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澄城县旅游

澄城金代大铁钟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金代大铁钟

金代大铁钟原是本县王带庄社善济院之钟,抗日战争时迁至县城,用于防空报警,后来又作为时钟使用。该钟上锐下侈,上面是蒲牢纽,下面是八角弧形口,通高235厘米,口径153厘米,口沿壁厚12厘米,周长459厘米,重约4吨。

钟身系灌铸而成,可分为七段四十五模:钮下最上一段,合铸一模,与钮连接,中留一孔;第二段,有四模,铸有四孔;第三段,又八模,每模阳铸四字铭文。即“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0常转,王子岁,明昌三年。三月甲辰,体日工毕。”前面四句十六个字是吉祥语,后面十六个字,是该钟铸造的年月日,“明昌”是金章宗执政的第一个年号,明昌三年是公元1192年,该钟距今约800多年。第四段共八模,其中四模是铸钟捐款人的村名和姓名。两模铸有当地军政-的姓名,即:“广武将军行澄城县今上骑都尉上陵郡开国子食邑伍百户高德宁,宣武将军行澄城县主骑都尉天水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赵晖,忠武校尉行澄城县尉武骑尉乌古依希。”另两模分别铸有“心月轮图,梵书准提神咒”和“智矩如来心破地狱真言,”二者均为梵汉合体,《中国名胜名典》第1031页记述该钟时强调说:这是研究古代梵书文字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钟第五段,共八模,分别铸有“合阳”,“王村”等社捐款铸钟人姓名。一模铸有“问东北路石州铸钟匠人杨及其子第等七个人的姓名。第六段,共八模,每模铸钸莲花一组。第七段,共八模,模线与第六段相连接。似为同模,相互间隔的园形钟点与牡丹花分布于每个弧形角内。其下为加厚的八角弧形钟口。

在该钟的铭文里,共发现60多个不重复的简化汉字,其中有11个与现在的简化汉字完全一样。即:党、贵、荣、张、顺、坚、蔺、宝、仙、济、弥,还有“汉鼎繁标宋年”(年,)“汉鼎繁标宋学”(学),“汉鼎繁标宋烁”(秋,)“汉鼎繁标宋开”(开)等异体字。这些简化汉字证明了我国的简化汉字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从而推翻了以前汉字简化300年的学说,把我国的简化汉字提前3500年。

总之,澄城县普济院的金代大钟,采用了灌铸法。模印合缝严密,铸身表面光滑,砂眼少有,铭文清晰,花卉舒展。即表现了金代民间高超的铸造技术,又说明了佛教在金代的普及和发展。体现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情况。在铸钟捐款人姓名中,既有官吏,僧侣,又有民间社团,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妇女姓名,足以说明佛教当时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口大铁钟,为人们研究我国金代的冶金铸造工艺,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澄城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