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靖江市旅游

靖江钟楼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靖江钟楼

钟楼坐落在钟楼广场,与四眼井相邻。1993年,钟楼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始建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建于明代崇帧十年(1637年)。楼身呈四方形,花岗岩条面基础,十分坚固;上下两层,结构精巧。周围围以长条杉木栅栏,回廊环抱,金壁杏墙,雕花额仿,三辅作斗拱,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支托着远伸外挑的飞檐楼顶。脊顶高耸,形似游龙;角背高悬,状如飞凤;翘檐反宇,势同腾翼。楼门西向,上刻“阿弥陀佛”四字,行书字体,神韵圆润,为本邑名家刘但吾所书。门内正中有石碑一座,品质石雕,屈足昂首,负重若轻。石碑正面刻有观音大士像,手执柳枝,脚踏南海碧波,白衣素裹,神采飘逸。身后一童子,背负葫芦,稚气可掬。寥寥几根线条,即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佛像,实非大家高手所不能为也!石碑阴面,刻有明代隆庆年间知县张秉铎撰写的《崇圣寺钟楼记》,记述了钟楼建造经过和落成年月。石刻碑文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周天球所书。楷书篆刻,圆转遒丽。从碑文剥落的字迹推测,正面的观音大士像亦当出自周天球之手。观音碑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上层的横梁上悬挂铜钟一座,高8尺,直径4尺余,重5000余斤。钟上铸有铭文。钟的上方为“愿佛庆众生”;下方为“颛帝心凫治枝”;东为“闻钟声罪孽轻”;男为“菩提长智慧生”;西为“辨昏晓喻警惕”;北为“感斯应昭人拯”。铭文揭示了钟的作用:即钟声可以使人自警、自律、自聪、自明,多做善事。相传悬挂铜钟时,梁柱不耐铜钟之重压,楼身摇晃不已。工匠们大惊失色,一筹莫展。正在无奈之时,来了一位白发童颜的老者。老者帮助挂好铜钟后,便从脚上脱下一只草鞋,垫在钟鏊梁木之间,钟楼遂稳然耸立,平安无恙。挂好钟,老者吩咐,待他走后三天方可敲钟,这样钟声可传遍天下。但崇圣寺和尚不耐三天的等待,待老者走后不到片刻便匆匆敲响了大钟。此时,老者刚刚走出10里,于是此钟只能声传10里。人们这才醒悟,那老者原来是上界神仙下凡。

明代,官府用“铜壶漏滴”报时,早晨卯时,晚上亥时,各呜钟108响。后有时钟报时,便在早晨6时、晚上10时两次呜钟。清代同治十年(1884年),知县叶滋森重新修葺钟楼,并有记事的石碑砌在楼前面壁之下。据载,钟楼原有田产20亩,作为管理和维修钟楼的固定经费。后来,田产挪拨它用,经费便无着落,钟楼逐渐老化,钟声也悄然无闻。


>>靖江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