建国55年来第三批定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暂定为一万平方米。

王鲁镇:王鲁镇是省政府2000年确定的鱼台县唯一的中心镇,位于县城西部,东至县委东临的西支河,西至王鲁镇所在地的惠河,南至南环路,北到湖西大堤,是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全镇总面积39.9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总人口33491人,耕地面积37420亩。全镇现有行政干部29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人。事业干部16人,事业工人63人。 王…… 王鲁镇详细信息++


>>鱼山堌堆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