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石龙区旅游

煤海之乡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平顶山市石龙区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1998年2月18日正式建制。总面积37.9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周边与鲁山、宝丰县接壤。她西依伏牛,东望焦枝,北临汝官遗址,南有石人相伴;207国道穿境而过,铁路专用线衔焦枝四通八达,公路网拥绿荫纵横交织,历史上繁华的“宛洛故道”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末义军领袖白朗赋予了因煤而兴人文景观更多的灵性,有道是“白朗故里,煤海之乡”。

石龙区物华天宝、矿产丰富,辖区已探明各类矿产12种,原煤储量33亿吨,含煤面积28平方公里,石灰石储量4.5亿吨,花岗岩储量2400万吨,玄武岩4000万吨,黏土矿6000万吨以上,年产优质机焦200万吨、煤焦油10万吨,富余煤气2.63亿立方米,优质水泥熟料400万吨,环保型煤矸石砖2.4亿块。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这个因煤而立的区域经济拓宽了发展空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这个昔日的“黑三角”,变成了集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煤炭、纺织、化工、建材多业并举、环境优美的“金三角”。2006年,石龙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卫生先进城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目前,石龙区正以“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向省级林业生态区迈进。

1998年以前,平顶山市石龙区“路不平,灯不明,一条大路通全境;地变黑,天变灰,缺水少绿苦经营”。全区没有一家规模以上企业,乡镇煤矿是唯一的经济支柱,也因每出百万吨煤死亡率达到113人,被称为“黑三角”!

1998年以来,石龙区开始大改变。经济结构变了,企业规模变了,安全生产变了,城区面貌变了,人民生活变了。2006年,财政收入达到1.65亿元,并获得了省级先进卫生城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等称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煤乡小区转型变大

平顶山市石龙区因煤而兴,因煤而立,全区原煤储量3.3亿吨,是平顶山市三大煤田之一。1998年以前,由于乡镇煤矿的无续开采,无证矿、独眼井、一证多井比比皆是,各种事故也频频发生。

“安全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1998年以来,石龙区委、区政府重拳出击,对矿井进行了强力整顿,彻底取缔了无证矿井、独眼井和危及国有大矿安全生产的矿井,并对现有煤炭资源进行了整合,全区矿业秩序明显好转,还戴上了全国“安全模范区”的花环。

但是石龙区仍没有走出“煤矿经济”的怪圈,全区95%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乡镇煤矿,2002年财政收入最高时仅1846万元。

2003年,石龙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立了“安全、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拉长—转移—发展”的战略思路,率先引导部分煤矿业主从地下走到地面发展工业,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大学、中科院等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互动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石龙区“把脉号诊”,构筑发展蓝图、发布高新技术信息。昌茂纺织建了起来,高星建材破土动工,鸿跃焦化、虹剑煤化点火生产,宝源、巨源、东鑫等一批近亿元的外资随之跟进,打破了石龙区长期以来地面企业举步维艰的局面。

从2004年开始,石龙区在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利用煤气资源,变废为宝,向“生态工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区焦化企业以建设“焦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建立起煤化深加工综合利用工程,灭掉了“天灯”,把年产2.63亿立方的废煤气集中处理,从中提取粗苯、硫铵等物质,并制成化肥,把提纯后的煤气用于发电、供热和民用、企业能源使用,仅此一项每年能创造价值1.5亿元。


>>湛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