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马尾区旅游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为一建筑群,现存四处建筑(马尾天主教堂主楼、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

根据《马尾区志》记载,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为西班牙神甫创办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为基础创立马尾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督杜业尔新建砖木结构的法国式新教堂。

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现存的建筑均建于不同时期。

根据《马尾区志》记载,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尾境内已有天主教活动。当时,船政大臣沈葆祯聘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还聘雇洋匠。这些人大多携带家眷,而且多为天主教徒,法籍和英籍员工在洋匠房之左各建规模很小的教堂。

同治五年(1866年),西班牙神甫创办小修院。

同治七年(1868年),西班牙神甫在三岐山建石砌双层房屋为宿舍。他们合约期满回国后,房屋移交给天主教会。

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石屋为基础,创立马尾天主教堂,接纳和发展当地教徒。参加活动的除马尾境内外,尚有琯头(连江县)、尚干(闽侯县)、营前、洋屿(均为长乐县)等地教徒。由法国、西班牙神甫传教。教堂还创办育婴堂、仁慈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督杜业尔在三岐山建砖木结构的法国式新教堂,以西班牙蒲锡恩为神甫。

民国37年(1948年),外籍神甫相继回国,由林导明神甫主持活动,有教徒200人,以水上船民为主。

“文革-”期间,活动停止,天主教堂连同育婴堂、仁慈堂均被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和福州第二十四中学作为职工(教工)宿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分天主教徒自发恢复宗教活动,设2个家庭聚会点作为礼拜(星期日)聚会活动场所,有教徒60人。

1996年,修整天主教堂,教徒集中教堂做礼拜。1997年,有教徒200人。


>>广应庙